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高血压的要点与大忌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请长按“[赞]”给我一个“太棒了”,非常感谢您的支持!


高血压属中医“眩晕”“中风”等病范围,临床多以平肝潜阳之法治之。其实高血压的病因有六淫、七情之别,病性有寒热虚实之分,或风寒拂郁,或邪热壅闭,或痰湿内蕴,或阴虚阳亢,或食积中阻,或阳虚痰湿阻络等,非只肝阳上亢一端。因此,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宋兴强调,高血压病的治疗必须严格遵循辨证论治原则,切忌抱定成见,切忌中药西用。宋兴教授治疗高血压病疗效甚佳,笔者将其经验总结为“四要”“四忌”,详述如下。


一要明理,即明血压升高之理。


血压升高是血量与脉管的病理改变造成的,应从脉内、脉外、脉管三个方面思考。如心肝两经有热者,火热内燔,熏灼蒸腾,血液暴张逆上,则血压升高;湿浊内蕴,清浊淆乱者,浊阴不降,血中水分过多可致血压升高;阳虚湿阻,水湿不化者,浊水废液壅滞经脉可导致血压升高;情志激变,气机逆乱者,血气并走于上,可致血压升高;痰瘀阻滞者,或压迫血管,或阻塞经络,可致血压升高;风寒外束,络脉收引,可致血压升高;阴血耗伤,阴虚阳亢者,虚阳腾越,经脉失养,脉络紧张可致血压升高。宋兴认为,从中医病因病机学的角度看,导致血压升高的原因多种多样,必须深刻认识本病病因、病机,才能收到良效。


二要明诊,

即重视中医诊断标准,不唯血压定病性。


中医对疾病的诊断是通过四诊合参去确定病因、病位、病性的,而不能以某项现代检测指标代替四诊。血压可以作为观察疾病进退的参考指标,不能作为分辨病性的主要依据,若舍四诊而求之于血压,则难察病本。


三要重视湿浊危害。


当今社会饮食生活丰富,不少人贪凉饮冷,恣食瓜果、肥甘、厚腻,往往形体肥胖,营卫壅滞,湿浊内盛。再加上许多患者乱用或滥用中西药物及保健品,其中误用清降、滋补者最多。误用清降则损伤阳气,阳损则浊阴不化;误用滋补则阻碍气机,气滞则水停。加之南方地区湿气素盛,因此湿浊为病者甚多,高血压病也不例外。湿为阴邪,缠绵难愈。宋兴认为,湿为大病之源,恶病之根,这也是本病患者治疗时间长,病情容易反复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要重视善后调理。


很多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控制稳定后还需要较长时间的后续治疗,因此善后调理对于本病的完全康复十分重要。本病患者应以饮食生活调理为主,药物调理为辅,才是长治久安之道。应嘱患者适寒温,慎起居,以断外湿之路;节饮食,薄滋味,以绝内湿之源;适度运动,以强血脉之本;恬淡情志,以养五脏之根。

中医治高血压的要点与大忌

此外,治疗本病还有“四忌”:


一忌盲目降压。


宋兴认为,盲目降压者主要是由于错误理解了现代药理学和病理学知识,这种脱离了中医辨证论治原则,简单针对现代检测指标用药的方法,是无法发挥中医临床优势的。


二忌盲目清热。


盲目清热者主要是把现代医学的高血压病与中医热盛生风证简单等同看待,错误认为血压升高均是由于火热内炽所致,所以临床误用清热泻火药物,往往导致脾阳受损,湿浊内生,反而加重病情。


三忌盲目进补。


盲目进补者主要是拘泥于阴虚阳亢之说,认为血压高者均是肾阴亏损,水不涵木,肝阳上亢,因此临证治疗总以滋补肾阴为主。此种证型在高血压病中确实并不少见,果真能正确对症治疗当有疗效。但遗憾的是,有些医者不能正确掌握运用标准,治疗寒湿闭郁、痰浊内盛患者时也盲目运用此法,这无异于抱薪救火,必然加重病情。


四忌盲目平肝。


盲目平肝者主要是拘泥于肝阳上亢之说,认为血压高者多有肝阳上亢之证,因此临证治疗皆以平肝为务,处方多堆积石决明、牡蛎、代赭石等平肝降逆药。不能否认,本病确多见肝阳上亢者,此类患者多伴有烦躁易怒、头胀痛、眩晕、脉弦劲等症状。但绝不能简单地把西医疾病同中医证型划等号而盲目平肝,若本病证属寒湿、痰湿、阴虚者误用平肝法,则会加重病情。临床不可不不慎。


对于高血压病来说,医生能做的非常少,只能帮助病人适当缓解高血压症状,但真正治本的却是病人自己。本文董洪涛老师讲述中医如何诊治高血压,言简意明,给予人以启迪。


高血压形成的原因

病多生于寒

仲景之所以著书名为《伤寒论》,他所重视的也就是这个“寒”字。而治病之法,也需以祛寒为主。寒邪自外而入,邪之来路也即邪之去路,所以治诸寒证需重视培养阳气以祛除寒邪。我临床所见,感冒是受寒,脏腑病也多因于寒,推之,肿瘤、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等慢性病证也与寒邪内客相关。


凡所瘀滞,皆属阳虚

凡身体有一处阳气不到,即在此处出现阴浊凝聚。阴聚则伤阳,导致阳气更虚。所谓阴浊,包括瘀血、痰饮、水湿等都是。大病如各种肿瘤、风湿性关节炎、高血压、糖尿病等皆缘由于此。因此若能阳气温通,则阴凝自散。通阳之法众多,或汤药扶阳,或开表散邪,或刺络放血,或艾灸宣阳。

中医治高血压的要点与大忌

高血压的症候

1、耳垂冠心病沟

正常人的耳垂一般是平洁光滑的,若耳垂出现一条斜线或皱痕,从耳屏间切迹向外伸展到耳垂边缘,这可能是冠心病、心肌梗死、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血脂症等疾病的征兆。有人称此线为冠心病沟、脑动脉硬化耳褶征等。如果能掌握这一特征,就可提前发现疾病,及时治疗,从而增加康复的机会,并预防意外发生。


2、大椎穴处肌肉隆起

临床观察一些病人,其后项大椎穴处肌肉隆起如小山丘,或有压痛或无压痛,且多见于高血压、头晕、中风等病人。大椎为手足三阳经与督脉之会,人身所有阳经在此处交汇成一大穴,阳气从大椎可上达巅顶。若此穴滞塞,阳气不畅,清阳不能上升,浊阴不能下降,则成上实下虚诸证。必针之灸之,泄其滞,通其路。


3、男性高发

临床上可以明显观察到,男人远较女人多见高血压、中风、高血脂等症。我分析其原因,排除应酬饮食原因之外,亦可能在于女人有月经。女人借天地之力,每月排血一次,趁机排出体内的瘀血痰浊。这样无异于清洗了体内的瘀毒,而且是有规律地清洗。如此可以保证女人的身体不至于出现瘀滞不通的病理情况。


高血压与中风

一代医杰徐嗣伯认为,风眩之病起于心气不定,胸上蓄实,因此有高风面热之症。此即现代高血压病所出现的面热瞀眩及中风初期的风火僭张证。此论发千古之秘,惜未引起历代医家重视。今人治高血压多在重镇潜阳及活血化瘀上打算,而不识其证本质在于风。痰热相感而动风,风心相乱则闷瞀,徐氏主张用续命汤。


高血压保健——敛降相火

当前高血压、中风等脑血管病越来越多发,吃降压药也不能完全预防中风。高血压患者当敛降相火,平时可自己保健:


1、常掐后脚跟的大筋以及其两旁的太溪和昆仑穴,能引火下行;

2、点按风池、百会可祛风醒脑;

3、用双手十指梳头,自前而后,可促进头部气血运行。


诸法合用,既有降压之效,又有助于预防中风的发生。


今日诊治一中风患者,自述半年前晚上吃饭时突然上肢无力,不能用筷子。患者素有高血压,但家人都过于忽视,也不了解中风先兆,未能及时救治。


中风预兆

中风往往都有预兆,平时血压偏高的人一旦出现以下不适:


突发面部或上下肢无力或麻木;

突然讲话不清楚,或理解力下降;

突然眼睛视物模糊;

突发头晕或眼眩,感觉身体不平衡,或行走困难;

突发头痛,痛甚如裂等


需引起足够重视,速速就医,以免耽误病情。平时当注意养生,用中药或针灸调理都有预防效果。


如果病人血压升高,但其脉虚弱无力。此属虚证,以补为主,不可可妄泻,以防伤正。但据中医脉证用药针灸,不必硬套西医的高血压理论。如果硬要服药降压,恐怕会导致脑血管意外,即中医之中风。西医认为高血压需服降压药,否则易致中风。但对于此类病人,服降压药反而易致中风。此又不可不知。


从高血压看中西医学

身体不舒服了,一定要找西医确诊吗?——大可不必。西医确诊的目的是帮助病人康复,但中医辨证论治也照样可以让病人更好地康复。比如,头晕目眩,西医确诊为高血压,于是让病人服降压药,一直服到死为止;中医面对这样的症状会综合舌脉分析,以辨明体质与病证,对证用方施药,往往可以使症状彻底消失。


对于高血压病来说,医生能做的非常少,只能帮助病人适当缓解高血压症状,但真正治本的却是病人自己。现实的情况却正好相反,病人自己不知养生,肆意妄为,拼命折腾自己的身体,却要求医生治病。


有网友不理解中医,反问我:有用中医治好高血压的吗?我的回答是肯定的。中医不但可以即时降压,还可以治本,让病人彻底康复。


为什么血压会升高?

高血压病人如果血压不是非常高,我的观点是尽量不要吃降压药。因为降压药是与人的生命相对抗。今天血压升高,用西药降下来了,明天又升高,又降压。如此反复循环,日日降压,不死不休。其实为什么血压会升高?中医认为是体内有所阻滞。不消除这种病理阻滞,而只是一味地降压,永远也不可能治愈高血压。


在应激状态下,为了保证上半身的血液供应,机体会自动调整血压,使血压升高。而大多数的高血压病即是机体处于应激状态的自然反应。因此,治高血压绝不能拼命降压,只盯着血压计的指标,这是治标不治本,如此治疗无异于雕影琢月,举火焚天,又有何用。缓解机体的应激状态,扶足元气,如此才是治本之道。


中医治疗高血压

有人问:中医能否治愈高血压?若能治愈,需要多久?各种慢性病症能否治愈,受许多因素影响。一则病人要配合治疗,坚持正确的生活习惯,积极养生保健,另外,亦需保持积极、开朗、向上的心态,并远离怨恨恼怒烦等五毒侵扰。再者,明医亦属必需。若病人积极配合,明医用心施治,即使大病重病亦可向愈。


中医汤药治疗高血压

如何根治高血压?中医完全有办法。临床所见中医的疗效相当不错。短期服汤药或针灸治疗之后,即可彻底停用西药。关键是要找到引起高血压病理阻滞的部位,每个人都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多与痰浊、血瘀、郁火等有关,阻滞的经络多在太阳经、阳明经或少阳经,部分病人亦有足三阴经阻滞。辨证用方多可速效。


朋友父亲因高血压而突然中风,症见眩晕、左侧肢体活动略差,伴周身多处动脉粥样硬化。诊脉辨证,处以小续命汤、张大昌朱雀汤加味,以及水蛭三七散。病人以此三方交替服药数月,诸多不适皆霍然若失。自述越服越舒畅,就一直不停地服了下去。一般来说我主张效必更方。但若病重药轻,缓缓图攻,亦可久服。


高血压针灸医案

针灸医案。一男病人,久年高血压,伴有心慌胸闷。年高体弱,心虚血瘀。为针神门、内关、大陵以养心,足三里丰隆以通降阳明之滞。配合用下三皇扶正固本,兼有化瘀理血之功。太冲理心气、平肝阳。诸穴交替针治十数次,竟然诸症全消。今日病人复诊,说已经近一年未见复发,且已完全停服西药。


高血压针灸治疗效果极佳。对于尺脉沉而无力者,我衡喜针双侧下三皇,配合印堂、百会,有明显降压效果,且持续时间较久。若脉浮滑大者,即针泻丰隆、太冲、飞扬、足三里、昆仑诸穴,血压可即时下降。亦可针曲池以清利头目,缓解高血压所致诸头目不适。


预防之道,则需灸关元、肾俞、足三里诸穴,以固根本。


高血压针百会、印堂、风池、曲池、足三里,血压立降。


今日来诊一女病人,高血压,头内热哄哄感觉。其脉弦甚。此为木郁,当急泻木之实。针百会、前顶、后顶以降木火于上,足三里、太冲引火下行。针入一分钟许,病人自述头部有清凉感,渐觉头内冰冰凉,极是清爽。有时针刺确有不可思议之功。多年来我几乎每天都在从事临床工作,但仍时常被针灸的疗效所震憾。


足阳明经治疗高血压

某化学博士,左心区有一点压迫感,数月,曾检查心电图未见异常,服西药无效。检查其局部有一点压痛。其痛在足阳明经,循经针足三里穴而左胸痛立消。后来治疗高血压,竟然从此未再出现左心区不适。针百会、丰隆、内关,并在膈俞埋针,一诊后高血压即大有好转,连续治疗数次,高血压亦未再发作。


太阳经治疗高血压

男,高血压四年,未见任何不适,其脉滑大,舌下瘀滞。沿督脉以及两侧太阳经刮痧,并在出痧明显处挑刺出血,再用罐拔出瘀血,以活血祛滞,并透上浮之火。并用一寸长针在两侧膈俞穴平刺,针尖向内,用胶布粘住,保留一天。此法治疗效果很好,高血压渐趋稳定。膈俞穴埋针可迅速降低血压,其效非常。


膈俞穴埋针治疗高血压

若血压偏高,我常在膈俞穴埋针:用一寸细针,沿皮向脊柱方向斜刺,要求无任何不适,即可用胶布固定。再针百会、丰隆、足三里诸穴,则既可收即时降压效果,又能稳定血压,保持疗效。我治高血压,衡先诊脉,再针刺。针入再诊,脉浮大者多可迅速改善。针刺之功,效在顷刻,称之为桴鼓相应,亦毫不为过。


气压偏低,脑部气血不畅所致高血压

一女病人偏头痛,每天气变化即发作。自述20年前自意大利来到因斯布鲁克居住即开始发作。伴高血压、颈肩肌肉疼痛。此地势使然也。本此属于阿尔卑斯山区,气压偏低,脑部气血不畅而患病。针百会、印堂、灵骨、大白、三叉三、然谷、公孙、太白,配合推拿颈肩部,半年凡16诊而诸症次第皆愈,已停服降压药。


老年高血压

我曾在奥地利诊治过一老年患者,患高血压多年,服西药仍血压高。诊其脉属高年肾虚,相火上浮,因取下三皇、百会、足三里、太冲诸穴,连续治疗数次,病人十分高兴,说针刺降压效果明显,且血压更稳定。并说过几天就是他与老伴的金婚纪念日,这是我送给他的最好的金婚礼物!


几个治疗高血压的验方

1、柳枝煎水内服,引火下行

柳树得木气而春天发芽,木气升发,柳枝却向下而垂。从中医来看,柳枝得木气疏泄之性,却具敛降之力,此为取类比象思维。因此,柳枝能疏泻木气,清降肝火。高血压多属木火偏浮,引起上实下虚。


可考虑用柳枝煎水内服,能引火下行。一般要趁柳枝刚发绿尚未长芽时,其中所蕴木气最为饱满,且降压效果更好。清明之前未发芽的柳枝有祛风利尿降浊清火之功,既可治高血压,又治风肿尿闭。而发芽后即成柳芽,得木之敷和之气,能助肝之疏泄。或食用,或泡茶,皆好。在未开花絮之前采摘,晒干,同绿茶一起用开水冲泡,观之清香,饮之可口,颇有益于健康。此茶清泻肝火,消肿止痛,可防治黄肿病,又能治诸筋骨疼痛。


2、莱菔子重用治疗高血压

莱菔子即萝卜种,此药能升能降,生用则性升,可致呕逆;炒熟则降浊,能排痰气。李可老中医认为,此药生熟各半混用,服后上则频频打嗝,下则腹中雷鸣,频转矢气,此即气机旋转、激荡之明证,古人谓其去痰有推墙倒壁之功。


我治疗痰浊壅滞、阳明不降引起的高血压,常重用至30-50克,炒捣,煎服,有良效。治病时,可根据病人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


3、药枕方降血压

比如,高血压一般可服药或针灸,但有的病人不愿吃药,也不想打针,可用药枕方,亦有良效。野菊花、淡竹叶、冬桑叶、莱菔子、黄芩、白芍、川芎、蔓荆子、勾藤、蚕沙、酸枣仁各50克。上药切碎,制成药枕,可代替日常睡枕使用。平时经常翻晒,以利药枕气味散发。


4、三子降浊通下

春节过完了,一肚子油腻也需要清理一下才好。提供一个小方:白芥子,苏子,莱服子,柏子仁,杏仁各100克,一付,上药混合,略炒香,共研极细末,每次十克,日两次,温水冲服。此方有化痰攻块,降浊通下之功。常服之,有助健康,不仅有助于养生,且于高血压、高血脂、心血管病人亦极有好处。


5、葛根代茶饮常服

有人问,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以及心血管病越来越高发,对于此类病症有什么饮食调理建议?除适当运动、饮食清淡、保持心情舒畅之外,我推荐此类病患都可常服葛根。可以用葛根泡酒服,不能喝酒的则可以用葛根代茶饮,或者,葛根打粉冲服亦好。葛根清降体内脂浊,是养生佳品。


高血压的预防、养生与保健

1、节制饮食起居

患了高血压,怎么办?我的观点是,赶紧自我分析以前所有错误的生活、饮食、行为习惯,特别是过食生冷而伤阳、体胖少动而瘀滞、滥用药物而乱真、起居失常而损正,过劳疲累而耗精,找到了就马上改正,这是治愈高血压的根本保证。再配合正确的治疗,以汤药、针刺、艾灸、刺络、导引推拿等调之,多可治愈。


2、忌食动风之物

凡动脉硬化、高血压及中风之症都属于风证,因此都需忌食动风之物。但按南北朝医家徐嗣伯的说法,此证当忌食十二属相的肉: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肉。


风眩之证需忌食肉类,因为一切肉的浓汁,都易引起痰浊内生,阻滞气机,风痰相乱,使血压增高,发生头痛、眩晕、耳鸣等症。且鸡得巽卦,最能助风。


凡体内有风所致诸病,皆需忌鸡。如风郁而不畅则为焦虑抑郁,风浮于表则为皮肤诸症,风肆虐于上则为中风头晕,风行于五脏六腑之间则为脏腑诸风。人生于天地之间,与天地自然之气机相通,若欲长寿无病,皆需顺应天地变化规律。万物的五行属性及其生克制化即属天地之道,不可不知。


3、晚间节食、重视通便排浊

八十年代以前,糖尿病、心脏病等都是富贵病,并不常见。但随着经济发展,吃得饱了,病却也多了。尤其是高血糖、高血脂、中风、高血压、肿瘤等大病越来越普遍。我们重视养生,首先要从调节饮食开始。不要总想着把所有的食物都塞进嘴里,有时饿着反而比过饱好。特别是晚上适当少吃点,可以让自己更健康。


便秘则肠中毒素内返,燥津伤正,为诸病之源。现代多见之各种肿瘤、高血压、中风、高血脂等多与便秘相关。


若患有慢性腹泻,虽然非常不舒服,但也有好处。至少可以保证排浊通畅,体内不会过多地瘀滞湿毒、水饮、痰浊等病理产物,因此,发作高血脂、高血压、中风等病的机率大减。对于正常人来说,每日三餐进食,亦需保证每天至少一次大便,这非常重要。


若久患便秘,浊毒留滞体内,久而必成大患,需及时调理。当前,我们普遍存在着吃进去的过多,而排浊却不畅的问题。随之高发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及心血病疾病,因此,重视排浊对于恢复健康意义重大。排浊的思路与方法很多,且根据每个病人的体质而各有不同。比如:湿盛者当健脾利湿;痰饮则需化痰逐饮;中焦燥实直需泻下阳明。故需辨人辨证选方,效果更佳。


4、萝卜通腹降浊

深秋时节,萝卜上市。萝卜既是时令果蔬,吃起来又爽口,如吃水果。且萝卜能养生治病:吃油腻肥厚食物时吃点萝卜,可化气行滞;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以及痛风患者多属湿热痰浊内滞,萝卜最利降浊;腹胀、便秘吃萝卜能行气通便;若有上火咽痛、咽干、眼红、耳鸣、头晕、痘痘等症,吃萝卜可降上浮之火。


5、常备安宫牛黄丸、苏合香丸、牛黄清心丸

家里有高血压的老人,或者家族有中风病史者,一定要在家里常备安宫牛黄丸,或者苏合香丸、牛黄清心丸之类的醒脑开窍类药丸,有备无患。突然中风时在第一时间把药丸化入温水中灌下,可以有效地预防中风后遗症的发生,并且能提高生存率。或用云南白药亦可,在急性期每次服半克,日三至四次,有急救之功。


6、养生治病首在养心

心中充满欢喜,这是正面情绪,最有益于健康。喜养心,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气和畅则脏腑阴阳平衡、百脉气血通调,自然健康有望。所以,常怀欢喜心最好。但大喜又会伤心,尤其是素体心气不足诸证,包括心脏病、高血压、中风等患者,切忌大喜大笑,否则有可能加重病情,甚至导致阴阳离绝。


若曾有心脏病史,或有高血压、中风病史,或周身易生肿块、囊肿、增生等,此类患者一定要分析自己是否长期有负面情绪。若有,一定要努力摆脱掉,让自己开心起来。一个快乐的人内心充满着正面的情绪,其内心是平静快乐的。正面情绪有益身心健康,且可降低患心脏病、高血压、中风、肿瘤等恶性大病的风险。


养生治病首在养心。心为五脏六腑的大主,心气平和则脏腑气血和畅,自然健康。养心之法,要在培养好心态,不以物而过喜,不因己而伤悲,敬天悯人,慈悲为怀,淡然处世,怡然自安。心若不安,气血即乱,则百病丛生。以高血压和肿瘤为例,若能学会安心,能缓解脏腑的紧张,配合正确的医疗,此病痊愈不难。


邓铁涛老教授的治高血压医案,凝聚了他70年的从医经验,写得也是通俗易懂,大家都能看明白。


国医邓铁涛不主张长期使用西药,久用西药有副作用反于身体不利;主张测量血压,分辨缓急轻重,急重则治标,缓轻则治本。


中医斩断高血压病根肝、肾来治疗


中医无高血压病之病名。根据本病的主要症状及其发展过程,属于中医之“眩晕”“头痛”“肝风”“中风”等病证的范围。


从高血压病的证候表现来看,其受病之脏主要属于肝的病变。


肝脏的特性,清代著名医学家、四大温病学家叶天士有这样的描述:


“肝为风木之脏,因有相火内寄,体阴用阳。其性刚,主动主升,全赖肾水以涵之,血液以濡之,肺金清肃下降之令以平之,中宫敦阜之土气以培之,则刚劲之质,得柔和之体,遂其条达畅茂之性,何病之有?”


如上所述,肝脏阴阳平衡与五脏协调则无病;但若情志失节,心情失畅,恼怒与精神紧张,都足以伤肝,可出现肝阳过亢的高血压。肝阳过亢的继续发展,可以化风、化火而出现中风(脑血管意外)证候。肝阳过亢不停,可以伤阴伤肾,又进而出现阴阳两虚的证候。


另外,肝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中医上用母(肾)与子(肝)来形容两者的关系。


先天不足或生活失节而致肾阴虚,肾阴不足不能涵木引致肝阳偏亢,出现阴虚阳亢之高血压,其发展亦可引起阴阳俱虚的高血压或中风等证。


忧思劳倦伤脾或劳心过度伤心,心脾受损,一方面可因痰浊上扰,土壅木郁,肝失条达而成高血压;一方面脾阴不足,血失濡养,肺失肃降,肝气横逆而致高血压。这一类高血压,往往见心脾之证。


高血压医案分四型,从肝断根治


基于上述病机,确诊为高血压病之后,辨证可分以下四型:


01 肝阳上亢


头痛,头晕,易怒,夜睡不宁,口苦或干,舌边尖红(或如常),苔白或黄,脉弦有力。


02 肝肾阴虚


眩晕,精神不振,记忆减退,耳鸣,失眠,心悸,腰膝无力,或盗汗,舌质红嫩,苔少,脉弦细或细数。


03 阴阳两虚


头晕,眼花,耳鸣,腰痛,阳痿,遗精,夜尿,或自汗盗汗,舌淡嫩或嫩红,苔白厚或薄白,脉虚弦或紧,或沉细尺弱。


04 气虚痰浊


眩晕,头脑欠清醒,胸闷,食少,倦怠乏力,或恶心,吐痰,舌胖嫩,舌边齿印,苔白厚或浊腻,脉弦滑,或虚大而滑。


本病与肝的关系至为密切,调肝为治疗高血压病的重要一环。


邓铁涛医案4种汤剂治疗高血压


中药取效慢但疗效比较巩固。


总之,治疗高血压,治肝是重要的一环,但疾病变化多端,不能执一,应辨证论治。根据前人经验及其上述辨证,有70年从医经验的“国医大师”邓铁涛常用之治法如下:


01 石决牡蛎汤——肝阳上亢型高血压


肝阳上亢,宜平肝潜阳。

中医治高血压的要点与大忌

用石决牡蛎汤(自订方),药物组成:石决明30克(先煎),生牡蛎30克(先煎),白芍15克,牛膝15克,钩藤15克,莲子心6克,莲须10克。


此方用介类之石决、牡蛎以平肝降压潜阳为主药,钩藤、白芍平肝息风为辅药,莲子心清心平肝、莲须益肾固精为佐,牛膝下行为使药。


辨症加减:如苔黄、脉数有力加黄芩;若兼阳明实热便秘者,可加大黄之类泻其实热;苔厚腻,去莲须,加茯苓、泽泻;痛甚属热者,加菊花或龙胆草;头晕甚加明天麻;失眠加夜交藤或酸枣仁。


02 莲椹汤——肝肾阴虚型高血压


肝肾阴虚,宜滋肾养肝。


中医治高血压的要点与大忌


用莲椹汤(自订方),药物组成:莲须12克,桑椹子12克,女贞子12克,旱莲草12克,山药15克,龟板30克(先煎),牛膝15克。


此方以莲须、桑椹、女贞、旱莲草滋养肝肾为主药,山药、龟板、生牡蛎为辅药,牛膝为使药。


辨症加减:气虚加太子参。舌光无苔加麦冬、生地;失眠、心悸加酸枣仁、柏子仁。


03 肝肾双补汤——阴阳两虚型高血压


阴阳两虚,宜补肝肾潜阳。


中医治高血压的要点与大忌


方用肝肾双补汤(自订方),药物组成:桑寄生30克,首乌24克,川芎9克,淫羊藿9克,玉米须30克,杜仲9克,磁石30克(先煎),生龙骨30克(先煎)。


辨症加减:


若兼气虚加黄芪30克。若以肾阳虚为主者,用附桂十味汤(肉桂3克,熟附子10克,黄精20克,桑椹10克,丹皮9克,云茯苓10克,泽泻10克,莲须12克,玉米须30克,牛膝9克)。


若肾阳虚甚兼浮肿者,用真武汤加黄芪30克,杜仲12克。


04 赭决七味汤——气虚痰浊型高血压


气虚痰浊,宜健脾益气。

中医治高血压的要点与大忌

用赭决七味汤(自订方),药物组成:黄芪30克,党参15克,陈皮6克,法半夏12克,云茯苓15克,代赭石30克(先煎),草决明24克,白术9克,甘草2克。


重用黄芪合六君子汤补气以除痰浊,配以赭石、决明子以降逆平肝。


辨症加减:若兼肝肾阴虚者加首乌、桑椹、女贞之属;若兼肾阳虚者加肉桂心、仙茅、淫羊藿之属;若兼血瘀者加川芎、丹参之属。


高血压属于生活习惯病生活调养不可少


以上是对辨证论治的一些体会,若从预防与比较系统彻底的治疗来说,应针对病因病机采取综合措施,而日常的生活调养也是重要的一方面。


01 调节情志:情志调节太重要


本病与精神因素、工作紧张关系较大,对患者的精神环境与工作安排十分重要。当然患者的内因是决定因素,因此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与注意劳逸结合,是一个重要的措施。饮食与生活上的调节都很重要。


02 体育疗法:运动是必要的


如导引术、太极拳,已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不论预防与治疗,都有可靠的作用。


中医治高血压的要点与大忌


03 中西结合:西药不能治本


中西结合治疗也是必要的,西药取效快,但不能治本,中药取效慢但疗效比较巩固,可以结合使用。如见高血压危象,先用西药或针灸控制,然后辨证论治。


本头条号有很多内容只对粉丝开放,如有需要,请加关注[作揖]

版权声明:我们注重公益性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0

标签:高血压   葛根   降压药   阳气   牡蛎   柳枝   西医   针灸   大忌   西药   萝卜   要点   血压   盲目   病人   患者   中医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