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二年生的金智英》“这是一个对男孩女孩都不公平的时代”

你曾因为你的性别遭受过歧视吗?我想人们对这个问题的答案,一定能轻易引起一群人的共鸣。

对于很多人来说,有关性别的刻板印象几乎伴随一个人的一生,作为女孩,从小到大的那种差别对待,是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常态,而作为男孩,在一个所谓男权的笼罩下,其实也是变相的给他们增添了负担。

《八二年的金智英》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人们或许解读它是女性悲剧的刻画,但事实上在它造成的巨大争议背后,也是因为在这份情感偏移的对比而污名化了男性视角。

《八二年生的金智英》“这是一个对男孩女孩都不公平的时代”


任何“重男轻女”背后,其实是毁掉的是两个孩子的一生,女孩子的苦,男孩子的无能,都是当他们失去一份依托的时候,唯一留下的,也就只有千疮百孔的余生。

我们始终需要一个相对客观角度去解读这份社会问题背后的本质,而可怕就在于,站在对立视角,一个人总是很难做到公正。

所以我们只能将整个故事分为三个阶段,单身,恋爱,婚姻。在此背后引申出来的,就是一个巨大的人物角色关系网。

这三个阶段是最能代表人生的三个阶段,单身的时候是作为一个个体,在独自的空间里去融入这个世界,而恋爱是两个个体的磨合与融入,也是最具有新鲜感,并且选择性忽视风险的阶段。

到了婚姻,变成了一加一等于二或是大于二的模式,但无论是女性以不甘心的姿态回归家庭还是过于依附一个男性角色养家糊口的使命,都是在彼此牺牲中让一加一小于二。

那么也就形成了原本完整的一个个体变得不再完整了,也是所谓危机感响起警钟的时候。

《八二年生的金智英》“这是一个对男孩女孩都不公平的时代”


一,单身:作为个体,你需要明白你是否是完整的,是否是独立的。

金智英的家庭,代表的是普通的大多数,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对于男丁的资源偏爱是从小就笼罩在女孩们周围,并且覆盖范围广泛。

我们说最恐怖的一件事就在于一个曾经成长在重男轻女家庭的女儿在岁月的流逝中只是变成了另一个家庭重男轻女的母亲,这种趋向于扭曲的可怕现象,有相当一部分就是这样被传承下去的。

千千万万个金智英,她们在那些不平等中看到的,只是在潜意识里认可了这种对男孩的偏爱是“合理”的模式。

比如金智英的奶奶对儿媳妇生儿子太少的理论,和对她们两姐妹非常明显的嫌弃,以及金智英的妈妈在一个家庭中对于劳累和牺牲心甘情愿的妥协,都是论证被同化或是只能接受现实的大多数人。

但好在女孩们虽然无法得到她想要的一切,但她们是敢于反抗的那群人,也是直到最后也没有成为真真正正被动接受的人。

这是很难得的一件事,却也成了让她们在各种矛盾冲突中逐渐压抑的关键一环。

因为这份大环境下的影响,从来不局限于一个小的家庭。学校,社会,工作环境,这种“歧视”是延续的,也是对很多女性来说,一辈子都需要面对的难题。

可正如金智英的姐姐可以做一个“不婚一族”一样,她们的心底还没有被磨灭的期待,也让她们不会心甘情愿当一个人的依附品。

所以金智英生病了,她在成为一个家庭主妇中变得“不再完整”,但却又不知该如何找回她的“个体独立性”,那种自我怀疑与不甘心折磨着她,最终也吞噬了她。

《八二年生的金智英》“这是一个对男孩女孩都不公平的时代”


那么这种状态下成长的男孩呢?他们也并不一定能按照所谓的“厚望”而变成一个成功的人,反而因为这份优势更容易变成游手好闲的人。

正如很多影视作品中,但凡原生家庭的天平倾斜严重,一定带着一个非常明显的“白眼狼”现象,比如《安家》里房似锦的弟弟,他会潜意识里觉得自己的失败可以靠姐姐来填补。

再比如《欢乐颂》里樊胜美的哥哥,他对妹妹的利用,只是让一整个家庭变成了依附在妹妹身上的吸血虫,但凡离开了她,他们连基本生存的能力都没有。

或是《都挺好》里苏明玉的两个哥哥,母亲的偏爱将家中所有的资源给了他们,但后来大哥定居美国,二哥成为永远不满足的啃老一族,都是十分明显的展现一份能力配不上期待的局限。

而这份延续同样还包括到工作以及家庭当中,工作中的才华配不上野心,或是家庭当中的“大男子主义”,都只是让这份影响不断扩大。

所以我从来不觉得以女性视角刻画的电影只是展现了其中一个问题,而是在各种细节铺垫中,也同样刻画了男性视角的悲哀。

在故事最受争议的方面,就是男性们所认为的过度放大女性视角下的不公平,以此让男性的付出变得模糊。但事实上这份牺牲本来就很难分出个胜负,更多的,也只是每个人都是在这样的塑造中变得不再完整。

《八二年生的金智英》“这是一个对男孩女孩都不公平的时代”


二,恋爱:当两个人的靠近,成为了天平倾斜的角度,也只是从一开始就埋下了隐患

如果将整个社会以性别等分,除去其他一切因素,单纯以一个原生家庭为因,以两个人的靠近与相处为果,那么再去延伸电影所刻画的问题,也便是什么样的因造就了什么样的果。

以两个绝对视角为例,两个极度重男轻女家庭下的孩子相遇,他们从小所受的教育,便是女孩子成为贤内助是责,而男孩子养家糊口是任,他们一拍即合,觉得各方位完全合适,于是开始有了充满温馨与幸福感的恋爱时光。

而这个例子代表的,就是在被甜蜜冲昏头脑背后,每个人的麻木与选择性忽略风险。

事实上这种绝对视角一定很难真实存在,人之本性是自私,大部分是很难真的为一个人牺牲全部。或是当爱变得不平等,也便是在一方的讨好中埋下一个定时炸弹。

而在这种任务划分中,已经将男女双方置于准备“牺牲”的地步,在一个恋爱阶段,原本是女孩子的工作稳定,有自己被认可的价值感,而男孩子对于物质的压力也没有那么重。

他们是彼此视角里最好的状态,也是最完整并且最独立的个体,但当他们决定踏入下一个阶段,不仅对于他们两个人来说成为了一个巨大的挑战,更是对两个家庭来说,成了十分关键的一环。

女孩子不情不愿丢掉了工作,而男孩子被动承担起养一个家庭的全部责任,是在这种各自认为牺牲的视角下,但凡有一方开始抱怨,也便是无休无止的争论与渐行渐远的开始。

《八二年生的金智英》“这是一个对男孩女孩都不公平的时代”


三,婚姻:俗话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当一切激情褪去,回归柴米油盐,你才会发现生活最糟糕的一面。

金智英结婚以后,父母催生的口号喊的越来越频繁,于是丈夫对她说反正早晚也是生,倒不如早点“完成任务”,他来养他们,这是丈夫结婚后的第一个承诺,也是他责任与物质付出背后,偏移的第一步。

而那时的她正处在事业关键的上升期,这时候退出来,就很难再有一个突破的机会。

她想要为自己争取,却无法对抗整个家庭,于是她妥协了,开始有了作为一个母亲的使命,紧接着辞去工作,自然而然成为家庭主妇,却也是她不甘心的第一步。

尔后视线聚焦到金智英遇到的各种歧视,“我也想不工作,喝着用老公的钱买来的咖啡”,同样还有婆婆如同一个保姆一样的使唤,比起老公,她也花了二十多年培养自己去成为一个有用的大人,却在这一瞬间,除了依附于丈夫而生存的妻子的身份外,她变得一无是处。

这份自我怀疑开始折磨着她,也让她在这段关系里,不再能感受到幸福,反而成了满满的压力。

反观丈夫,当一整个家庭的经济压力全在他一个人身上,工作的责任感也一下子大了起来,加上妻子的不对劲,也让他焦头烂额。

所以屏幕外的我们能看到的,也不再是曾经那个意气风发的男孩,反而成了如今这个唯唯诺诺,小心翼翼的模样。

《八二年生的金智英》“这是一个对男孩女孩都不公平的时代”


这也便是整部影片前半部分的铺垫所带来的结果,一个并不希望成为依附品的女孩,在种种不公平的压迫下,最终彻底爆发,唯一值得庆幸的,她遇见的是一个真的很爱她的男孩。

但在更多我们所看到的负面例子里,丈夫会因为自己一味的金钱付出而认为自己会是主宰伴侣命运的那一方。

或是嫌弃的,或是出轨的,才是普通人面对的层出不穷的现实人生,就像综艺《你怎么这么好看》里那位曾引起很多讨论的四胞胎妈妈。

她的辛苦从来不比在外面赚钱的丈夫轻松,可所有的一切同样被定义为这不过是她的“本分”,丈夫甚至还争风吃醋似的在节目中诉苦,不明白为什么如今的妻子都不愿意打扮自己了。

于是一群人给她换上不合适的裙子,给夫妻二人安排一顿烛光晚餐,丈夫直到最后依然底气满满的觉得,视线不再聚焦到自己身上的妻子做错了。

可对妻子而言,每天的辛苦换了的只是连句谅解的话都没有,又何以让她觉得这一切值得呢?

同样在《恋爱先生》里面,丈夫出轨后和妻子撕破脸皮,大声质问她,她所有的一切都是他给的,又有谁体谅他的艰辛。

可对妻子而言,让她当初选择放下一切的,也不就是那句“我养你吗?”

我们一定会在柴米油盐里让爱情归于平淡,也会在婚姻中看清生活最糟糕的一面,当我们无法心甘情愿付出的时候,也便是一切暴露本质的时候。

《八二年生的金智英》“这是一个对男孩女孩都不公平的时代”


四,意义:一份理想中的平等,是打破这种“标签化”的禁锢

问题出在了哪里?我们很难给出一个准确的答案,如今的扭曲早已不是单一的问题,所谓男权笼罩下诞生的极度女权主义,也从来解决不了这个问题,而是把一切推向更加对立的局面。

出错的,并不是女人回归家庭操持家务,也不是男人拼命赚钱养家,而是在这背后,不该有绝对的界限性。在我们去认定“男尊女卑”的时候,除了让女孩的人生在各种不平等中被干预,也是让男孩无在止境的期待中反而因为这份优待而变得艰难。

金智英有机会再次回归职场的时候,却因为孩子的羁绊无法分身,这时丈夫站出来说他愿意请育儿假,并支持妻子的回归。

可当她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婆婆的时候,却换来了一顿恶语相向,她是耽误丈夫的前途,也不过是在胡闹,所有热情一瞬间被浇灭,也成了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才是一切问题的根源,那明确的界限将每个人的人生任务设置为板上钉钉的事,却也切断了缓和气氛的退路。

同样这一模式反过来也是成立的,女孩去规定一个男孩有房有车的硬性标准,却也忽视了自己有什么,仿佛只有资本介入,才能让女孩是幸福的,可幸福的标准,不应该是两个人齐心协力的创造吗?

《八二年生的金智英》“这是一个对男孩女孩都不公平的时代”


或是女性作为强势的一方,似乎只是让男性变成失败的人,都是因为性别而带来的刻板印象的体现。

在更多人的思维惯性里,依然会觉得一个过于执着事业的女强人只是作为一个妻子或是一位母亲的失格,便是始终走不出那个男强女弱的不平等模式。

可遗憾的是电影告诉我们的,真正走向那些悲苦人生的女孩背后,她们的牺牲也永远无法为与之对立的男孩带来什么,只是在这份矛盾中,摧毁了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

所以我始终认为,无论对于家庭还是个人来说,我们是先成为自己,再成为一个人的妻子(丈夫)或是母亲(父亲),有好好爱自己的能力,也才能好好爱别人。

就不该有那种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本分的划分,而是在势均力敌中,如何促进彼此都成为更好的人。

这才是需要我们努力的方向,也是真正打破这种“标签化”禁锢让一个家庭越来越幸福的根本。

完,感谢阅读!

图片来自电影《八二年生的金智英》

撰文|深海里的星

(本文已加入维权骑士,侵权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男孩   女孩   重男轻女   视角   牺牲   个体   公平   妻子   丈夫   男性   母亲   两个   恋爱   家庭   女性   时代   工作   金智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