不鸡娃的童话大王郑渊洁,儿女成长很好,家长为什么还是爱鸡娃?

不鸡娃的童话大王郑渊洁,儿女成长很好,家长为什么还是爱鸡娃?

最近,童话作家郑渊洁把作品《罐头小人》搬上了大银幕,他接受采访时说:我从不“鸡娃”,我都激自己。


有一段时间,他一个人写一本月刊,每天就要写5000字左右,每个月1号必须交稿。他利用每天早上4:30-6:30的时间坚持写作,写了36年。

不鸡娃的童话大王郑渊洁,儿女成长很好,家长为什么还是爱鸡娃?

所以,他的孩子都是一回家就赶快把作业写完,从来不用他督促。他说,教育孩子的秘诀就是闭上你的嘴,抬起你的腿,走你的人生路,演示给孩子看,一了百了,你成他也成了。


郑渊洁“鸡娃不如鸡自己”的理念,的确成效显著,儿子郑亚旗是企业家、导演,女儿郑亚飞美国名校,但不是每个家长都能做到。


为什么有些家长心里想着不鸡娃,行动上却控制不住要鸡娃呢?本文尝试从心理学角度解读一下家长的心态。

不鸡娃的童话大王郑渊洁,儿女成长很好,家长为什么还是爱鸡娃?

一、父母想要拯救自己学生时代的绝望


一位朋友,80年代刚恢复高考时,没考上大学,后来复读了两次,也没考上。父母都是农民,没钱继续供她读书,她只能带着深深的遗憾进入社会打拼。


在商界打拼多年,她的事业发展得不错。四十岁时,她生下一个女儿,心里很欢喜,从此放下事业,一门心思陪伴女儿成长,从小学开始,想各种办法把女儿送入名校,安排女儿参加各种才艺比赛。

不鸡娃的童话大王郑渊洁,儿女成长很好,家长为什么还是爱鸡娃?

可是,事与愿违,她的女儿过得并不开心,似乎自己的人生已经被妈妈安排好了,她没有任何发言权,成了任人摆布的提线木偶。


同时,因为朋友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女儿身上,忽视了夫妻关系,她跟丈夫之间变得越来越生疏。

这位朋友,在当年复读失利时,强烈渴望父母继续支持她读书考大学,可父母无力支持,她不得不放弃。看到别的同学可以上大学,她只能去打工,那种绝望,她记得特别深刻。


不鸡娃的童话大王郑渊洁,儿女成长很好,家长为什么还是爱鸡娃?

以至于自己生了女儿之后,她就下定决心:不能再让女儿体验我当年的绝望了:我有钱有时间,一定要支持女儿好好读书。


她似乎没有看到,她把自己的绝望投射在女儿身上了。她感觉女儿跟她当年一样,需要密集的陪伴和支持,否则就会陷入绝望中。


投射,指的是把自己的性格、动机、愿望投射到别人身上。现实中,投射型的家长是很多的。

不鸡娃的童话大王郑渊洁,儿女成长很好,家长为什么还是爱鸡娃?

家长们在学生时代都经历过考试,特别是那种竞争激烈的升学考试,有时候会对自己的人生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如果在这类考试中比不过自己的同学,或者无法继续升学,会体验到强烈的挫败和绝望,这种绝望感,貌似在一段时间之后变淡了,但可能已经进入潜意识深处。


当自己的孩子成为学生后,家长当年的那种绝望感再次被唤醒。由于她自己不能再次参与考学,便顺其自然地把绝望投射到孩子身上。

不鸡娃的童话大王郑渊洁,儿女成长很好,家长为什么还是爱鸡娃?


家长会在孩子的学习上投入很多时间和金钱,对孩子的成绩特别在意。但这种投入和在意,更多地是在拯救自己当年的绝望,幻想着自己如果当年有现在这样的条件和机会,就不会经历那种绝望。


现实是,这位高考失败但事业成功的女士,她的人生跟女儿的人生完全不同。她从来没有问过女儿:妈妈这样做,你感觉怎么样?

不鸡娃的童话大王郑渊洁,儿女成长很好,家长为什么还是爱鸡娃?

二、父母想拯救自己的恐惧


一对夫妻,做生意多年,家底不错。但他们一直觉得,生意做得再好,也没有当官好,毕竟做生意随时面临亏本的风险,当官才是真正的“铁饭碗”,稳赚不赔。


于是,女儿一出生,他们就给她设计好了成长路线:当官。


从小学开始,妈妈就自告奋勇担任家委会主任,极力讨好老师。比如,提前一个月谋划教师节给老师送礼物。

不鸡娃的童话大王郑渊洁,儿女成长很好,家长为什么还是爱鸡娃?

妈妈也教女儿一些套路,让她讨老师欢心。比如,在老师讲课口干舌燥时,给老师倒杯茶。小女孩也很争气,成绩好,从一年级开始就当班长,三年级就被选为大队委了。


但遗憾的是,从三年级开始,女孩的成绩直线下降,习惯了给同学下命令,颐指气使,大家渐渐疏远了她。


表面上看,这对夫妻似乎是为了女儿好,希望女儿的人生安稳顺利。

不鸡娃的童话大王郑渊洁,儿女成长很好,家长为什么还是爱鸡娃?

实际上,是这对夫妻承受不了做生意的风险,把内心的恐惧不安就投射到女儿身上,希望女儿可以帮他们实现自己拿“铁饭碗”的愿望。


著名心理学家曾奇峰指出,投射跟安全感有直接关系。安全感较低的人,是把自己对外界的敌意投射到了环境中。

不鸡娃的童话大王郑渊洁,儿女成长很好,家长为什么还是爱鸡娃?

换句话说,这对夫妻的安全感较低,可能是在潜意识里认为,有人想暗地里伤害他们。避免这种伤害的办法,就是让女儿当官,女儿既拥有了铁饭碗,又能给他们提供某种保护,增强他们的安全感。

有意思的是,小女孩也在无意识地反抗父母的期待和刻意的栽培,这些强加的东西已经“绑架”了她的人生,她早就不堪重负了。成绩的下滑就是一个明显的警示。


因为,孩子处于一个两难境地:满足了父母,她就失去了自我;不满足父母,她会觉得内疚,对不起父母。

不鸡娃的童话大王郑渊洁,儿女成长很好,家长为什么还是爱鸡娃?


三、父母想释放自己的施虐欲望


曾奇峰老师认为,父母实际上对孩子有潜在的敌意,比如照顾孩子需要花费父母大量的时间精力,让人感到失去自由、身心疲惫,等等。


一般情况下,家长不好意思通过打和骂,直接表达对孩子的恨,总会强调自己爱孩子,不可能恨孩子。


但他们可以通过强调学习来对孩子施虐,似乎怎么强调孩子的学习,都是对的,包括打骂。

不鸡娃的童话大王郑渊洁,儿女成长很好,家长为什么还是爱鸡娃?

所以我们在生活里经常看到:当孩子做作业磨磨蹭蹭、学习成绩下降时,父母变得不耐烦,训斥、发火、嫌弃、暴打……


举个夸张的例子,江苏南通的一位单亲妈妈李某,因为女儿没能完成她布置的提升作业,竟然用烧热的铁铲殴打女儿,造成孩子的身体多处被烫伤。


李某与丈夫离婚之后,独自抚养女儿。她要求女儿在小学的时候,能够学完中学英语,因为中学要学很多门课程,提前把英语学好,可以节省时间学其他课程。

不鸡娃的童话大王郑渊洁,儿女成长很好,家长为什么还是爱鸡娃?

在她一厢情愿地想象中,女儿的学习成绩没有达到她的要求,于是经常辱骂和暴打女儿。


在法庭上,李某仍然认为自己打骂孩子不算是体罚,而是为了女儿好。


这位妈妈,潜意识里需要对孩子施虐,她自己不高兴,就要让孩子也不高兴。

不鸡娃的童话大王郑渊洁,儿女成长很好,家长为什么还是爱鸡娃?

怎么破?


把注意力收回到自己身上。对每个人来说,成长都是终身的事情。如果你认为自己有想法、有抱负,那就从现在开始行动,去施展自己的才干。


如果你把注意力全部放到孩子身上,把自己当成孩子的保姆、司机、厨师等,那么孩子将背负着你的命运,不堪重负。你看到孩子没有帮你实现愿望,迟早会对孩子失望,心生怨气。

不鸡娃的童话大王郑渊洁,儿女成长很好,家长为什么还是爱鸡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家长   铁饭碗   作业   大王   儿女   安全感   绝望   当年   身上   童话   女儿   父母   成绩   妈妈   老师   孩子   时间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