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人物我看到过的各种高谈阔论总结

我是小小小美呀儿,喜欢点击关注我。

红楼梦人物我看到过的各种高谈阔论总结


红楼梦人物我看到过的各种高谈阔论总结:

贾政,意思是假正经,肯定是暗指宝钗;
猜灯谜那场家宴,明着写薛宝钗优点以及其他人的不自在:不对!这不可能是夸她!肯定是宝钗胁迫了作者,作者才不得已把明明夸别人的话写成夸她的!
假做真时真亦假:有假这个字,肯定是作者暗示薛宝钗!
咋啊,上到贾府十八代的祖宗流传的姓氏,下到长辈,从名到姓都是为了宝钗存在的,宝钗可厉害了,全本书就她一个人能从书里钻出来,胁迫作者把别人优点改给她……

红楼梦人物我看到过的各种高谈阔论总结


还有贾母夸奖薛宝钗的话‘提起姐妹,不是我当着姨太太的面奉承:千真万确,从我们家里四个女孩儿算起,都不如宝丫头’也会被林黛玉粉丝做各种心里分析,解读出贾母暗中讽刺薛宝钗。
反正在这些'‘红学家‘’,特别是极端林黛玉粉丝和晴雯粉丝眼里。作者用褒扬的词语描述薛宝钗和袭人,就是作者在明褒暗贬。书中人物赞扬薛宝钗和袭人,就是她们有心机邀买人心,或者被解读为别人故意说反话讽刺。

红楼梦人物我看到过的各种高谈阔论总结


薛宝钗和袭人做了好事,就是有心机有阴谋。林黛玉和晴雯说话做事不考虑别人感受,就是真性情。反正标准是他们定的,立场先行。作者对薛宝钗和袭人的赞扬是明褒暗贬,对林黛玉和晴雯的赞扬就是作者喜爱她们的证明。作者偶有对薛宝钗和袭人的有分歧的词语,就是作者反感厌恶薛宝钗和袭人的铁证。作者对林黛玉和晴雯有更多贬义用词,要么被选择性无视,要么被解读为作者是明贬暗褒。反正总是他们赢就对了。

红楼梦人物我看到过的各种高谈阔论总结


曲解贾母说四个女孩这段我昨天刚见到现成的,说是“正因如此才证明贾母把黛玉当成自己家人,当着别人家的面当然夸别人家孩子好”,连上前一段贾母说嘴笨的也有可爱的话多的也有讨嫌的,说是贾母暗讽宝钗因为她刚说了“凤姐姐哪巧的过老太太去”拍马屁

有些人就是有事老太太、无事贪享受。
只有这种时候,你才能从那些人言论里看到一段讲老太太好的话——因为他们要借着老太太给自己拍马屁;

红楼梦人物我看到过的各种高谈阔论总结


没事的时候,贾母有鸳鸯伺候就说她贪图享受、贾母吃个桃被称为贾府衰败的根本、贾母看个戏叫做铺张浪费、贾母喝个粥叫做挥霍无度……
还有,老太太给某个原著里很招人喜欢的孩子一件衣服,因为21世纪的现代鸡和鸭有其他色彩的意思,于是被实锤老太太送此孩子鸭毛衣服=老太太借鸭暗指鸡=老太太暗指此孩子的某个姐姐做咯咯哒哦呦,老太太拥有未卜先知的能力哦,不预测自家未来,反而能预测到21世纪一些网络词语是什么意思。
诶,老太太看哪间房的窗子上的纱不够翠,想给换新的这种事,讲老太太坏话的言论怎么一个不见了?不是吃的饭,不是穿的衣,更不是窗子破了需要修补!上述类似浪费、挥霍的言论呢?

红楼梦人物我看到过的各种高谈阔论总结


“好风频(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薛宝钗想当宝二奶奶?说这话的人得有多眼皮子浅啊……
话说钗黛二人中我更喜欢黛玉,但说到诗,觉得是宝钗诗更符合我审美。理由其实是一样的,我的审美一直更偏好疏狂放歌任性妄为不受拘束,无论是对小说人物还是对诗词,红楼中其实没人是这个风格的(包括被称豪爽的湘云),也没啥诗词符合这个风格。但是黛玉性灵自在还有种不愿意按规则活得不安分,宝钗则已经完全接受世界的规则了并在其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我不喜欢过分适应规则的人,我喜欢刺头杠精,所以我喜欢黛玉。但是写诗嘛,黛玉过于精雅孤峭了,反而宝钗比较开阔纵横,所以诗风是更喜好宝钗的风格。

红楼梦人物我看到过的各种高谈阔论总结


我觉得最好的是前一句“韶华休笑本无根”,
特别适合在异乡打拼的人给自己提神!充满正能量!

红楼梦人物我看到过的各种高谈阔论总结


再看看黛玉的,“一团团逐队成逑。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
特别适合北漂沪漂夜深人静孤独寂寞冷的时候感叹人生,要多负能量,有多负能量了

宝钗的精彩之处还不仅是儒家风度。她身上既有儒家的进取,更有道家的豁达。所以她才能写出“岂必委芳尘”和”任他随聚随分”。红楼里不论男女,进取得很多,有这份豁达的却数不出几个。

红楼梦人物我看到过的各种高谈阔论总结


又有人说了,后面薛宝钗劝贾宝玉死活读书,不就代表她贪图名利的国贼禄鬼。

我想说,就属于脑补过多,说薛宝钗不好可以,但是要依据原文,不能强行找理由,请问死活劝宝玉读书在哪一章?前八十回宝钗实在看不下去贾宝玉也就说过那么两句劝他读书的话就被揪着不放成了“死活劝了”。

红楼梦人物我看到过的各种高谈阔论总结


且不说宝钗没有劝过几次,就说让人读书上进是什么错吗?还是有人平时不愿意读书,所以非常反感让你学习的人连带着反感宝钗?那样的话我还可以理解这样的反感。

可能你要说,你的意思是薛宝钗劝他读书是为了考功名,先不说薛宝钗是不是,就说考功名怎么就是坏事?林如海不也是考功名上来的,古往今来的大贤身上也都有功名,就连林黛玉在闺阁之中也想在元春面前把众人压倒成为女中状元,见到宝玉上学还赞美他是要去蟾宫折桂,宝玉自己也极其敬孔子,可见众人都是认同上进的品质的。

红楼梦人物我看到过的各种高谈阔论总结


何况宝钗和黛玉的谈话中就看出,她非常厌恶国贼禄鬼,她希望的不是贾雨村那种功名,而是希望建功立业,为国为民的官多一些,她这种心胸可能很多读者难以共鸣,大部分人的追求也就是钱财权势,所以以为薛宝钗谈功名也必定是如此,这也是无可奈何

至于青云……有些读者没文化,确实联想到青云也就“平步青云”了,实际上的用法是“穷且志坚,不坠青云之志”还好风是丈夫哈哈哈哈哈,真是笑吐了!

红楼梦人物我看到过的各种高谈阔论总结



其实都不用引什么典故,就说,薛宝钗写完之后,群芳赞叹不已,毫无争议地推这首为尊,按一些人对青云的解读,那么看来大观园所有人都极其认可“凭借丈夫追逐名利”
还要极力赞扬“凭借丈夫追逐名利”的观点,并且价值观中也要以“凭借丈夫追逐名利”为尊,看来大观园都是一群小人啊!


红楼梦人物我看到过的各种高谈阔论总结


薛宝钗利己?
湘云在家辛苦,每多帮衬,湘云最与之相好,每到贾府都住在蘅芜院;
送黛玉燕窝,不当面拆穿良辰美景奈何天,成为好姐妹,后黛玉认薛姨妈为干亲,便与宝琴也都是姐妹相待;
看到邢岫烟艰难,马上伸手相助;
金钏死后,拿自己的新衣服让姨妈送人,一点儿都不忌讳;
念香菱身世凄苦,被带入大观园,且不反对其学诗。
我最喜欢黛玉,但对宝钗的为人,也是深为赞叹。

红楼梦人物我看到过的各种高谈阔论总结


薛宝钗她属于贤妻良母类型的。宝钗的好处在于她性格的平衡,螃蟹诗那么辛辣犀利,但她并没有因此愤世嫉俗;做人面面俱到,但也不因此世故乡愿;内心有希望御风而行自由自在的出世之念,但如果逃不开婚姻家庭的话,也还是逆来顺受转型为能够相夫教子的贤妻良母;从黛玉那次把良辰美景奈何天行酒令的事后谈话里,可以知道宝钗其实比宝玉黛玉很早就接触这一类涉及情色的书籍,似乎也一样迷恋过,但她很快就走出来了,知道对处于她这个阶级和家庭的女人而言,是不切实际的,徒增烦恼,当然其他人可能有不同看法,也很难说这是好与不好。

红楼梦人物我看到过的各种高谈阔论总结


只是说明,作者对她的人设就是如此,看破世情但又安于普通的生活和既定的命运,懂情钟情但又不溺于情,凡事不偏激,不任性。

骨子里其实是一种不在乎。因为她内心向往的是御风而行自由自在的道仙式生活,尘世的什么,虽然她逆来顺受接受即便自己不喜欢的某些安排和命运,但对于她而言,其实都没多大差别,不在乎到底如何。嫁不嫁宝玉,守不守活寡之类,她其实并不太介意。但是又不会冷漠不顾,该尽的责任绝不推辞。看书里透露的信息就知道,不管后四十回是谁写的,宝钗是一定要安排嫁给宝玉的。

红楼梦人物我看到过的各种高谈阔论总结


红楼梦的悲剧之一,宝钗对宝玉是无可无不可的,不在乎是否要嫁她他,却偏要被嫁给她,而且注定守活寡。非常在乎嫁给宝玉的黛玉,却又能嫁。红楼梦的作者是大爱之人,同体大悲,对宝钗和黛玉都是喜爱且同情其命运的,甚至因为这情结所致,书中后来还让这两人捐弃前嫌,情同姐妹,金兰之交。她们到后来都是很懂对方且又能相互原谅的。倒是一些狭隘的粉丝,不顺着作者的心思,不去炒这两人的百合cp,却非要挑起争斗,恶意地踩一捧一。作者要再世,肯定嫌弃死这些读者了!

我是小小小美呀儿喜欢点击关注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红楼梦   大观园   宝玉   儒家   青云   高谈阔论   功名   死活   名利   老太太   反感   丈夫   姐妹   粉丝   人物   喜欢   作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