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幸福的家庭都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

那么这“幸”与“不幸”之间差异究竟在哪呢?

就在于如何去躲避家庭中不经意间产生的各种坑。所有的矛盾误解痛苦也都是基于如此。

幸福的家庭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肯定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却容易由于处理不当而引发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冲突。

处理问题的方法的根本核心在于思维模式,在于每个人的认知能力的不同而导致识别不出来究竟坑出现在哪,所以一不小心就会掉进去。

为什么幸福的家庭都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鞠强教授在《家庭管理心理学》中说到:管理家庭的各个环节,需要高超的技巧,特别是需要心理学知识,可我们多数人只是凭经验处理,或者不知不觉模仿父母的处理方法,或者不顾个性以及特殊情况在从众的心理下,随大流处理,产生了许多痛苦的家庭。

基于这个原因,书中他总共介绍了五种矛盾的类型,以及处理此类问题的方法论,非常接地气,真的让人茅塞顿开受益匪浅,而且亲测有效。

这里简单说一下其中的三个方面

1.夫妻矛盾

这是所有家庭中不可避免的矛盾问题,都知道吵架很不好受,可有时候就是控制不了自己,就是想跟对方一争高下,就是想拼命证明自己是对的。

其实夫妻双方吵架的最根本原因就在于一方认为已经从另一方的身上得不到尊重了,从而为了捍卫自己的尊严而吵架。

比如为了家务谁做的多谁做的少,就是由于做的多的一方觉得对方把自己当成了佣人,已经不知道尊重自己了。

比如两人因为某件小事意见不合的时候,都试图说服对方,想让对方折服于自己,本质上就是为了得到对方的尊重。

为什么幸福的家庭都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我和老公最近就踩中了这样的坑吵了一架。我朋友听说我工作不开心,说要给我介绍一份工作。我以为是随便说说,也没走心。

直到过了几天,他突然通知我去面试,说有机会得到老板的亲自接见,还是个比较好的机会。我这才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我老公,结果我老公当时就生气了。

他认为我要换工作是件大事,不能不跟他商量就自己决定去找工作。可我却认为这不算是很重要的事,因为我并没有决定去不去,而且我也没想到朋友会把这件事当真。

我俩生气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老公认为我没有事先告诉他的就是没有重视他,不尊重他,而我却认为他小题大做。

看了《家庭管理心理学》这本书后,我主动去找了老公,先用皮肤接触法拉住他的手,然后坦诚地告诉他我的真实想法之后,询问了他的想法。

老公看我这么坦诚,态度自然软了下来,开始跟我说他的心里感受。我期间一直认真倾听并用书里提到的语言:真没想到啊,你原来是这么想的,跟我想的完全不同。

到了后来,我们都理解了对方的想法,承认了自己的错误,矛盾就自然而然地被化解了。

其实大多数时候,夫妻之间就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只要我们放下自己的面子,多去顾及对方的尊严,在用上书中提到的实用方法论,就可以化解一切危机。

生活又怎么能不幸福呢?

为什么幸福的家庭都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2.亲子矛盾

这一类矛盾也普遍存在于各种各样的家庭当中。

其实亲子矛盾本质上是因为家长太自负,觉得自己什么都是对的,孩子什么都是错的,太过于在意自己的存在感而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曾经看过潘虹出演的一部电视剧《我们的爱》,有一个片段是一个小女孩和她的姥姥的故事。潘虹演得就是小女孩的姥姥。

女孩由于一场车祸引发了心理问题而导致始终不去开口说话。有一天她发现一直照顾自己的姥姥病了,于是她就跟姥姥要了钱去商店买了一个罐头。

在回来的路上不小心把自己一直带着的人工耳蜗弄掉了。姥姥发现后非常着急,到处去找那个人工耳蜗。而小女孩却一直在忙着把罐头打开。

终于姥姥崩溃了,跟女孩厉声说道:“你就这么着急吃吗?不能等一会儿吗?”

女孩置若罔闻地把罐头盛出来,倒在碗里端给了姥姥,姥姥才知道原来女孩是要买给生病的自己吃的。眼泪瞬间就流了下来。

为什么幸福的家庭都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孩子的世界有时候很简单,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的淘气,只不过是他们对世界的探索和好奇;我们以为他们的无理取闹,只不过是要表达他们对我们的关心和爱。

而所有误会的产生,只不过是由于大人太过自以为是,从而轻视了孩子对我们的关爱。

而鞠强教授在亲子教育方面的观点,是让我们去以人本主义的哲学思想为基础去对待亲子关系。

人本主义的哲学观点是:人的天然属性就是合理的、善的、道德的。用在对待孩子的方面,就是尊重孩子的行为和想法,不要给孩子贴标签,去带有色眼镜评判他们。

或者就认为自己是权威,自己就是对的,孩子就是错的。

很多父母都喜欢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去改造孩子,忽略孩子的爱好和丰富多彩的个性,试图用从众心理去操控孩子,于是就酿成了一出又一出的悲剧。

为什么幸福的家庭都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3.亲戚引发的矛盾

家庭中还有一部分矛盾来自于亲戚朋友们的求助。

七大姑八大姨来跟你借钱,你到底给不给呢?给了怕他们不还,不给又不好意思开口毕竟都是亲戚,究竟该怎么处理这样的问题呢?

鞠强教授在书中给了三条具体的意见:

(1)先下手为强,主动先借钱;

(2)以小送代替大借;

(3)严防“升米恩,斗米仇”的人。

对于“升米恩,斗米仇”的人,鞠强教授给我们分析了背后的心理原因就在于:其实接收恩惠的个体是有负面情绪体验的。

接受到的恩惠越多,心理压力越大,导致负面情绪体验越大。因此就要去寻找发泄的出口,不断把自己接受的恩惠合理化。

因此,我们要对于此种类型的人有识别能力,以免出现不必要的麻烦进而引发家庭矛盾。

为什么幸福的家庭都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结语:

鞠强教授的《家庭管理心理学》的妙处正式在于它没有说教,而全是一些实操性很强的方法论。深入浅出地把一些心理学学术中的专业词汇用幽默的案例和语言解释出来。

这是一本家里应该常备的好书,迷茫的时候可以翻译下,无助的时候可以翻一下会带给你力量和希望。


为什么幸福的家庭都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家庭管理心理学 ¥36.9 购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方法论   耳蜗   不幸   家庭   管理心理学   人本主义   恩惠   姥姥   罐头   矛盾   想法   教授   老公   孩子   女孩   幸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