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气球》“社会的包容心,是拯救无数人的一生”

文|深海里的星

原创不易,侵权必究!

《红色气球》是2017年在台湾播出的同性题材电视剧,虽是落入俗套的小清新风格,但导演的野心是将多方面值得争议的点都放了进去,尽管时长的限制探讨的可能没有特别深刻,却也是以一份社会的包容心为切入点,将很多人们忽视的东西再次翻了出来。

其中的“红色”根据官方解释,是指彩虹的第一道颜色,用于象征“首次”,也象征每个同志的第一次。

而这里的第一次,其实就是同志性意识的觉醒,第一次面对自己的性向、第一次面对群众出柜、第一次谈场同性恋爱,是在每个同志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的重要阶段。

电视剧只有八集,单集片长也不过短短的十分钟,加起来也还不到一部电影的长度,却是以“纠正”、“歧视”、“牺牲”为主,将本身只是一个小众性向群体引了出来。

因为它涵盖的角度很广泛,就想以此为代表,谈谈我们的社会究竟该如何面对这一事实以及这一群体。

《红色气球》“社会的包容心,是拯救无数人的一生”


一,社会压力背后,是被“纠正”留下的恶果

整部影片最出色的地方在于它并没有任何“名场面”,它非常的平淡,却在平淡中让我们感受到了更大的无力感。

一个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性向的好学生,一个因为出柜而转校的问题少年,他们之间,本是意外的相遇,正常的相处,甚至至始至终并没有任何越矩的行为,除了一个被撞破的吻,他们只留给了彼此一个夏天的时间。

但就是这短短的相处,改变了他们一生的轨迹,一个人羡慕另一个人的勇敢,一个人心疼另一个人的压抑,也许他们只算是最正常的心动一场,却轻易在世俗世界里变成了“变态”的代名词。

他们生病了,所以需要被纠正,父亲以死相逼,让夏之晨只能变回一个“正常人”,娶妻生子,是他要走的路,而对于李向晚来说,他不能耽误他,所以必须消失在他的世界里。

他们之间甚至来不及说一句喜欢你的话语,就已经被现实扼杀在摇篮里,后来的夏之晨日日活在煎熬与痛苦中,而他的努力伪装背后,也只是牺牲了一整个家庭的幸福。

《红色气球》“社会的包容心,是拯救无数人的一生”


事实上,近几年确实有很多影视作品都将同性这一题材挖掘的十分彻底,2018年上映的电影《谁先爱上他的》,同样是以正常的婚姻延续和爱情追求的矛盾点出发,为我们引出了一个非常关键的名词“同妻”。

当性别成为爱情面前的拦路石,一份不被社会认可的情感排斥,让更多人选择隐藏,再加上来自传宗接代的责任,便有无数无辜的人卷入这一场“灾难”。

那是在这个大环境中被伤害的一群人,她们的婚姻,来自一场彻底的阴谋,枕边人不是因为喜欢而在一起,只是因为他需要一个妻子,以此来让他表面上看起来是正常的。

她们牺牲一生的幸福,却终究也捂不热一颗冰冷的心,活活耽误了一个女孩最美好的人生年华,甚至在人心的蒙蔽背后,连逃离那一切都显得如此艰难。

剧中夏之晨的妻子,为他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女儿,可丈夫的怪异是她一直以来的疑虑,她曾以为是自己不够好,才让他的视线从未在她身上停留。

所谓的丧偶式婚姻,是她十年如一日面对的残忍,直到丈夫在照相馆里和另一个人的偶遇,那份缠绵的眼神,她才什么都懂了。

可她并没有做错什么,却已经耽误了人生最美好的年华,孩子更没有做错什么,却成为了这场爱情骗局的牺牲品,后来妻子与丈夫离婚,也只是给所谓的心动让路罢了,他们有了重新开始的机会,但她的青春却再也回不去了。

这其实是很残忍的一个环节,在很多报道里,因为这种形式的骗婚而罹患各种疾病的也从来不在少数,你无法去预料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心存善意的,有的人的邪恶从来经不起推敲,况且我们并没有试探的底气,也无法承受牺牲的代价。

所以社会的包容心的进步,从来不仅仅是成全相爱的同性恋人,更是拯救无数“同妻”的一生。

《红色气球》“社会的包容心,是拯救无数人的一生”


二,边缘化排斥,是对男性的刻板印象

另一方面,当一个人的性别属性不够强烈的时候,也无法避免成为被声讨的对象,女子阴柔,男子阳刚,这是所谓标准下的“正常”,但这份标准从何而来,其实并不具有权威性,他只是代表了大部分人思维惯性,却无法否定一个“性别认同障碍”的人存在的合理性,这也是影片里的另一条线。

夏之晨与李向晚的人生,更像是理想主义下,人们幻想出的美好结局,但许洋的遭遇,才是更多“与众不同”的人相似的人生。

他是一个很秀气的男孩,也是固有标准里“娘气”的男孩,因为这份属性,他被校园霸凌,被男同学恶狠狠欺辱,也被关在厕所泼冷水,他妄图寻求正义的帮助,却是被教导主任指责,男孩子就要有男孩子的样子。

年轻时他们都无助,没有人告诉他们这条路该怎么走,许洋躲在厕所里哭,夏之晨站在铁门后哭。

他们面对伤害,面对不公平都被定义为是他们自身的错,可他们如此善意对待这个世界,又到底做错了什么?

在如今的社会,对男性的固有标准让一群看起来不一样的人被边缘化,但如同吴青峰曾说过的那样,“不在意别人说自己娘,女性化的特质为什么不好?大部分攻击我娘的人,都比我懦弱”。

一个个体的形成一定是多方面的,他不可能只有单一的属性,有的人的灵魂被困在了一个错误的躯壳里,但对于他们本身,用一种靠近内心的方式去释放自我,从来不是过错。

许洋说“如果顺从,还有伪装,都不能阻止你的敌人伤害你,那不如,成为最真实的自己,更坚强、美丽的活着,直到世界,为我们改变。”

从经历跳楼到拥有第二次生命,从最开始的伪装,到终于明白接纳自我的重要性,也是他用行动告诉我们,这世界从来没有“与众不同”,只是有的人坦荡,有的人隐藏,或是有的人不愿意相信真实的人生罢了。

《红色气球》“社会的包容心,是拯救无数人的一生”


三,歧视背后,他们为何变成灰色?

在如今我们这样一个开放网络环境中,很多影视改编是一边以“同志”元素猎奇人们的眼光,一边又是打着“社会主义兄弟情”的幌子否定他们的爱情,用一种扭曲的“矫正态度”去打压一份“不能见光”的喜欢,也是让悲剧层出不穷的根源。

不论是前年大火的《镇魂》,还是去年爆火的《陈情令》,它都是以耽美小说改编而来,但事实上故事本身的情感线,却从来没有机会展露在观众眼前。

所谓的“商人”只是嗅到了赚钱的味道,而在其背后的一个个小众圈,却依然并未以此带来任何实质性改观。

我并不喜欢这种“利用”的野心,也不喜欢在剧情本身,人们只喜欢的那种片段式的狂欢,这对于这一群体来说不公平,也只是在“消费”他们。

站在剧情之外的现实意义,其实是如何让更多人去接纳,而不是把这当成一个可以引导的“热点”,反而将一切推向更加对立的局面。

有时候我们说,喜欢一个人不关于性别,但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样一群人变成了灰色?想起柴静有次专访张北川先生。

问他:“我们的社会为什么不接受同性恋?”

他说:“因为我们的性文化里,把生育当做目的,把无知当纯洁,把愚昧当德行,把偏见当原则。”一瞬间道破所有真相

《红色气球》“社会的包容心,是拯救无数人的一生”


大环境下“传宗接代”的责任,是我们的文化与教育里,推崇的人类繁衍的原则,却也是让社会无法容下这样一群人的根源,可能如今不至于人人都将那一群体当做“怪物”,多出了一部分人的理解与接纳,但真正能让他们站在阳光下,却依然只是遥不可及的等待与守望,可说到底同性恋与正常人又有什么不同呢?

“同性恋是先天基因决定的,几十种羚羊类动物里面,也观察到同性之间的性行为了,在灵长类动物里边,还观察到了依恋现象,人类的依恋现象,在某种程度我们就称之为爱了。”《看见》


性向不是他们自身能决定的,这份先天而来的东西,不该让他们因此遭受歧视,也不该把他们放在“特殊群体”的位置。

甚至我们不需要去放大他们之间的与众不同,正如上文我所强调的那样,这世间本没有“与众不同”,在大自然这个人类永远无法征服的领域,一切的存在皆有他的合理性,只是需要在社会的包容心下,让他们变得不再奇怪,这已经是所能设想的最和谐的状态。

《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里最后父亲对儿子说:

“为了快速愈合,我们从自己身上剥夺了太多东西,以致在三十岁时自己的感情就已破产,每开始一段感情,我们能给予的便越少,但是为了让自己不要有感觉而不去感觉,这是多么浪费。”


面对儿子的情感困惑,这是一位父亲最大度的支持。感情本身是很美好的一件事,喜欢是需要竭尽全力的,我们不应该让他蒙上污秽,也不应该让爱本身只能变得小心翼翼。

电影《金枝玉叶》里哥哥说过一句台词“男也好,女也好,我只知道我钟意你”,既然只是两个相爱的人在一起,又何必带着有色眼镜去区分什么是正常的,什么是不正常的?

《红色气球》“社会的包容心,是拯救无数人的一生”


所谓的性取向或许是最无意义的词了,一切标准不过人为的定义,却并无任何依据所言,不必刻意放大某一群体,所谓的大众或是小众,就让他们在各自的空间里,尽情享受“自由”和“祝福”吧。

感谢阅读!

图片来自电视剧《红色气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社会   向晚   传宗接代   小众   气球   同性恋   与众不同   群体   性别   红色   同志   性向   标准   人生   喜欢   爱情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