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罪犯”颁奖,某些电影节,早就不干净了

给“罪犯”颁奖,某些电影节,早就不干净了

我们的这个周遭世界其实很讽刺。

第70届的柏林电影节上,评审团主席杰里米·艾恩斯宣布《无邪》获得最佳影片金熊奖。

上台领奖的人不是这部电影的导演

是导演的女儿

给“罪犯”颁奖,某些电影节,早就不干净了

导演那会正因禁令,无法来到现场。

女儿捧下金熊奖的第三天

导演穆罕默德·拉索罗夫被关进了监狱,判刑一年。

是的,这是部禁片,导演被送进了监狱里边。

给“罪犯”颁奖,某些电影节,早就不干净了

当全世界的电影爱好者翻阅拉索罗夫的履历

发现,被“禁令”已经不第一次了。

早在12年前,拉索罗夫因为拍摄《白草地》反映了社会问题,

冒犯了当时的统治者,进而被下达20年禁止拍片。

他不听,接着拍。

2011年拍了《再见》

2013年拍了《手稿不会燃烧》揭露政府的暗杀冷知识

2017年的《谎言》是关于底层工人对抗强权

给“罪犯”颁奖,某些电影节,早就不干净了

拉索罗夫?到底拍了部怎样的电影。

以至于会被送进监狱。

这个问题不仅伊朗观众在问,柏林评委席在问,全球的电影爱好者也都在问。

给“罪犯”颁奖,某些电影节,早就不干净了

拉索罗夫的《无邪》是部章回体电影。

一个主题,四个故事。

原本设定就一个主题一个故事,但由于拉索罗夫本人

由于他的’禁令’,他只能在农村或者室内拍摄,城市街区的戏都交给副导演去拍。

他把一部完整的电影分成了四个片段,用碎片和分散化交给了4个不同的审查工作人员。

这才得以通过。

给“罪犯”颁奖,某些电影节,早就不干净了

第一章《无邪》:“无邪”的背面是“罪恶”

这不是一部商业大片,

没有一上来就用戏剧性的矛盾冲突,

导演用慢很缓和地用了几组镜头,介绍故事的主人公的背景与生活。

他是个中年男人。

接老婆下班,接女儿放学,看望母亲,回家睡觉。

工作原因,昼夜颠倒。

给“罪犯”颁奖,某些电影节,早就不干净了

给“罪犯”颁奖,某些电影节,早就不干净了

给“罪犯”颁奖,某些电影节,早就不干净了

他到底是做什么工作的?导演没交代

但是从他在超市的随心所欲的购买力看,

这个中年男人不是个差钱的主。

我知道电影不会平缓,导演肯定会把戏剧性留在了结束前的最后一幕。

给“罪犯”颁奖,某些电影节,早就不干净了

半夜3点,闹钟响起。

男人起床洗漱,穿戴整齐,开车来到上班的地方。

打卡,洗手,喝水...

工作室右上角的绿灯亮起,他顺势按下了按钮。

紧接着几双男人的脚,腾空落下....

给“罪犯”颁奖,某些电影节,早就不干净了

给“罪犯”颁奖,某些电影节,早就不干净了

给“罪犯”颁奖,某些电影节,早就不干净了

原来这男人是“狱警”,是执行死刑的狱警。

你很难相信,这中年男人会跟执行死刑挂钩

但是又或许,白天的浑噩,眼神的空洞,无处安放的焦虑,三点一线的枯燥生活

早已告诉了观众,这个中年男人的身份。

现在你再看重新看一段的白天的戏,

你发现有什么不同的吗?

给“罪犯”颁奖,某些电影节,早就不干净了

给“罪犯”颁奖,某些电影节,早就不干净了

给“罪犯”颁奖,某些电影节,早就不干净了

第一次,觉得是这个男人没休息好的疲惫,

第二次,再看是这个男人眼神流离与空洞。

导演用那么长的时间所营造的宁静,就为了这一刻的反差的“暴风雨”

他似乎在告诉着观众:

在强权和制度下,男人遵守了游戏规则,却也因此沦为了木偶与工具,他失去了所谓的自由,

你在他的脸上看不到任何开心。

给“罪犯”颁奖,某些电影节,早就不干净了

第二章:《她说,你能做到》

这名字其实挺土的,故事其实也挺土的。

讲的是,一个正在服役的大兵,逃狱和女友会和的故事。

逃狱?难道这小伙是逃兵?

不,这小伙不是逃兵,他只是被派去处置死刑犯。

给“罪犯”颁奖,某些电影节,早就不干净了

给“罪犯”颁奖,某些电影节,早就不干净了

他下不了手。

于是疯狂给女友打电话,想提前结束兵役。

到他该执行的时候,他跑了。

室友嘲讽他:“这里是监狱,你是伊朗的士兵”

不管上头怎么说,你都要照办。

给“罪犯”颁奖,某些电影节,早就不干净了

给“罪犯”颁奖,某些电影节,早就不干净了

给“罪犯”颁奖,某些电影节,早就不干净了

你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很离谱?

军令如山,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不是应该的吗?

但是这导演却让这个士兵说了一段很高大上的话

“我只是来服役,这样我就拿到护照,开始我的新生活,但现在我还要处决烦人,我不想,

我做不到,我发誓,我不能杀任何人”

给“罪犯”颁奖,某些电影节,早就不干净了

伊朗的兵役是义务兵服从制,你不去服役,也没有强迫你去。

但是我们的导演却通过台词剑指法律,剑指强权

给这位年轻的大兵安排了一场“逃亡”

给“罪犯”颁奖,某些电影节,早就不干净了

十五分钟的镜头,拍了寂寞。

从头到尾都是这份大兵从监狱的逃离...

相比较,第一章的晦涩,第二章的故事实在是太直接了

直接质问伊朗当局,但是这样的质问很搞笑:

服从不服从兵役,其实没有人把刀架在你的脖子上,但是到了军队,这就是军营的生活。

可导演偏要把一条黑走到底。

给“罪犯”颁奖,某些电影节,早就不干净了

给“罪犯”颁奖,某些电影节,早就不干净了

给“罪犯”颁奖,某些电影节,早就不干净了

第三章:《生日》

是第二章故事的延续,是反兵役的佐证。

故事的主人公是另外正在服役的年轻士兵

他是个善良的人,但是为了更多的假期,他杀了人。

给“罪犯”颁奖,某些电影节,早就不干净了

给“罪犯”颁奖,某些电影节,早就不干净了

在伊朗有条这样很离谱的法律:

服役的士兵每执行一次死刑,就可以获得3天的假期。

年轻的士兵为了去参加一个好朋友的生日。

选择了去执行了一次死刑。

给“罪犯”颁奖,某些电影节,早就不干净了

等到他好不容易来到朋友家中的时候发现。

是生日宴会,但也有一场葬礼

死的人正是他在监狱处刑的一个老人

监狱的人告诉他,这个老人该死

他人告诉他,这个老人是智慧的化身,是智者...

然后这个年轻人崩溃了...

给“罪犯”颁奖,某些电影节,早就不干净了

值得一提的是,导演并没有去介绍为什么这个老人是智者,

只提了一句,信仰不同

却不提,因信仰不同,引发了怎样的后果。

给“罪犯”颁奖,某些电影节,早就不干净了

第四章:《吻我》

这故事可以看作第二章的延续,一个年轻人在服役期间

拒绝执行死刑而逃走

成了国家的通缉犯,迫于无奈,只有逃离到远郊

过着隐姓埋名的生活。

给“罪犯”颁奖,某些电影节,早就不干净了

给“罪犯”颁奖,某些电影节,早就不干净了

给“罪犯”颁奖,某些电影节,早就不干净了

女儿也只能够让远方的亲戚寄养

几十年之后,在生命垂危之际,他亲口告诉女儿,自己没有抚养她,以及过去发生一切的故事。

女儿觉得父亲很自私,因为拒绝处刑,伤害了整个家庭。但是在父亲看来,

即便再给他一次机会,他也没办法下手。

因为,“什么动物,可以处决别人”,这一生,他也没找到答案。

给“罪犯”颁奖,某些电影节,早就不干净了

故事介绍完了。

现在来看《无邪》到底是怎样的一部电影?

这是一部洗白电影。

洗白的不是伊朗,洗白所谓的“自由”——

这是一部反死刑,反道德,反兵役的宣传片。

给“罪犯”颁奖,某些电影节,早就不干净了

拉索罗夫的《无邪》为什么能够入选柏林电影节,最终拿下金熊大奖呢?

其原因就在于:这是一部“电影艺术”的意义要大于“故事艺术”的电影。

人们尊重《无邪》是因为,它看见和被看见的艺术价值植被被人尊重,但是对于电影道德说教,自我感动,这部电影拍成这样真的挺糟糕。

给“罪犯”颁奖,某些电影节,早就不干净了

给“罪犯”颁奖,某些电影节,早就不干净了

我不觉得这部电影有多么的高大上

因为即使不站在意识形态的立场上去看这部电影

电影导演也忽视了,在一个被制裁,经济,技术全面包围,信用卡都无法使用的国家。

国家的军事实力是多么的重要。

叙利亚的案例还不够深刻吗?

给“罪犯”颁奖,某些电影节,早就不干净了

至于在该不该废除死刑这个问题上

我曾经也反对死刑,但是我的观点早已发生了改变。

法之前,首先是人,是人性的清理。

忽视公益,滥施恩情的人道主义有着太多的伪善。

那些畅想“废除死刑”的人,往往都是理想主义者,为了假象的未来社会在“付出”,但是忽视了现实。

为了一个抽象且难以触及的人类世界却忽视了具体人的悲痛

对于那些极度邪恶的杀人案,如果不实施死刑,那么谁来安抚那些受害者家属的心灵。

给“罪犯”颁奖,某些电影节,早就不干净了

给“罪犯”颁奖,某些电影节,早就不干净了

因此,对于《无邪》这部电影来说,它实在是太糟糕了

尽管拉索罗夫导演不断试图去反抗“强权下的压迫”,但是他所讲述的故事压根跟“压迫”这两字不沾边。

没有任何的美学逻辑,人物动机也完全立不住。

它只是一种感概和虚假的电影。

给“罪犯”颁奖,某些电影节,早就不干净了

这种虚假的电影,正是今天西方社会所普遍看到的。

我无意去追责西方电影节,至少在过去,电影还只是纯粹艺术的时候,

西方电影节,是电影人的圣经,是电影优秀电影的宫殿

只是,在现实的社会,电影作为重要的思想与文化软实力的力量,它不可能再纯粹。

教化,宣传,说教,洗白,早已成为了电影的主要功能之一。西方电影节,也早就不干净,不纯粹了。


给“罪犯”颁奖,某些电影节,早就不干净了

给“罪犯”颁奖,某些电影节,早就不干净了

如果今天的没有法律,那么一切的正义都可能会被架空

而架空正义的,正是那些打着“正义”的名义来架空正义本身。

所以,我对于拉索罗夫被关进监狱并不感到有多么的冤屈,只是为他的电影本体感到遗憾。


拉索罗夫曾说,他的电影在伊朗并不存在,但他还要继续拍下去。

我很欣赏拉索罗夫的乐观主义与理想主义

只是当乐观与理想破灭之后,往往会导致绝望。

从《白草地》开始,拉索罗夫的电影不再是当初义愤填膺的仗义,

如今的拉索罗夫的人道主义是泛滥的。

给“罪犯”颁奖,某些电影节,早就不干净了

拉索罗夫所向往的是一个抽象的社会,一个抽象的人

却忽视了对具体人的责任。

主动着要人的自由,要人的快乐,要废除死...

只是却不曾意识到,用正义的名义去失去这些,换来的只是欺骗。

东欧剧变,阿拉伯之春的案例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电影节   伊朗   兵役   强权   禁令   罪犯   无邪   死刑   监狱   士兵   中年男人   正义   导演   女儿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