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年代》剧中七处细节刻画胡适

我是小小小美呀儿,喜欢点击关注我。

《觉醒年代》剧中七处细节刻画胡适


不知道历史上的胡适之是什么样的,就只看电视剧,他在新文化运动中,好像也就一个提倡白话文。他一直说不搞政治,只搞文学,但他的文学,好像也没有多卓越吧,跟辜鸿铭,应该是比不上的。他好像还是瞎的,看不到中国人的苦难,对美国盲目吹,他的导师,好像是他祖宗。没结婚之前,一屋子女的,其他先生虽然没有明确说出来,但也看得出来,对胡适之这种招蜂引蝶的行为是不满的。而且,我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他有点不太磊落,就是,小家子气?反正没有仲甫和守常大气。可能是因为他的心中装的是自己,仲甫和守常心中装的是国家。

我们来看看剧中对胡适细节刻画的几组对话。

《觉醒年代》剧中七处细节刻画胡适


1.当陈独秀请求胡适协助李大钊编辑每周评论时,他说:“我现在手头的事情真的很多,《中国哲学史大纲》的上线,蔡先生让我担任了英文系的主任,傅斯年他们硬拉着我去新潮做了顾问,再加上我的导师杜威先生,马上就要来华讲学很多事情都要我去联系

《觉醒年代》剧中七处细节刻画胡适


2.当陈独秀请他把青岛请愿书翻译成英文版本时他说“我不用看一定很好,我最近的工作,我的导师杜威先生,马上就要来华讲学了,我要翻译他的演讲稿,我要安排他的日程,他的演讲稿,还有活动安排

《觉醒年代》剧中七处细节刻画胡适

《觉醒年代》剧中七处细节刻画胡适

3.当北京大学的学生在运动的这段期间,蔡元培请求他不要离开北大,他说,“这件事情我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杜威先生的这次访华日程早就安排好了得,他要不去有些事情办的不那么顺利。”

《觉醒年代》剧中七处细节刻画胡适


4.学生们运动士气高昂,他提出把北大迁移到上海。他说,“学生们不上课,教授不教书,整个北京的学校都去搞政治斗争去了,整个社会都乱了反问陈独秀这是你想看到的吗?”气的陈独秀说“生机盎然不是等来的,是争斗来的中国之所以这么窝囊就是因为,郭新刚太少,胡适之太多!”

《觉醒年代》剧中七处细节刻画胡适

《觉醒年代》剧中七处细节刻画胡适

5.当李大钊陈独秀号召人民大众运动他又说“我们都是文化人,我们要讲什么呢文化人就是士,士讲究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二位好不容易,贫困潦倒到现在也算是人中吕布,为什么自毁前程,甚至不惜连累妻儿老小,我真的不明白你们在干什么?”

《觉醒年代》剧中七处细节刻画胡适


6.当《新青年》为工人们出了五一劳动专利他又出来了他说,“堂堂的新青年,为不识字的工人做专刊,里面讲的全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还讲不讲学术品味了?”

《觉醒年代》剧中七处细节刻画胡适


7.剧中陈独秀对胡适的评价我看他的思想落后《新青年》五年!

《觉醒年代》剧中七处细节刻画胡适


我也觉得剧里对胡博士很客观很客气了,但是也没有美化他,我认为主创们借着陈独秀的嘴表达了对胡博士态度:郭心刚太少,胡适之太多。

典型的精致利己主义者。
片中没有刻意渲染其实是很高明的,因为生活中这种人很多,刻意去批判会牵扯到许多人性的复杂。
所以就稳着拍,把他和先烈放在一起,自然能看出小人嘴脸。

我觉得这部剧有很多处理得很好的地方,但是所有关于胡适的情节可以称得上是不偏不倚。

《觉醒年代》剧中七处细节刻画胡适


现阶段对胡适的批评是有点过为已甚的。胡适是我们的阶级敌人,胡适是蒋介石的幕僚,胡适在抗日战争期间没有做出什么贡献,胡适人品不行,胡适气量狭小,这些都可以说,但把胡适贬损得一文不值那也大可不必。
首先就是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绝不是某些人口中的“一点点”。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里,胡适怎么滴也能排到前四。学过九年义务教育的都知道《文学改良刍议》,这篇文章的影响很大很大,另外,胡适的新诗也写得很好。

《觉醒年代》剧中七处细节刻画胡适


这就不得不提一嘴大家津津乐道的“两只黄蝴蝶”了,这首诗其实写得挺好的,大家可以看看同时期其他新派文人写的白话诗,基本也都是这个风格。现代诗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我们不能用这一百多年中最好最好的那几首现代诗跟最早的那几首现代诗比较谁好谁坏,先行者自有先行者的意义。举个不恰当的例子,《汉谟拉比法典》是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你总不能拿着现代的大陆法系或者英美法系的法律说《汉谟拉比法典》不值一哂吧?
更何况胡适还有《希望》《梦与诗》这种脍炙人口的名作。

《觉醒年代》剧中七处细节刻画胡适


学术上胡适光凭半本《中国哲学史大纲》就可以达到普通学者一辈子都无法企及的高度。学中国哲学,是怎么也绕不过胡适的。更何况胡适的学术成就远远不止这半本书。

毛主席原话:胡适这个人也真顽固,我们托人带信给他,劝他回来,也不知他到底贪恋什么。说实话,新文化运动他是有功劳的,不能一笔抹杀,应当实事求是。“批判嘛,总没有什么好话。

文人的傲骨,只剩下孤傲,而无骨气。
文人的风骚,只擅长骚媚,却无风情。
不说文人常讲的『以天下为己任』(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的递进升华),胡简直是偷天补己的典型,或精致或粗糙地在利己。

《觉醒年代》剧中七处细节刻画胡适


需要他发声时,他躲在自己的山庄撸猫逗狗岁月静好;等到大伙破鼓万人捶了,就这,他都还不敢指名道姓的说几句DPP,属实拉垮。

我觉得电视剧也没有刷他去洗白,因为那个时候从开始看,他还算是好的→至于电视剧里经常说的他是个纯学术的文人,也是当时他给周围人的印象。不过有次他给学生讲话就提到一句说是杜威实验主义的信徒,他的政治主张什么的。那里就能显示他的心思了。如果他是真的纯学术,就会研究各种理论,去研究马克思去讲道理反驳陈独秀李大钊,去关心朋友的安危,而不是因为暴力革命陈独秀出格什么的,然后各种打着为人着想的名头去做自己的事情。(剧里胡适哭的时候,真的好烦)

《觉醒年代》剧中七处细节刻画胡适


论取名字的重要性:心刚,适之,基本也算代表了两种完全相反的人生价值观吧。一个是心智坚定宁折不弯,一个是顺应潮流明哲保身。个体来看,以较大概率活下来的往往是后者,但是如果群体里都是后者又很容易集体覆灭,挺有意思的

他那可不叫明哲保身,西安事变后致电蒋介石放弃东三省,承认满洲国,让日本再掠夺50年。他还深谋远虑地为日本考虑道:“日本只有一个方法可以征服中国,即悬崖勒马,彻底停止侵略中国,反过来征服中国民族的心”。对此鲁迅先生马上发表了《出卖灵魂的秘诀》,指出“胡适博士不愧为日本帝国主义的军师。”
类似上面的这种事情可不是想明哲保身的人会做的,这就活脱脱的一汉奸,文化届的汪精卫。

《觉醒年代》剧中七处细节刻画胡适


互联网上对胡适的态度,一部分极力吹捧,另一部分就是你这种极力贬低,只要带着主观情绪去分析一个人,一定会得出自己想要的结论,胡适在民国大师辈出的时代能在学术上有一席之地,也是被承认的,当然你不承认,不过他也仅仅有一席之地,但开风气而已,另一批人又能把他捧到天上去,说什么学贯中西,博古通今,两种人都没法交流。至于他的政治观点,在那个时代,他没办法站在上帝视角,看不到什么是正确的。

《觉醒年代》剧中七处细节刻画胡适


在台北南港,讽刺的是他墓碑后面还刻着“智德兼隆”四个大字!

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不能非黑即白,亦要克制以公序良俗之标准和私德问题否认其历史贡献的倾向。 新文化运动仅胡适一篇《文学改良刍议》所产生的影响就不可低估,当然亦不能鼓吹,毕竟新文化运动是集体产物,新诗集大成者更是郭沫若先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胡适   新文化运动   刍议   明哲保身   哲学史   新诗   文化人   法典   日本   文人   剧中   中国   导师   新青年   细节   事情   学术   年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