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枝最美的红杏,让你想起了谁?

早春三月,正是杏花叩门时。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提起杏花,脑海中难免浮现出这句诗。


那枝最美的红杏,让你想起了谁?

一枝红杏出墙来


此诗句源于宋朝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描写了江南初春之季,诗人乘兴来到一座花园,想进内赏花,却叩门不开。正待离去之时,忽见墙头探出一枝红杏来,由此诗人联想到了满园绚丽的春色。

杏花属于木兰纲目,蔷薇属的植物,花期在每年阴历二月至三月初。

杏花的新叶和细小枝条,都为褐红色,花苞呈纯红色。当花朵慢慢绽开,颜色逐渐由深变浅,至花朵开始凋落时,花瓣颜色几近纯白。

故,对于杏花而言,称其为红杏或白杏,均可。


我们今天要提起的这位女性,和杏花有着莫大的关系。

她的命运,超越了普通的“出墙”概念。她远离了亲人,甚至远离了家国。

《红楼梦》中的贾探春就是这么一枝荡悠悠、离乡背井的红杏花。

贾探春是荣国府中贾政和妾室赵姨娘的女儿,贾宝玉同父异母的妹妹。

小说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探春掣签,签上画着一枝杏花,红字写着“瑶池仙品”四字,并附有一句诗“日边红杏倚云哉”。注云“得此签者,必得贵婿,大家恭贺一杯,共同饮一杯。”众人笑道:“我们家已有王妃,难道你也是王妃不成?……”

“日边红杏倚云哉”出自唐朝诗人高瞻。字面意思来看,是指太阳边的红杏依靠着云彩而栽种。

根据《红楼梦》成书时代的传统,“日”是皇室或王府的象征。“杏”谐音“幸”,可理解为“宠幸”。“日边红杏”应指皇帝身边的贵妇人。深层分析,该诗寓含了贾探春的婚姻将会与王室有关。

再结合小说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那首影射贾探春最后命运的“红楼梦曲”(分骨肉):

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抛闪。

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

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

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

奴去也,莫牵连。

可见,探春后来是离家远嫁了。从前八十回曹雪芹的伏笔和脂砚斋的批语中,基本可以确定,作者的本意是,探春将会嫁去藩国为王妃。

按照现代人的观念,嫁作王妃当然是一件好事,即使是远走高飞。

但探春是作为和亲工具嫁去藩国的,命运必定随着两国之间的政治关系而起伏,完全容不得自己做主。

何况,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一个女性在夫家的地位和待遇,很多时候要靠娘家在背后撑腰。相隔千里之外的贾府,如何能承担起这个责任?更遑论后来贾府的倾塌。

所以,贾探春风筝似的“飘飘浮荡”的凄凉命运,也暗合了小小杏花易飘零的凄凉落寞。


那枝最美的红杏,让你想起了谁?

杏花易落


那么,又如何理解花签中“瑶池仙品”的花语呢?瑶池,仙境也,什么品格的人当得起此花语?

笔者认为,探春的人品完全当得起。

不用说探春容貌俊秀了,金陵十二钗中无庸质。她的性格特点,即使在大观园的群芳之中,也是独树一帜的。

探春兰心蕙质。她是大观园中公认的首屈一指的书法家。

探春志趣高雅。大观园中的第一个诗社“海棠诗社”即为探春发起。

探春才志精干。代替王熙凤管理家政时,她公私分明,引入了承包制,使得上下人等无不心服口服。

探春有胆有识。查抄大观园时,只有她公然反抗查抄事件的始作俑者,也即荣国府的实际管控者王夫人。

她曾经自叹:

“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

可惜,那时的荣宁两府,还真的没有一位老爷少爷具有探春的志向和能力。否则的话,贾府最后也许还不至于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林语堂在评价红楼人物时,曾说“最喜欢探春”。他在塑造《京华烟云》的女主角姚木兰时,就借鉴了探春精明干练的人物内在形象。所以说,以林语堂的眼光,贾探春符合了民国时期女性的最美好特质。

对现代社会而言,贾探春的志向,她的才干,那一样不是现代女性所追求的?因此,在各种不同版本的“红楼人物你最喜欢谁”的评选中,探春总能脱颖而出。

大观园中的贾探春,这一枝最美丽也最飘零的红杏花,你喜欢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大观园   藩国   红楼梦   诗社   瑶池   红杏出墙   群芳   杏花   王妃   骨肉   志向   大观   诗人   命运   人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