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假日》:光影间隔的距离,“黑光”压抑的情感

即便是已经过去了80年,那些经典的影视作品,也依旧散发着耀眼的魅力。

1953年,奥黛丽·赫本和里高利·派克联袂主演影片《罗马假日》,电影上映之后引起了全球电影圈的巨大轰动,这部影片获得奥斯卡斩获最佳女主角在内的3大奖项,以及7项重磅提名。至今为止,仍然是人们心中无法超越的经典。

《罗马假日》:光影间隔的距离,“黑光”压抑的情感

奥黛丽·赫本饰演的安妮公主:

她有着娇美的容颜和如花般的笑靥,两只会说话的大眼睛如一泓高原的碧潭,清澈静谧,楚楚动人,长长的睫毛像秋日里飞舞的蝴蝶,薄如纱翼的翅膀扇动着青春的快乐与轻盈。


《罗马假日》:光影间隔的距离,“黑光”压抑的情感

里高利·派克饰演的乔:

他是一个绅士,是世界上最有气质的男人,有着雕塑一般坚毅的轮廓和刚直不阿的个性。他举止优雅,气质谦和,纯净的眼神像个庄严的传教士。他能将笑容演绎得让人心动,柔肠百转而又分寸在握。

那一天,他们在罗马的假日相遇了,24个小时,但一段尘世的非凡之恋萌生了。

《罗马假日》:光影间隔的距离,“黑光”压抑的情感

影藏的温暖

电影《罗马假日》一直被认为是经典的爱情电影,安妮公主和乔的爱情童话更是被后人所追捧。久而久之,对纯真而美好的追求也成为这部影片公认的主题,但很明显《罗马假日》远不仅仅是纯爱的电影。

影片拍摄的时间正是1952年,正是世界第二次大战刚结束后不久,整个世界都处于一种“伤痕”与“重建”的雾霾之中,彷徨无助,灰暗阴霾充斥在整个社会之中。而《罗马假日》的出现则像是一阵温暖的春风,点燃了废墟之上的希望,给观者们带来提供了一个临时性的精神安谧的逃脱出口。

《罗马假日》:光影间隔的距离,“黑光”压抑的情感

黑白的肃穆的底片,却留下了永恒的温暖。即便是已经过去了70年,奥黛丽·赫本和里高利·派克却依旧在人们的心中埋下一颗希望与自由的种子。这是属于演员的狂欢,时代的盛宴,也是影像的狂欢。

人们常说黑白的世界是没有“希望”的,是沉重的,但是在《罗马假日》里面,黑白却激情的,热血的,充满生机的。它究竟是怎么从黑白的底片中完成温暖的传递的,这引发了我极大的好奇。在这篇文章里面,我们不妨就从光影造型为切入点,试图从 「 光影的魅力」,探讨《罗马假日》隐藏的温暖。

《罗马假日》:光影间隔的距离,“黑光”压抑的情感

中性灰

电影,是光影的艺术,色彩往往是电影风格的基调。

受限于当时的科技,整部影片的基调是以“黑白”底片下“白灰”为主,但是导演为了与传统的历史剧区分开来。他特意在电影中采用了大量的中性灰到白的色调,来构成高调摄影的画面,使得画面更白。

以此来展示“白”的纯洁与尊贵,给人高雅,简约,优美的感觉。

《罗马假日》:光影间隔的距离,“黑光”压抑的情感

光影可以创造出一种意境。

《罗马假日》属于黑白的影片,威廉·惠勒始终试图在用不同的光线来对应着人们的不同情绪,给观者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与暗示,尤其是通过平光高调摄影形式来给观者们塑造洁净,淡雅之美。

尤其突出在安妮公主进入宫廷内的场所。摄影师并没有刻意去运用广角镜头,只是把“过量的光”布景在摄影机的右侧,大厅的灯光以及蜡烛的光影添加景深,使得原本肃穆的宫廷变得更加立体。

《罗马假日》:光影间隔的距离,“黑光”压抑的情感

在安妮公主站在窗外接待他们群众的时候。

导演则把“光圈”放大更大了,把灯光直接放到了人物的面前,塑造了更多的“白”,使得画面居然朦胧的美,那个时候,你还没有看见安妮公主的脸。

但是你从仅有的轮廓之中,却早已就看到她倾国倾城的一面。

《罗马假日》:光影间隔的距离,“黑光”压抑的情感

夜晚降临,公主听到了来自窗外的喧闹的声音。

她打开窗,看见的是平民在舞会上放肆的喧嚣,舞台星光星罗棋布,明暗分明。

公主无法入睡,拍摄房间的浮雕也依旧采用测光拍摄,使建筑艺术上的纹理清晰的呈现在荧幕之上。仿佛就像是她躁动渴望自由的心,正在变得越来越强烈。

《罗马假日》:光影间隔的距离,“黑光”压抑的情感

传统补光和局部用光相结合。在逆光拍摄的时候,出了半剪影的效果。

公主穿好衣服准备偷偷溜出房门的时候,她的身影却早已就倒映在了房门上。等她朝门缝看一眼的时候,却是导演用局部用光给人物塑造的阴影。

尽管在这座宫殿里面,有着精美与奢侈的建筑艺术,白天有着素雅与优柔之美,但是晚上这里却无时无刻不在透露黑暗与压抑的气息。

生活在这里的人而言,宫殿的肃穆和孤寂,无时无刻不在把他们包围。这是权力的象征,却也是权力的“异化”带来的束缚。公主极力的想要逃脱这个肃穆的世界。

《罗马假日》:光影间隔的距离,“黑光”压抑的情感

光束

公主从宫殿逃离之后,她坐上了小货车。

忽明忽暗的灯光打在公主的脸上和四周,用来表现空间的运动。安妮公主就是这样坐在车上,看着街道上的机动车,马车,远处的灯光,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这是安妮公主第一次逃离宫殿,第一次看到这个丰富而又繁华的世界。原来夜晚,也是如此的迷人。

她注定在这个浪漫夜晚会遇到那个人。

《罗马假日》:光影间隔的距离,“黑光”压抑的情感

安妮公主躺在长椅上,他出现了。

出于好意,他扶起了她,送她回到自己家中过夜,以免遭遇到怀揣着恶意人的伤害。是的,在那个时候人们就是如此的单纯和友善。

导演也早用两个之间的“灰色调”来传递出一种未知,陌生,隔膜的隐喻效果。

《罗马假日》:光影间隔的距离,“黑光”压抑的情感

太阳光透过窗户照进男主人的卧室。

导演并没有顶光来增加层次感,而是把灯光放在了与太阳光对立的30度的右侧位置,光影透过窗户,给人一种真实的自然光效

《罗马假日》:光影间隔的距离,“黑光”压抑的情感

就像是我们第一次在《寄生虫》里面跟随者金基宇走向朴家别墅才看到的太阳一样,这也是我们第一次在《罗马假日》的宫廷的局部用光跳离出来,见到“自然的”真实光效。

太阳的出现,给观者们带来轻松和生活化的感觉。

《罗马假日》:光影间隔的距离,“黑光”压抑的情感

光影造型

在安妮公主和乔相处的时候,原本的“灰色调”也变成了“白色调”,原本的隔膜和模糊也消失了,转而替代的是生活中的激情与欢乐。

《罗马假日》:光影间隔的距离,“黑光”压抑的情感

他们开始内心萌动的时候,那些原本黑暗的“暗角”早已经消失不见了。

即便是乔待着安妮公主去跳舞,也总是明亮和优雅的。平顶高调的摄影下,是公主的快乐与乔的儒雅,这是他们最为欢乐的时光。

导演实在是不愿意用任何“黑色”和“暗角”去打扰,此刻的温情与“纯洁”的爱情。

《罗马假日》:光影间隔的距离,“黑光”压抑的情感

他上了她,她也是。

可两人终究是不同的人,她是公主,他是美国记者。安妮公主决离开的时候,两人坐在车里,车里忽明忽暗的不断出现一束又一束的光。

那些“黑色”与“局部”光又跑出来了,它在不断压抑着两人的情感,暗示着她与他的痛苦与不舍。

《罗马假日》:光影间隔的距离,“黑光”压抑的情感

下车后,公车从车里跑向宫殿的门口,明亮的灯光照射在公主的身上。车内的乔,也被局部用光照明。

两个人都处于明亮的状态,但是在公主的身后却还是有着“暗调”的宫殿,而乔的后面是一片“黑死”的虚无,光影就如同精致的隔离线象二人之间永不可弥合的距离。

公主与记者的爱情,太缥缈却又太真实。

《罗马假日》:光影间隔的距离,“黑光”压抑的情感

等待明天

齐泽克曾经谈到:“崇高的客体是不能过度接近的客体:如果我们离它太近,它就会失去其崇高的特征,并成为一个普通的庸俗的客体,如果我们离它太近,它就会失去其崇高的特征,并成为一个普通的庸俗的客体。”崇高之所以崇高,就在于他们之间的距离。”

《罗马假日》:光影间隔的距离,“黑光”压抑的情感

所以《罗马假日》的经典之处,就在于它完美的顺从了全世界人们关于理想情侣的幻想的框架,最后又恰到好处的以“王权的责任”才摧毁他它。

《罗马假日》:光影间隔的距离,“黑光”压抑的情感

安妮公主和乔的有情人难成眷属,对于两个人的精神世界来完整来说未必是件坏事,正是这种可望不可及永远维护了他们关于理想爱情,理想生活的幻想框架永恒。

从电影院做出来,人们会依旧坚信,那个才子佳人的男版灰姑娘的童话故事,继续努力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期待着自己心爱人的到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黑光   光影   派克   安妮   客体   用光   肃穆   宫殿   间隔   崇高   局部   黑白   灯光   导演   距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