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叫我妈“奶奶”,婆婆扔下1000就走,丈夫一句话警醒婆婆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叫我好宝宝。”

南方人对这首童谣应该都不陌生,它一方面展示了一副祖孙亲密的场景,另一方面也揭示了一个现象,那就是南方很多家庭的小孩子,都由外婆(姥姥)带大。

孩子叫我妈“奶奶”,婆婆扔下1000就走,丈夫一句话警醒婆婆

相比于婆婆,外婆带孩子有很多好处。

比如,外婆和妈妈的生活习惯较一致,不需要重新磨合;外婆不会像有些婆婆那样,重视孙子而忽视儿媳......

但外婆辛苦照顾孩子,有时候也能惹出一些麻烦来,特别是在亲家母上门做客的时候。以下就是网友小媛留在我后台的故事。

01 妈妈接棒婆婆,照顾我和孩子

我怀孕的时候孕吐特别厉害,那时我妈还没退休,在老公的提议下,就请婆婆来照顾我。

婆婆的厨房手艺,在她们老家那一带算是好的,但她习惯重油重盐,还喜欢放好多大蒜。我从小口味清淡,孕吐期间更是吃不惯婆婆做的菜,向她提出建议,她觉得我故意挑刺,一气之下回老家了。

孩子叫我妈“奶奶”,婆婆扔下1000就走,丈夫一句话警醒婆婆

我妈舍不得我,就提前办了退休来照顾我,我的体重增长才慢慢达到了医生的要求。

儿子出生时体重5斤都不到,暖箱里住了三天,我急得饭都吃不下,多亏我妈以过来人的经验,不停宽慰我。

出院那天,我妈一手抱着宝宝,一手搀扶我,当时我的感觉,就是幸亏我有个妈,以后孩子的事情我可以有人依靠,不用 一个人干着急。

在我妈的悉心照料下,刚过三个月,孩子的体重就追上了正常值,老公开心得连夸我妈是大功臣。把日常喂养照料的事放心交给老妈后,我就有时间看看育儿方面的书,并时常跟我妈沟通探讨。

这期间,公婆没有来过,都是春节期间我们夫妻带着儿子去北方看望他们。虽然在那边,饮食口味我还是不习惯,但毕竟时间不长,忍忍也就过去了,所以倒没什么矛盾发生。

今年春节前,老公提议两大家子在我家来个大团圆,我觉得主意不错。

孩子叫我妈“奶奶”,婆婆扔下1000就走,丈夫一句话警醒婆婆

一方面,可以避免孩子的舟车劳顿;另一方面,这几年我爸都是一个人在老家,去年他退休了,我想把他也接过来,可以和我妈团聚。

事先,我跟老妈做了好多功课,如何在家庭摆设上体现北方人的过年风俗,如何在饮食上尽量兼顾公婆的口味,等等。

但没想到,百密仍有一疏,公婆抵达的第一天,就闹了个不愉快。

02 公婆来家过年,孩子的称呼引矛盾

那天,我和老公把公婆从机场接回家的时候,我妈已把儿子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在家里迎接他们。

我爸为表示热情,在厨房里忙活几个他刚从网上学会的北方菜,但婆婆进去视察了几眼,就认定我爸的手艺正宗,于是她抢过菜勺,亲自做起了大厨。

孩子叫我妈“奶奶”,婆婆扔下1000就走,丈夫一句话警醒婆婆

晚饭的时候,婆婆夹了几筷子菜给孩子,没想到孩子才尝一口就吐了出来,还扑到我妈怀里:“奶奶,这个不好吃,我想吃你做的红烧肉。”

公婆的脸一下子拉长了,婆婆摔下筷子,去拽我儿子:“奶奶在这儿,我才是奶奶。”

儿子吓得大哭,我妈也急了:“干嘛呢?别吓唬孩子。”

我赶紧向婆婆解释:“我们老家的习俗,管姥姥也叫‘奶奶’,妈您别在意。”

“太不懂规矩了!”婆婆重重推开椅子,离开了桌子,公公跟着她一起,两人进了房间,“砰”地关上房门,剩下我爸妈面面相觑。

很快,他们虎着脸推门出来,手里拎着行李,婆婆还走到孩子跟前,摔下1000元红包:“记住了,我才是你的奶奶,那个是你姥姥,是外人。”

孩子叫我妈“奶奶”,婆婆扔下1000就走,丈夫一句话警醒婆婆

老公和我赶紧把他们往房间里推,老公开口道:“妈,你更愿意孩子姓姥爷的姓,然后跟你亲,还是姓我的姓,口头上管他姥姥叫‘奶奶’?”

婆婆 一下子愣住了,想了想说:“不管怎么称呼,孩子还是随了我家的姓,就是我们的血脉。”

我赶紧道:“是我没教育好孩子,以后我会注意的。”

老两口这才缓了脸色,跟着我和老公重新来到饭桌旁。

03 作者的话

关于带孩子,民间有句俗语:妈妈生,姥姥养,爷爷奶奶来欣赏。

爷爷奶奶可不是仅仅来欣赏的,他们还经常来检查和吃醋,结果就是,搞得大家都不开心。

那怎么做到让“养”孩子的姥姥不委屈,“赏”孩子的奶奶不气愤呢?

孩子叫我妈“奶奶”,婆婆扔下1000就走,丈夫一句话警醒婆婆

首先,儿子和儿媳的作用很关键。

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习俗,北方人把“奶奶”和“姥姥”分得很清楚,孩子在叫法上,绝不可能搞错。

但南方人就不一样,对老人的称呼没那么严谨。即使同在南方,有时候隔着一条河,称呼都有可能不同。有些家庭特别疼爱女儿,在没有儿子的情况下,把女儿当儿子看待,乐意管姥姥叫“奶奶”。

如果故事中的儿子能事先考虑到这一点,跟父母做好情况介绍,老两口有了思想准备,就不会一下子接受不了。

孩子叫我妈“奶奶”,婆婆扔下1000就走,丈夫一句话警醒婆婆

其次,做奶奶的多体谅一下姥姥的辛苦。

无论是伺候月子,还是带孙子,对上了年纪的人来说,都是一件费心费力的事情。

像故事中的这位婆婆,照顾怀孕的儿媳没多久,就撂挑子不干了,说明她其实经历过这种体验。如果她设身处地为亲家母想一下,就知道对方有多不容易。

如果姥姥正像这位婆婆说的,把自己当“外人”,那她还愿意过来照顾孩子吗?正是有了姥姥的“不见外”,孩子才能长得那么好,你的儿子儿媳才能生活得更轻松。

孩子叫我妈“奶奶”,婆婆扔下1000就走,丈夫一句话警醒婆婆

再次,做姥姥的事先可以考虑更周到。

我蛮能理解这位姥姥的心理,因为我的女儿也是我妈带大的。但我妈从小就态度明确地让孩子管她叫“外婆”,理由是:“不让亲家母不高兴,也不让孩子混乱。”

不让亲家母不高兴很容易理解,不让孩子混乱是什么意思呢?

因为如果逢年过节,双方老人碰在一起,若是孩子管姥姥也叫“奶奶”,那他该怎么称呼奶奶?若是管双方都叫“奶奶”,家里岂不是混乱了?

其实,以上这些理由都不是核心的,最重要的是,大家如果都能换位思考,体谅别人的难处,并常怀一颗感恩的心,家里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孩子叫我妈“奶奶”,婆婆扔下1000就走,丈夫一句话警醒婆婆

家有老,是块宝。愿天下有老人的家庭,都能和睦相处,幸福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婆婆   亲家母   奶奶   孩子   孙子   老两口   公婆   儿媳   姥姥   外婆   老家   口味   丈夫   儿子   老公   家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