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时,薛岳听说这个人要当副总司令,气得把筷子摔了

淮海战役是国共双方对抗最激烈、战斗最紧张的大决战之一。淮海大决战是一个国共双方都输不起的重要决战,也是国共双方争夺中国大陆统治权的核心决战。

对于这场决战,我军共派出两大野战军共六十万人,国军则集中中原地区的所有兵力共计八十万人。

然而,“欲治兵者,必先选将”。国军在选择徐蚌会战的指挥将领上,却成了最大笑柄。

淮海战役时,薛岳听说这个人要当副总司令,气得把筷子摔了

以至于国军中有“战神”之称的薛岳听到副司令名字后,气得把吃饭时的筷子摔在地上。那么,能让薛岳如此气愤的人物是谁呢?

副司令何许人也

他就是韩德勤,淮海战役前担任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

当然,说起韩德勤的名字,肯定是没有薛岳来得响亮,但他也并非是一个泛泛之辈。

淮海战役时,薛岳听说这个人要当副总司令,气得把筷子摔了

韩德勤出生在江苏,父亲是清朝末年的秀才。古时的秀才没有举人的官运,大多数都是在乡下开一个教馆,以教书为业,韩父也是如此。

韩父虽然只是一个教书先生,经历上也好像平平无奇,但他的叔父却是个了不得的人物。

韩德勤的叔父名叫韩恢,是位老资格的国民党。早在同盟会的时候就跟随孙中山,后来还参加了黄花岗起义,死后被孙中山追认为中华民国陆军上将。

淮海战役时,薛岳听说这个人要当副总司令,气得把筷子摔了

虽然韩德勤的叔父在国民党的地位非同凡响,但韩德勤的军旅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他从保定军校毕业之后,被分配到北洋军阀手下,从排长做起,最后也成为了中华民国的陆军中将。

在这个过程中,有两个人对韩德勤的晋升之路起到了关键作用,他们就是刘伯承和顾祝同。

很多人难以想象,共和国开国元帅之一的“军神”刘伯承,怎么会和一个国民党高级将领有关联。

淮海战役时,薛岳听说这个人要当副总司令,气得把筷子摔了

事实上,刘伯承和韩德勤的关系还真就不一般。韩德勤在北洋军阀手下干了不久,就转到了川军。在川军里,他兜兜转转,最后担任了川军第一团副团长,而第一团团长便是大名鼎鼎的刘伯承。

后来,韩德勤在战斗中负伤,暂时退出了军旅。顾祝同极力邀请其前往广州共同参加北伐,韩德勤犹豫不决。这时,还是曾经的老上级刘伯承亲自相劝,最后韩德勤才下定决心去广州参加北伐。

两次被俘的陆军中将

虽说韩德勤和刘伯承在川军第一团中,曾是最亲密的“伙伴”,但在战术指挥、行军打仗上,韩德勤却连刘帅的皮毛都没有学到。这位军衔达到中华民国陆军中将的军队统帅,竟曾两次被我军生俘。

淮海战役时,薛岳听说这个人要当副总司令,气得把筷子摔了

第一次,是在第三次“反围剿”的时候,那时韩德勤担任的是第五十二师师长。因为不甘于前两次对我军“围剿”的失败,国民党当局卷土重来,集结了第五十二师和第九师等部,向中央苏区发动了第三次“围剿”。

虽然韩德勤这时和蒋鼎文都是师长,但韩德勤的五十二师还是划归了蒋鼎文统一指挥。然而,韩德勤和蒋鼎文不曾想到,在部队行至方石岭时,突然天降奇兵,四周火光四起。

原来是我军黄公略部早已按既定战术,埋伏在方石岭一带。这里山势险峻,韩德勤的优势装备根本没有发挥的余地。很快,韩德勤的第五十二师受到了我军的致命打击,几乎被全歼,并生俘了韩德勤。

淮海战役时,薛岳听说这个人要当副总司令,气得把筷子摔了

第二次是在抗战时期的山子头战役。当时,国共统一战线已经形成,国共双方军队都是中国的抗日武装,枪口应一致对外。

然而,少数的国民党顽固派却不这么认为。他们生怕共产党势力坐大,于是把目光瞄准了新四军的淮北根据地。

当时的韩德勤早已不是第五十二师师长这么简单,他担任着江苏省主席又兼任鲁苏战区副司令,手下有十万人马。

淮海战役时,薛岳听说这个人要当副总司令,气得把筷子摔了

他和王仲廉一西一东,准备夹击新四军的淮北根据地。为了保卫淮北根据地,新四军军部决定发起自卫反击,矛头对准了西进的韩德勤部。

新四军军部决定,由第四师、第二师、第三师共同作战,打击韩德勤的总部和他的独立旅。

战斗历时了一个昼夜,韩德勤军总部和手下部队共被我军歼灭1000余人,且韩德勤本人再次被我军生俘。

薛岳为何怒不可遏

然而淮海战役前夕,两次被俘的韩德勤却还能成为徐州剿总的副司令,这当然让国军“战神”薛岳气不打一处来。

淮海战役时,薛岳听说这个人要当副总司令,气得把筷子摔了

据说当时的薛岳正在吃饭,他边吃饭边问自己的侄子:“徐州剿总的司令是谁?”

侄子回答说:“是刘峙。”

薛岳长叹一声:“完了,半壁江山怕是保不住了!”

不一会又问:“徐州剿总副司令呢,都有谁?”

侄子回答道:“韩德勤等。”

不料薛岳怒从心起,将筷子狠狠地摔在了地上说:“完了!这下是彻底完了!”

薛岳之所以如此愤怒,是因为他看到了国民党的一个重大顽疾,那就是任人唯亲。

淮海战役时,薛岳听说这个人要当副总司令,气得把筷子摔了

前文说到,在影响韩德勤的人生历程中,有两个人很关键,一个是刘伯承,另一个是顾祝同。实际上韩德勤和顾祝同在很早之前就有联系,两人不光是江苏老乡,还在保定军校是同班同学。

上学时,两个人就意气相投,结为“把兄弟”,并约定:不管将来谁的成就更大,都要互相提携,这还颇有些“苟富贵、勿相忘”的意思在里面。

淮海战役时,薛岳听说这个人要当副总司令,气得把筷子摔了

事实上,两个人确实没有违背当初的约定。顾祝同很快“富贵”之后,心里总想着他的这个把兄弟。韩德勤先后被顾祝同推荐为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和江苏省主席等要职,最后又在顾祝同的影响下,担任徐州剿总的副总司令。

那么,问题来了,一个屡战屡败还两次被俘的败军之将,何德何能成为徐州前线的副总指挥呢?

原因正是此时的顾祝同是国民政府陆军参谋总长,成天跟随在蒋总统的身后,处于国民党的权力核心,因此他有能力让蒋总统相信这位“败军之将”能够一雪前耻。

淮海战役时,薛岳听说这个人要当副总司令,气得把筷子摔了

可惜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一个刘峙,一个韩德勤,都不是行军打仗的料。要他们坐镇徐州,与刘伯承、粟裕的中原、华东野战军一决高下,无疑是自寻死路。

然而,这样浅显易懂的道理,国民党当局却缺乏清醒的认识。在党国命运生死攸关的时候,竟然还是任人唯亲,选择了并不合适的指挥人选。于是,之后的战败逃亡、丢失大陆的历史事实恐怕也是必然形成的了。

淮海战役时,薛岳听说这个人要当副总司令,气得把筷子摔了

总之,正是薛岳看到了国民党任人唯亲的顽疾无法改变,又坐视国民党失去大陆统治权,他才在听到徐州剿总副司令是韩德勤时,怒摔筷子,以表达他的强烈不满。

确实,薛岳晚年也曾亲口说过:“国民党是宁用奴才,不用人才”才导致了国军在大陆战场上的节节败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淮海战役   淮北   败军之将   川军   任人唯亲   徐州   叔父   国共   国军   侄子   我军   根据地   中华民国   司令   国民党   筷子   副总   手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