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打好物业服务这张牌(二)?

现在房地产市场的局面不是很好,股市更是坐滑梯一样顺流直下,有的地产商已经在着手转型了,比如地产龙头万科,由房地产开发商转变为房地产服务商,其中物业服务的比重会大幅提高。我觉得这倒是一个不错的想法,现在城镇化率越来越高,而小区物业的管理却一直未能走上正轨,都是各自为政,特别是老旧小区更是成了物业死角,纠纷不断。物业公司收不上物业费来,不愿意付出成本提供更好的服务,业务得不到相应的服务更是不可能痛快地交服务费,这基本上就成了一个死循环,大家就这么耗着,每天吵吵闹闹的过生活。

这个蓝海市场肯定是要被开发的,归根到底无非就是成本问题,这几个问题解决了局面也许会好一些:

1、物业管理的规范标准。物业服务到底需要提供哪些服务?服务到什么程度?小区毕竟不是商场,业务无法搬着自己的房子换地方。缺少服务范围的界定就会出现对立,由于成本的问题,物业公司管得越少越好,而业主希望你干得多多益善,毕竟服务无止境,这就需要对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进行合同界定了,否则合作关系无法闭环运转。这一点依靠业务个人与物业公司是不可能完成的,而且也是一个社会性问题,只能依靠政府进行明确,进行双向约束了。社区管理目前是发展方向,这个头儿总是要有人牵的;

2、物业服务的商业化。目前的物业服务是个点对点的模式,供求关系极不对称,也不透明。一方面需求方是零散的个人,缺乏组织,既形不成明确的需求,也形不成统一的需求,这就没法谈合作了,这是个核心问题;另一方面供给方也是个体承包模式,属于作坊式的经营,规模大的很少。这样就形不成良好的市场化的竞争局面,既没有竞争平台,也没有竞争的参与者。这个问题估计也只能依靠政府,在国家统一大标准的基础上,在依托社区制定区域性小标准,然后发布招标需求。有了市场和平台了,自然会孕育出成熟的投标公司进行参与;

3、物业服务的规模化。物业公司是需要挣钱的,如何在标准服务的基础上降低成本就是方向。做大是一个思路,物业公司手里的小区越多,投资收益的有效性就会越高,人工、设备可以实现分时共享,物资可以降低批量价格,管理成本通过分摊也会降,再加上物业维修、广告宣传、社会活动等等增值服务收入,前景应该还是比较明朗的;

4、疑难问题的解决需要会倒逼物业市场化。小区高层电梯的阵痛马上就时间临界点了,谁来更换电梯,谁来维护,资金怎么解决,我家住一楼凭什么让我出钱?有专家提出了采取专业化公司进行负责更新,然后通过门禁管理进行使用收费的模式,倒也不妄为一个办法,至少可以保证电梯的安全。还有疫情的管理、维修基金的管理、老龄化社会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的亟待解决都会倒逼着正规化物业公司的出现;

5、家庭个性化服务的需求。前面提到了,在家庭生活中很多零零散散的需求是没有专业化服务的,都是C to C的沟通模式,成本极高。如果有业务公司作为大的平台公司整合个体商户的服务能力,并进行筛选把关、专业培训、服务监督,从而提供信誉保障,等等。这样大家有了任何生活服务需求也就是一个订单、一个电话的问题,方便快捷、价格公道、质量保障,也解决了目前社会生活节奏及人口结构的问题。

总之,政府牵头,社区监管,行业监督,市场服务,规范管理,这一切都在催生物业蓝海的盘子,总比都去烧钱造车要实际一些吧?

谁能打好物业服务这张牌(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电梯   局面   个体   成本   物业   需求   竞争   模式   小区   业务   标准   政府   平台   公司   社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