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上级沟通无效?其实是你摆错了位置

最近一段时间,和领导(公司一把手)当面沟通的事情比较多,也让拙匠君生出一些感慨。

和上级沟通无效?其实是你摆错了位置

这个“领导”,我们假设为公司的一把手,董事长或者总经理/总裁。对于职业经理人来说,最佳的组合是能力强+沟通能力强。

关于沟通,首先,牵牛要牵牛鼻子,我们要明确沟通的目的——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这个问题,就注定了我们沟通要围绕“事”来开展。无论是“事情”的“事”,还是“人的事”的“事”,多应该落脚到解决“事”上,解决问题。

明确完沟通是围绕“事”来开展的之后,“帽子”问题(级别)也就是上下级关系的优先级就往次要位置排了。屏蔽了因上下级关系带来的心理劣势,沟通便是围绕事实、数据、逻辑等问题展开,会更加顺畅。(我们假设的是职业经理人面临的场景,而非我们潜意识认为的官大一级压死人。)

和上级沟通无效?其实是你摆错了位置

拙匠君见过很多优秀的职业经理人,特别是大型制造业技术出身的职业经理人,在处理垂直沟通问题上遭遇的困惑程度更高。向下沟通差强人意,因为有领导的权威在。但向上沟通就不一样了,因为“领导”是很难靠数据征服的。“领导”做决策,靠的是经验和直觉,这也就是江湖上传的“拍脑袋决策”。(在“拍脑袋决策”之间事情上,拙匠君认为有必要多讲几句。领导“拍脑袋决策”,其实有很大的合理性,甚至在某些中小企业中,是一种管理的方式,其本身又是高效的。在一个公司中,通常是一把手最为了解公司运营、技术、基因、脾性等,他更能从宏观上更高层次上理解公司的现状和方向,才能有效权衡公司的资源禀赋,快速做出有效决策。公司的发展史,就是“领导”不断决策甚至是试错的结果,之所以公司一直在长期发展壮大,本身就证明了决策的正确程度。当然,我们不能假设,随着公司规模的壮大,这种方法仍旧有效。相反,其试错的成本将会越来越大。)

和上级沟通无效?其实是你摆错了位置

很多情况下,之所以畏首畏尾,就是因为心有顾虑,有顾虑便无法全盘托出。对于职业经理人来说,职级上的差别,在尊重与否上,态度上体现即可,没必要换算成对情况的报喜不报忧或者忍辱负重。但凡本着为公司利于出发的原则处事,至少是不会开罪老板的。领导的层级和格局、胸怀,一般都是成正比的。

现在越来越明显的一个现象,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职场,90后、95后的年轻的服从度比80后、70后下降很多。因为公司配的电脑配置低等琐碎小事,都能愤而辞职;更不用说因为领导的不好相处或者没有能力等大问题。这些本身倒逼领导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素养。这个现象在拙匠君接触到的GWY群体中也逐渐明显起来,这些新上来的年轻人,更倾向于客观公正处理问题,而不太有意愿按照潜规则(人情关系+利益关系)处理问题。摆脱旧有的行为模式和潜规则可能需要一两代人甚至几代人的渐变过程,但我们看到了这个良性趋势。

拙匠君相信,有个性、讲原则、直接、不圆滑,是国家的未来。

拙匠君也坚信,对事不是对人,有原则、有能力的职业经理人,能走的更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全盘托出   上下级   牵牛   能力强   顾虑   上级   把手   潜规则   职业经理   脑袋   程度   事情   原则   位置   领导   关系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