讽刺!去世刚两分钟,2000字报道已发出,媒体仿佛在等他去世

吴孟达先生的去世,令很多人猝不及防。

大半个影视圈都在哀悼,甚至连我们普通人的朋友圈,很多喜欢吴孟达先生的朋友都纷纷在发文怀念。他的成就自不必多言,而在这个明星都要抢“C位”的时代里,他这种敬业的“金牌配角”的形象和精神,显得尤为可贵。

然而,17点17分去世,17点19分某些媒体就已经发出了2000字悼文,这种对于去世消息的“抢发”方式,细想之下,多少令人有些不舒服。

讽刺!去世刚两分钟,2000字报道已发出,媒体仿佛在等他去世

2月27日,吴孟达的好友田启文,在医院接受采访时,表示吴孟达已在17点17分左右因肝癌去世。而就在两三分钟后,17点19分,一些媒体的悼文就已经发出。

如果只是类似讣告一样一两百字的短讯,尚可以理解。但某些媒体发出的却是长达2000多字的文章。不用想,这些文章必然都是事先写好的,等着吴孟达去世以后,把去世时间和去世的部分细节一填,然后一键发送。

全文从患病征兆,到治疗过程,再到往事回顾,再到去世时间,再到感伤怀念,洋洋洒洒几千字,发出的那一刻,好像又出色地完成了一次艰巨的任务一般。

唏嘘!这些媒体,仿佛都在等着吴孟达去世一样。

讽刺!去世刚两分钟,2000字报道已发出,媒体仿佛在等他去世


同样的事情,时有出现。去年李文亮医生在弥留之际,医院门口也是蹲满了媒体记者,好像就在等着去世的消息,甚至还几度误传。

这种事先写好大量文字篇幅,最后填写关键信息的抢发方式,最早应该是见于一些体育比赛的报道文章中。纸质媒体时代,在体育比赛结束后,一些报社为了能在第二天一早快速地印刷并发出昨晚比赛的报道,记者和编辑往往会提前备好至少两种的稿件,或胜或负,都已经分析得头头是道,就等着比赛结果一出来,马上交付印刷。

对于体育比赛,这样的方式,其实尚可理解。

但对于生命的逝去,以这样的方式抢发,难免心有戚戚。

我并不是在反对悼念吴孟达先生,也不是说不需要媒体的报道和关注,只是感慨对于公众人物的去世,需不需要如此“慷慨激昂”“群情激愤”地仿佛发生了什么“大瓜”一样,打鸡血一般地去拼抢报道?

他所饰演过的角色,他身上所留下的精神,他的功过和影响,一切都自在人心。而对于他的去世,这些媒体竞相抢发,争夺“C位”的做法,却反倒是对于吴孟达这么多年“甘做绿叶”品质的最好反衬和赞美。

讽刺!去世刚两分钟,2000字报道已发出,媒体仿佛在等他去世

而在吴孟达先生所饰演的所有角色之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倒不是《大话西游》(1995年)中的“二当家”,也不是《喜剧之王》(1999年)中的“卧底警察”,而是《武状元苏乞儿》(1992年)中“苏灿的老爹”,无论苏灿变成什么样子,老爹始终都支持和陪伴在苏灿的身旁。

而今,老爹却先走了一步,苏灿一定很伤心吧?!

讽刺!去世刚两分钟,2000字报道已发出,媒体仿佛在等他去世

讽刺!去世刚两分钟,2000字报道已发出,媒体仿佛在等他去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多字   绿叶   群情激愤   武状元   讣告   媒体   老爹   角色   记者   消息   精神   方式   医院   体育   文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