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间道》:男人戏里的女性角色分析

为什么像《无间道》这样的典型男人戏里,一定要放入女性角色?

我想到的答案是,好比一片辽阔广袤的大草原上总要有几朵格桑花,才更美吧。好比一栋气势恢宏的大别墅里,也总要一些花花草草、装饰画吧?

这里的女性角色有什么功能吗?有网友发明了一个词,叫做“女性景观”,我觉得用在这里就特别合适。

《无间道》:男人戏里的女性角色分析

我记得2002年第一次看《无间道》,整个脑海里都是紧张的悬疑剧情、都是两大影帝的精彩飙戏,当然还有那会正值颜值巅峰的冠希哥、余文乐。哪里还顾得上剧中的那几朵小花啊。

可能是受了近些年来所谓“大女主”影视剧的洗礼,相隔19年后,这次借着春节假期重温老经典《无间道》,感受特别深刻的竟然变成了影片中不起眼的女性角色和配角傻强。

《无间道》:男人戏里的女性角色分析

今天这篇文章,就先来说说男人戏里的女性角色。

在《无间道》三部曲中,一共出现了三位比较重要的女性角色,她们分别是第一部里郑秀文饰演的作家Mary、陈慧琳饰演的心理医生,第二部里刘嘉玲饰演的Mary姐。




“工具人”郑秀文:

一条用来解释男主命运的注释

《无间道》:男人戏里的女性角色分析

郑秀文在里面的人设,是刘德华的女友,后来在第三部里升级成为了太太。她的职业身份是作家,她在里面写了一部小说,内容完全就是导演想要借她之口,将刘德华饰演反派的内心戏用语言对白的方式给说出来。

low,我觉得有点low。而且没这必要。

在第一部结尾,梁朝伟把刘德华的罪证录音带给了郑秀文,郑秀文认清刘德华的真面目后,却啥也没有做,竟然只是一脸受伤的表情说要去给他买早餐。

《无间道》:男人戏里的女性角色分析

那么请问,让她知道录音带的事,对剧情又有什么意义?没有。

那么她这个角色的存在,又有什么意义?也没有。

如果说一定要有,那我认为,她只是一个工具人,她的作用就是类似于小学教科书里的古诗后面需要加一点“注释”,生怕小朋友看不懂。导演也生怕观众看不懂刘德华的反派内心,一种“坏人想要从良”的复杂内心,于是就加了郑秀文这条注释。

这样简单粗暴地使用这个角色,我觉得有点可惜。我能想到的至少有两个地方可以给这个角色加加戏:

1、这条“罪恶录音带”的曝光,由郑秀文来完成。要不然,让郑秀文获得录音带这个剧情就失去了意义。

2、刘德华为什么这么想要洗白?除了假警察业务做得漂亮之外,他还有更深的人性情感羁绊。这个情感羁绊,就是他对郑秀文的感情,以及对孩子的感情。

第三部中郑秀文已经有孩子了,但是有孩子这样的人生大事件,在影片中对刘德华对整个剧情也没有做任何推力。请问导演为啥还要设置这些剧情呢???




“伪医生”陈慧琳:

就想跟病人谈个恋爱行吗?不行!

《无间道》:男人戏里的女性角色分析

作为一个三级心理咨询师的我,很负责地回答一句:不行!

心理医生的第一条原则,就是不能与病人建立除“医患关系”之外的任何关系。这包括做朋友、借钱、谈恋爱等各种寻常的人际关系。私下里约见喝杯咖啡行不行?也不行。

如果心理医生与病人产生了感情怎么办?很简单,转诊病人。

《无间道》:男人戏里的女性角色分析

可是影片中的“资深心理医生”陈慧琳,完全不是这样的。

她明明对梁朝伟产生了感情,却还继续对他做所谓的“治疗”。

她的治疗,没啥作用。

她在影片里的角色,对剧情推进有作用吗?没啥作用。

她的存在,对丰富主角的性格塑造,有更丰满吗?好像有一点。通过心理医生这一段,梁朝伟的不安全感和戒备心,展示得淋漓尽致。

好多网友吐槽说陈慧琳就是个花瓶,我倒觉得不是陈慧琳演的问题,是导演对这个角色的期待,就是个花瓶呀,就是为了点缀主角而存在的。




“双面人”刘嘉玲:

冲在老大前面的小女人

《无间道》:男人戏里的女性角色分析

要论《无间道》的女性角色,最出彩的,自然就是第二部里的刘嘉玲。

刘嘉玲明明就是一位比男人还强悍的刚烈女性,却偏偏要做老大的小女人。用她的经典台词就是“我是个很简单的女人,只要男人好,我做什么都行。”

她明明是一位风姿绰约的美人,颜值足以倾倒冠希哥,却偏偏要冲到老大的前头。干掉老公的大Boss,为老公上位操碎了心。

正是这样的矛盾体质,让人看得很揪心。而且最后,还被小迷弟冠希哥给出卖了惨死在机场。

我是来看爽片的,导演却偏偏让观众这么不爽。

《无间道》:男人戏里的女性角色分析

导演干嘛要设计这个角色?刘嘉玲这样出彩的女性,我觉得她自个当老大也许比曾志伟还要强。前面的剧情,让我对她就是这样的期待。

她为什么不这样干?她这样护夫的动机是什么?影片好像没有交代,观众们只好自行脑补,理由只有一条:嫁鸡随鸡呗。

她在片中的所有戏份,就只有一个作用,就是逼迫“老公”曾志伟造反。

这就很尴尬了。

一只凤凰,瞬间降格成了草鸡。

整个第二部戏,浓缩成一句话剧情就是:小跟班曾志伟是如何变成大boss的?我看这第二部电影干脆改名叫《韩琛:一个大Boss的诞生》好了。




回到开头问题,《无间道》作为经典的男人戏,里面设计了三个相对比较重要的女性角色。但是在男性话语体系中,女性实在是没啥存在感。郑秀文的女作家是这样,陈慧琳的心理医生也是这样。强悍如刘嘉玲,最最可能与男性主角分庭抗礼的Mary姐,却偏偏为了扶老公上位可以牺牲一切。最后用她的自我牺牲,成全了老公的彻底反派之路。

“女性景观”,就是他们的共同属性。

装饰性、依附性、边缘化,是“女性景观”的三大特征。

但是“女性景观”是不是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没有存在的意义?

也不全是。

至少,郑秀文的小说隐喻着刘德华的反派角色内心戏,陈慧琳的心理咨询丰富了梁朝伟人物性格中缺乏安全感、戒备心强的一面,刘嘉玲推着老公走上了大boss之路。

《无间道》:男人戏里的女性角色分析

影视剧中的“女性景观”,也不止《无间道》,比如《绣春刀2》里的杨幂,比如《叶问》里的熊黛林,比如《十月围城》里的范冰冰。

随着近些年来女性力量的崛起,“大女主”的舞台表现越来越多。影视剧比如《甄嬛传》、《芈月传》,综艺节目比如《乘风破浪的姐姐》、《我们是真正的朋友》。

《无间道》:男人戏里的女性角色分析

说到底,实力才是唯一的底气。


图片‬来自网络,如侵‬立‬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角色   间道   女性   男人   反派   录音带   心理医生   景观   病人   内心   导演   剧情   老公   意义   作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