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鲁迅作词赵英俊作曲的插曲《小红象》红了,剧却扑了?

知名音乐人赵英俊突然去世

去年看到这篇赵英俊写的这篇创作理念的文章,根据鲁迅写的《小红象》谱曲,只凭简单的叙述就能看出其才华。

为何鲁迅作词赵英俊作曲的插曲《小红象》红了,剧却扑了?

因为韩版的插曲实在太经典,如何不输给韩国人是个难题,他绞尽脑汁,最终获得成功。杨超越的助力也让这首歌在短视频上火了一把。可惜电视剧拍得太小众,太多人理解不了类型剧。没想到这首儿歌成了赵英俊本人的儿歌绝唱。

为何鲁迅作词赵英俊作曲的插曲《小红象》红了,剧却扑了?

很多人只能接受他习惯了接受的,一旦遇到不习惯的,即使是好的,他也说垃圾。就比如我们习惯了金庸的武侠剧,一个人从山崖掉落,不仅不会死,反而会捡到宝物。每次如此,大家都习惯了。尽管这种剧情假得离谱,但我们看得津津有味,丝毫不会出戏。

然而当我把武侠剧推荐给外国朋友看,他们第一次看时都觉得剧情太假了。右脚踩左脚能飞?欺负我们初中没学过物理吗?掉落悬崖不死还学会神功,现实里怎么可能?

其实根本不是剧拍得不好,而是老外没有欣赏这种剧的经验。

为何鲁迅作词赵英俊作曲的插曲《小红象》红了,剧却扑了?

同样的,像一些耽美剧、偶像剧等,在中国是小众市场。喜欢的人完全可以接受其中不真实的剧情,十分理解为什么男女主一天之内竟然能偶遇4、5次。因为这就是偶像剧,巧合是每个偶像剧观众都觉得理所当然的。

但很多平时从来不看偶像剧的人,偶尔看一两集然后就开始吐槽,这不对那太假。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耽美剧上。明明是给女性观众看的,但就是会有从来不看耽美剧的男性观众跑来踩一脚,刷存在感。

和而不同的理念太多的人知道却做不到,对于任何文娱产品,除非是根本没人喜欢的低质作品。对于那些有一部分群体十分喜欢的,你不喜欢,关掉就行。自己从来不看,却非要去恶心一下喜欢的人群,弹幕上骂骂咧咧,甚至去打个低分。这样的人太多太多,在我看来这就和一个汉子非要买一包姨妈巾然后给个差评一样莫名其妙。

而做吐槽影视视频的人,把一部类型片强行放到不习惯这种类型的很多观众面前。名曰吐槽,实际上通过断章取义、掐头去尾来诱导观众的不满情绪,导致很多从来不看这种剧也没实际看过的人跑去评分网站打低分。为了流量和播放量干这种事,和外国那些整天写事实错误的报道给从来没来过中国的外国普通人看,导致他们误解和讨厌中国的,有什么本质区别?

以上就是本期高子歌盘点#出圈热议#的全部内容。

为何鲁迅作词赵英俊作曲的插曲《小红象》红了,剧却扑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5

标签:鲁迅   掐头去尾   和而不同   小众   偶像剧   儿歌   中国   插曲   武侠剧   观众   剧情   理念   外国   习惯   类型   喜欢   赵英俊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