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长大后,我们怎么办?

近些年,拙匠君不断尝试了各种类型的企业,传统制造业、现代物流企业、地域综合企业、餐饮企业等,服务年限也从最初的5年,逐渐变为1年左右。

企业长大后,我们怎么办?

尽管工作一直在换,但工作内容还是围绕企业文化来进行。增加企业文化研究样本的这种执念,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影响了我的职业规划。这也是为什么拙匠君选择离职的根本原因。

闲话不说,进入正题。

除了四年本科寒暑假去上海打工之外,拙匠君的工作轨迹都是在省内,所见世面有限,浅谈下对省内企业长大之后在人才招培上的一点看法。

企业长大后,我们怎么办?

企业一般都要经历由小到大的过程,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对公司治理水平地要求有人随之增加。在此过程中,我们常见的有两种人才结构模型。

(1)有些企业选择让打天下的骨干人员退居幕后和次要管理岗位,大量招聘高素质高学历人员比例填充基础职能和基础岗位;再稳扎稳打进行内部选拔进入中层乃至高层,在此过程中逐渐替代原有管理格局。

(2)有些企业选择原有骨干人员担任中层管理岗位,高层和基层则选择招聘和引进。

这两种情况是两端,大多数公司则处于之间。

第一种的话,上升通道较为通畅,管理能力持续提升的动能较为充沛。这种企业的“家族”色彩会逐渐淡化,以致实现现代公司治理;第二种情况,公司结构和团队更加稳定,尤其是制造业企业居多,存在上升通道不顺畅的风险,长此以往会造成人员流动性大的问题。

企业长大后,我们怎么办?

向左?还是向右?

企业如果不主动选择,便只能随波逐流!

对于职场中的我们,都是在职能或者一线的日常忙碌中,对公司的治理结构是何种状态浑然不知。大家思考的更多的是办公室内的小政治,而忽略了整个公司生态的考量。

先知者先觉,拙匠君见多了进了不合适的企业,几天就离职了。拙匠君尽量不带褒贬地对原因进行转述,“我一眼就能看到10年后的我是什么样,这不是我要的工作”。这是我听的最多的,也是最震撼的一句话。

然后是在三四年后,同一批入司的人员离职的时候说“公司没有上升通道,咱们外地人也就到主任这个层级就升不上去了”。

其实真正那些死心塌地熬到最后的混的也不差,升职加薪也是早晚的事情,如果能熬到公司上市,可能就活成“别人家的孩子”了。

人生就是,有些人走得快;有些人走得慢,但最后,殊途同归。

虽是殊途同归,但体验大大不同。

人生又何尝不是一场体验呢?

“慢慢来比较快,因为我们要走得远,所以一点都不着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殊途同归   企业   企业文化   中层   省内   骨干   职能   制造业   高层   岗位   年后   通道   人员   工作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