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读了十二年的唐尚珺,给自己建了一座围城

复读了十二年的唐尚珺,给自己建了一座围城

唐尚珺,一位出生于广西农村的80后,今年33岁了,参加了13次高考,复读了十二年。曾经引起广泛争议的记录片《高十》,主角就是他。


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他说:我发现我走错路了。我不应该复读那么多年了。真的,人有很多路可以走的,那时候我真的想非要考上那个大学(清华大学)。


也许,现在的他,回顾复读的12年,才能稍稍意识到,自己过去是一条路走到黑,钻进牛角尖了。


那么多年,那么多复杂的情感混杂在一起,无法宣泄和处理,其实他的内心是非常痛苦的。他似乎亲手建了一座围城,把自己困在里面。这座围城的名字,叫做偏执。

复读了十二年的唐尚珺,给自己建了一座围城

一、从小埋下偏执的种子


唐尚珺所在的山村有个传说:90年代,村里有人考上了清华大学,后来当了官,帮村里修了路。


祭祖时,大人会教他许愿:“保佑我考上清华大学”。他心里就此埋下种子,“好像大学就只有清华大学一样”。


这两个观点叠加在一起,可以这样理解:考上清华大学可以当官,可以光宗耀祖。只有清华大学才是真正的大学,其他的都算不上大学。


这种偏执,跟自身价值捆绑在一起,很难分开了:不光宗耀祖就不配活,而要光宗耀祖,只有考清华大学一条路。

复读了十二年的唐尚珺,给自己建了一座围城

二、考试前的怪病


2006年中考前两天,他病倒了,主要症状是头晕、恍惚,像喝醉酒,像做梦的感觉。回家一周后,才慢慢好转。


第二年中考前,他再次发病。后来变成每学期一次,再慢慢变成每年一次,直到2015年才消失。整整病了十年。


这很明显是考前的焦虑和恐惧。也许是无法面对那些不会做的题,或者是不尽人意的分数。

复读了十二年的唐尚珺,给自己建了一座围城

三、在盲目自信与自责中反复煎熬


唐尚珺考上了钦州二中,是当年村里唯一的一个。“当时有个说法,上了重点高中,一只脚迈进大学了。”唐尚珺信以为真,整个高中,他没有认真听过一节课。


他雄心勃勃,觉得今年能考400分,明年也许能考500分了。同时,一看书,好多知识不懂,就不想学了。


他由此陷入自责。每隔一段时间,就写下缺点和改正的决心,几年下来,积累了五六十份,但仍然做不到改正其中的一个问题。


当他设定目标时,总是自信满满,今年考400分,明年就能增加100分。这100分要怎么增加呢?当然是改正自己的问题。


可是他并没有行动。为什么呢?因为行动过程中,必然会发现,问题改正起来不容易,今天改正了,明天又会再犯。这种挫败感足以让人崩溃。


也许,他希望自己能做到:一记下缺点和问题,就自动改正了。这是躁狂的状态。自己一发出愿望,外界就会满足他。


但现实显然跟想象不一样。现实是他那些没有改正的问题,依然在困扰着他,他时而盲目自信,时而深深地自责,现在情绪的漩涡里,反复煎熬,寸步难行。


复读了十二年的唐尚珺,给自己建了一座围城

四、欺骗父母亲友,把自己孤立在围城里


复读了七年,一直瞒着父母、姐姐、同学。每次出校园,唐尚珺像做贼一样提心吊胆,害怕撞见熟人。


每年特意去南宁几次,为的是给家人打电话,显示南宁的区号。同学也不敢联系,大家都不知道他的存在,像是一个谜。


一边是愧疚,觉得对不起父母,一边是自我安慰,我是为了心中的清华梦。


但真正的感觉是孤独,无边无际的孤独:害怕被嘲笑,害怕被看不起,害怕别人不理解。他把自己围在围城里,只剩他一个,无处倾诉。

复读了十二年的唐尚珺,给自己建了一座围城

五、为了钱而复读,他走进另一座围城


从2014年开始,他不断更换新的复读学校:钦州一中、南宁平果三中、柳铁一中、百色鸿顺中学。


换学校的目的只有一个:赢得更高的奖励金。比如平果三中的广告,600分以上的回去复读,奖励10万,每月补贴2000元生活费;第二年考上清北,再奖励60万。


他心动了,放弃了当年高考625分的成绩,再次去复读,为了奖金。


自此,他似乎走进了另一个围城?为了奖金而复读一年又一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平果   围城   钦州   清华大学   光宗耀祖   南宁   偏执   考前   村里   自责   年中   害怕   自信   父母   大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