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豆,一场关于人伦和人性的悲剧大戏。

这部电影,是张艺谋导演继《代号“美洲豹”》之后的第二部作品。在他众多的导演作品中,菊豆算不上是最出色的,但绝对是对他影响最深远的一部作品。

作为大陆第一部被提名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电影,它有其优秀的价值,但不可否认,张艺谋有刻意迎合西方评审团的嫌疑。吃人的礼教,畸形的关系,还有丑陋的心思……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西方人自大的心态。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20年代的一个偏远山村,出门在外的杨天青回来了。得知自己的叔叔,杨家染坊的坊主杨金山又娶了个年轻漂亮的媳妇菊豆。这桩婚姻,并非你情我愿得来的,而是彻彻底底的买卖婚姻。杨金山如同买牲口一样,买了一个女人做老婆。

菊豆,一场关于人伦和人性的悲剧大戏。

菊豆是杨金山娶的第三个老婆,头两个老婆都被他折磨死了。杨金山因为有生理缺陷,在长时间的生理压抑,以及随着年纪越来越大迫切想要生个儿子来继承香火的双重压力下,致使他的性格变得极其扭曲和阴暗。影片中,他私底下对菊豆百般施虐,企图通过这种极端方式来获得他的快感和作为男人的满足感。菊豆在他的折磨下,遍体鳞伤,苦不堪言。

而杨青天,单身了快四十年的汉子,面对着比自己还年轻的漂亮婶子,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不为人道的情感。他开始借着墙洞偷看菊豆洗浴,人性的丑陋,在这里被张艺谋刻画的太具象了。

他喜欢菊豆,可是看着她被杨金山折磨却没有勇气反抗和阻止,某一次清晨,在又听到菊豆凄惨的叫声后,他愤怒之下拿起杀猪刀试图冲上去解救菊豆,可是临上楼又退缩了。

杨青天本质上就是一个很平凡的小人物,他不仅怯懦,还很平庸。生活的艰辛、长时间的封建礼教压迫已经麻木了他的感知,习惯逆来顺受。

菊豆,一场关于人伦和人性的悲剧大戏。

但对于菊豆而言,相比暴虐的杨金山,杨天青已经是她最好的选择。当她发现杨青天通过墙洞偷窥她洗澡时,开始她是无措并且十分羞愧的。这时候,封建礼教还束缚着她,那些礼义廉耻还警告着她。但到了后来,在承受杨金山多次施虐后,对其偶有关心的杨天青就成了她唯一能抓住的稻草。

这是菊豆反抗礼教的开始,那个杨天青偷窥她的墙洞,就成了菊豆引诱他的工具。在杨金山为了给牲口看病出门之时,他们终于在一起了。电影里,这时候出现的染布是大红的,不得不说张艺谋在这部影片里运用的色彩技巧使得人物、剧情发展的那种冲击感更强烈了。大红色,象征新婚。对于菊豆和杨天青来说,这就是他们的新婚。而加速转动的染布机,无疑加剧了他们偷情的紧张感和刺激感。当大红色染布都掉落在菊豆脸上时,她所呈现出来的快感应该有两层含义。一层就是第一次体验男女之事的满足,另外一层就是她实质反抗杨金山所代表的封建礼教后带来的快意。

菊豆,一场关于人伦和人性的悲剧大戏。

这一次的偷情,带来了影片中的另外一个关键人物,就是杨天白。他作为菊豆和杨天青偷情的产物,不仅是菊豆反抗礼教的结果,也是他们一切悲剧的源头。电影里有一个相当讽刺的场景,就是杨金山叫村里长辈给“儿子”选名的时候,长辈挑了一个白字。边画圈,嘴里边振振有词:

“杨天青,杨天白,清清白白。”

这清清白白可以说是相当讽刺了。

杨金山的瘫痪,是剧情的一个转折点。似乎得到了自由的菊豆和杨天青愈加大胆和肆无忌惮了。即使被杨金山发现,菊豆非但没有紧张,反倒报复性的告诉他杨天白的身世。这一打击,对杨金山来说一点都不亚于瘫痪。从前面就可以看出,他对儿子的执念可以说是已经深入骨髓了。所以在他得知儿子并非他亲生时,那种打击是毁灭性的。

后面他几次三番都想杀了天白,甚至不惜放火玉石俱焚。最后一次当他试图把玩耍的天白推入染池时,却被他的一声“爹”激动的老泪纵横。喜当爹的杨金山打消了杀死天白的想法,采取了一种更为残忍的方式报复菊豆和杨天青,那就是让天白亲近他,而疏远自己的亲生父母,尤其是作为生父的杨天青。

张艺谋注重叙事和挖掘人物内心的导演方式,就是从这部电影开始的。在这部影片里,他把人物内心刻画的叫人颤栗。尤其是对杨天白的刻画,让人胆战心惊。

菊豆,一场关于人伦和人性的悲剧大戏。

从小目睹母亲和叔叔杨天青偷情,又在“爹”杨金山的刻意教导下,长大后的天白变得十分阴郁和暴虐。他不怎么说话,行为诡异,眼神永远透着一些恶意和凶狠。可以说,他是这部电影里最黑暗的一个人物。

杨金山就是因他而死,在陪他玩耍时,不小心跌进染池淹死的。影片中,年幼的天白看着在染池里挣扎的杨金山,先是一脸楞楞的看着,然后看到他彻底不挣扎后,脸上居然露出了诡异的笑容。

而天白最狠的不是这里,而是他明知杨天青是他生父,最后却仍残忍地将杨天青丢进染池,看着他挣扎还上去抡一棍。

他是这部电影里人物悲剧结尾的源头,他的出生就是一种罪恶。他像是上天给菊豆和杨天青的一道诅咒,不死不休。

菊豆,一场关于人伦和人性的悲剧大戏。

所以,影片最后菊豆一把火烧了染坊。把所有的恩恩怨怨,情情爱爱烧的干干净净。她曾以为自己成功地反抗了封建礼教,争取了自由,没成想到头来自己却成为了悲剧的始作俑者。心里的悲凉,可想而知。

实际认真想来,与其说困住他们的是封建礼教,倒不如说是染坊困住了他们。杨金山迫切的想要儿子传宗接代好继承染坊,杨天青除了染布,一无所长。而菊豆,首先是和杨金山的婚姻关系,然后又是和杨天青的情人关系,都注定了她这辈子离不开染坊。影片中多次出现四方的天,五彩的染布。

四方的天就象征着“牢笼”。而这五彩的染布,就是这牢笼里仅存的“色彩”。

菊豆烧了染坊,是愤怒,是悲凉,也是她最后的反抗。用毁灭,用玉石俱焚最后一次反抗。

这部电影从头到尾都给人一种很压抑的感觉,除了染布颜色比较明亮,其他地方的色调都是晦暗的。但不管是憔悴凌乱的菊豆,还是大染坊,甚至是那首在影片中出现了很多次的儿歌,都给人一种不正常的美。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电影美学,更接近于暗黑的美。最后的结局,无疑是把这种暗黑之美推向了顶峰。

就像有人喜欢废墟,有人喜欢旧物。张艺谋把这部影片拍出了他想要的美学,也成功地转变了他的导演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悲剧   染布   封建礼教   染坊   人伦   玉石俱焚   生父   礼教   牲口   牢笼   大戏   人性   导演   说是   儿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