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嫂一夜成名,拒绝高薪躲进深山,如今月入3000,想在北京买房

育儿嫂一夜成名,拒绝高薪躲进深山,如今月入3000,想在北京买房

北京皮村,在2017年4月,备受媒体关注。

这里出了个“打工文学作家”——

范雨素。

她一生的好运,都留给了文学。

育儿嫂一夜成名,拒绝高薪躲进深山,如今月入3000,想在北京买房

她一篇自传体文章《我是范雨素》火爆全网。

文章的第一句话是,“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得极为拙劣。”

在微信端迅速突破10w+,取得400万阅读量。

网友称其写作风格是“无声之处有惊雷之声”。

更对她“育儿嫂”和“作家”分裂身份感到好奇。

文章发布两个小时后,就有出版社联系她,邀请她出书。

50多家自媒体和出版社,寻着味冲进皮村,找这个“育儿嫂”作家。

育儿嫂一夜成名,拒绝高薪躲进深山,如今月入3000,想在北京买房

范雨素一夜成名。

但之于范雨素,她不过是误打误撞。

“我之前连非虚构文学这5个字都没听过。”

范雨素说写这篇文章,是因为心里堵得慌。

她和母亲打电话,听对方抱怨生活的苦。

她觉得愧疚,要是自己有钱,老人也能享受好日子。

想到这里,她铺开稿纸,把感受和经历写下来。

她甚至不确定,这篇文章能不能被选用。

但自己被治愈了,内心的阴郁都散了。

没想到,专家却给了意外的高评价。

他们觉得范雨素的文风有种“无为之技”,直接干脆,不矫情。

评论员曹林这样点评:

“她的自我表达,

打破了主流社会对底层视角的垄断,

打破了固化的阶层叙述所形成的盲区,

让人们看到了一个自以为熟悉却很陌生的生存世界。”

有评论家甚至说,每个中国人都能从她文章里找到自己的影子。

这种评价太夸张,但直接将范雨素捧上天。

她瞬间成为了流量本身。

育儿嫂一夜成名,拒绝高薪躲进深山,如今月入3000,想在北京买房

然而,这种成名却让范雨素十分困惑。

她觉得自己落入了一个漩涡。

她去哪里,媒体就在哪里。

先是把范雨素堵在皮村文学社办公室里,请她讲讲自己的写作初衷和过程。

一折腾,就是整整10个小时。

随之而来,是各大出版社、平台的软磨硬泡。

理想国出版社希望与她签约。

某个出版商直接拎着20万现金,出现在她家门口。

网站育儿频道来请范雨素去做编辑。

有平台说要签约她,给她开公众号,一个月只要写4篇文章足矣。

报酬是1w/月。

狂轰乱炸的短信让手机死机。

那段时间,总有人在范雨素家外面观望,鬼鬼祟祟。

逼得她只敢躲在房间里,天黑了才出门。

皮村文学社办公室门口,停满了汽车。

媒体们就像一波波蝗虫,走了一批又来一批。

育儿嫂一夜成名,拒绝高薪躲进深山,如今月入3000,想在北京买房

范雨素远在襄阳的母亲,也逃不过媒体围堵。

耄耋老人被一堆话筒、摄像头围在中间,又恐惧,又不适。

房东也埋怨范雨素,那些来找她的媒体,严重干扰到周围人的生活。

文章发表后的第二天,超过三十家媒体来到皮村,要采访范雨素。

那天,皮村社区工友文艺联欢会恰好举办。

育儿嫂一夜成名,拒绝高薪躲进深山,如今月入3000,想在北京买房

他们便在晚会之前增开了一个新环节“范雨素报道媒体说明会。”

有媒体记者问,“范雨素会出席吗?”

“可能参加。”

很快,皮村文学社的成员小付出来否定了。

他说范雨素最近都不打算面对公众。

她害怕了。

“因媒体的围攻,我的社交恐惧症,已转为抑郁症了,现在已躲到了附近深山的古庙里。”

育儿嫂一夜成名,拒绝高薪躲进深山,如今月入3000,想在北京买房

她发了一条微信,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手机关机,静静读完一本书。

范雨素真的不在意媒体的关注吗?

她是在意的。

私底下她密切留意网络上对她的评价。

有一篇文章说她是因为中产阶级的悲悯而出名。

为此,她有点难过。

“我只是真实,平视了我们的生活。”

此后,她就有些抵抗类似的讨论。

有相关宣传单位来邀请范雨素上节目,她拒绝了。

“我可不要当一盘菜,让人吃。”

她看过很多底层出名的人,上节目就是配合主办方。

点头哈腰,阿谀奉承。

一会儿感谢这,感谢那。

一会儿又要回答些无聊问题。

她不喜欢。

范雨素知道,一篇文章根本不可能改她的命。

北京的3、4、5月,是沙尘暴的频发季。

此时的范雨素,就像是遇上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沙尘暴。

天空灰蒙蒙一片。

容易糊眼,看不清路。

育儿嫂一夜成名,拒绝高薪躲进深山,如今月入3000,想在北京买房

很多人觉得,范雨素早就脱离了底层。

毕竟,她出名了。

大大小小都算个红人,能出书,也能去给人演讲。

再不行,投稿写文章总比做保洁赚钱吧。

可实际上,范雨素仍旧是那个范雨素。

她依旧住在8平米的小房间。

邻里之间,没有串门,只是见面打声招呼,仅此而已。

“很多人说我成了网红,

但对我个人生活而言,

没有任何改变。

就像哪儿着了火,大家都跑去看,看完拉倒。

新闻不就是这样吗?

我心里没一点感觉,

每天还过着萝卜白菜豆腐的生活。”

育儿嫂一夜成名,拒绝高薪躲进深山,如今月入3000,想在北京买房

走红对她来说,根本没带来任何实质性改变。

每天六七点起床,赶公交到市区,去给别人做保洁。

有活就多做一些,没活就少做一些,多点时间看书、写作。

范雨素在文章里,写下这么一段话:

“太阳升起,太阳落下,太阳照常升起。

我们活着,我们挣扎,我们照常活着。”

有人夸她清醒,乐于清贫。

但她更像是被困在理想与生存的夹缝里,拼命扑腾。

她虽然抵触媒体,但不可否认,一夜成名对她来说是个机会。

范雨素心中的文学梦,迎来一丝曙光。

她看中理想国出版社的诚意,签了约。

理想国希望她能继续写非虚构,这也是中产阶层喜闻乐见的作品。

但范雨素不想再拿自己的苦难史做文章。

双方没能达成合作。

几经波折,她终于找到“如意郎君”。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签下了范雨素。

她辞去了育儿嫂的工作。

每天在8平方的小房间里,埋头创作。

育儿嫂一夜成名,拒绝高薪躲进深山,如今月入3000,想在北京买房

但合同规定要出书后才有钱。

日子一天比一天拮据。

“干体力活才能有饭吃,写东西能赚什么钱。”

大女儿从上海打电话给她,冷冰冰的指责。

“你啥名人,人家鹿晗、王俊凯才叫名人,你看你穷成啥样,好意思叫名人。”

小女儿也跟着嘲讽。

文章出名后,外界所有人都在等着范雨素再给大家带来惊喜。

可范家上下,却统一阵线。

“名气不能当饭吃,当好月嫂带大娃子。”

范雨素的妈妈“规劝”女儿,农民家孩子就别折腾。

“不实际,写文章难道还能当饭吃吗?”

大女儿甚至删掉了范雨素的微信。

她和记者说,母亲写作成名后,她就再也不看文学了。

“看文学小说,

很容易沉浸在故事里,

会让每个穷困潦倒的看书人觉得,

自己也能成为写出这种书的人。

很多人分不清现实和虚构的区别。

想以写小说为生的人,

他们的生活可能因为这个梦想放弃所有,

变得支离破碎。

看历史书,

人们只会看到那个成功的人,

看不到破碎的大多数人。

如果他们换个方向,生活会过得很好。”

大女儿这段话,耐人寻味。

对于母亲的走红,女儿们很是不屑。

“网红是靠分享自己的生活或者经历来涨粉,作家是创作作品,不一样。”

之于家人而言,范雨素可能算得上网红,但绝对不是个作家!

她写作,就是一场空虚一场梦。

育儿嫂一夜成名,拒绝高薪躲进深山,如今月入3000,想在北京买房

范雨素的前半生,靠着文学熬过穷困潦倒,也借着文学一鸣惊人。

但写作成名并没有给她的人生带来任何转机。

她的前路仍像北京的雾霾天,迷雾重重。

育儿嫂一夜成名,拒绝高薪躲进深山,如今月入3000,想在北京买房

成名过后的范雨素,也发表过几次散文随笔。

但反响平平,无人问津。

她就像落入海洋里的一块顽石,溅起一点水花便沉底。

2019年,《人物》栏目举办了一次女性主题演讲,邀请了范雨素。

她自嘲道:

“我是一个过气的网红,

因为过气了,

从去年记者找着采访的车如流水马如龙,

到今年,

门前冷落车马稀,

天上人前,

物是人非又一年了。”

育儿嫂一夜成名,拒绝高薪躲进深山,如今月入3000,想在北京买房

褪去身上“网红”的光环,她还是那个家政工。

每个月拿着2/3000元工资。

1000元给读高中的小女儿做生活费。

700元交房租,剩下的自用。

她说平日一个馒头就能顶一整天。

或者吃个6块钱的盒饭。

有记者问范雨素,你是不会用电脑,所以才用手写文章吗?

她回答,“我会打字,拼音打字很熟练,但买不起电脑。”

从她参加皮村文学社开始,她在写作上已经用了15公斤的纸,2000支笔芯。

从专职育儿嫂转成小时家政工,她的日子更清苦了。

记者问她,“为什么没想过“收割”自己的流量?”

范雨素说:“付出什么,就得到什么。我不想当网红,在人堆里生活,我不付出,也得不到。”

记者又问:“为什么没把写作当成职业?”

她说,“靠写作这条路,要写得好、有读者才能过好。

你要写得不好,没读者,都还不如做体力活赚钱多。

我没有那份自信。

我没有希望靠着文学能得到什么,

连这些名声我都觉得是‘天降横财’。”

育儿嫂一夜成名,拒绝高薪躲进深山,如今月入3000,想在北京买房

范雨素曾经有个很大的梦想。

她想要成为中国的“第欧根尼”。

第欧根尼是哲学家,每天睡在垃圾桶,不慕荣华富贵。

但亚历山大大帝等人都很尊敬他。

再谈及这个梦想,范雨素只是笑笑,很是不屑。

“小时候懒,总想着不用干活。

如果真做第欧根尼的话,

我已饿死了好几回。”

她眼里不再有光。

文学对她来说,不再是理想,只是港湾,一个休闲的地方。

她也不再是那个逃跑的孩子。自命不凡,心比天高。她认了命,知道在庞大的、坚硬的现实面前,人力真的太微弱。

为了生计,她弯下腰,继续找生活。

范雨素的身上,是无数底层人民的缩影。

他们在生存与理想中挣扎。

理想只能是浅尝辄止,一枕黄粱,最终都要醒来。

“我的梦想也不会拖很长时间啊,

我不可能说一生都追求文学吧,

最多几个月或者一年,

我就把这件事结束,

老老实实做人。”

育儿嫂一夜成名,拒绝高薪躲进深山,如今月入3000,想在北京买房

记者问她,“什么叫老老实实做人?”

“老老实实就是去找一份体力活,做育儿嫂或者别的,老老实实做事情。”

她说这话时,思绪回到了90年代初。

她初来北京时,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我要赚多点钱,在北京买个房。

作者:阳夭

育儿嫂一夜成名,拒绝高薪躲进深山,如今月入3000,想在北京买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北京   多点   理想国   文学社   深山   底层   高薪   作家   母亲   女儿   出版社   理想   记者   梦想   媒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