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府穴治风邪

风,指风邪,“府”在《玉篇》云:“聚也。”穴当风邪易侵之处。《经穴释义汇解》中记载:“盖风所从入之府也”;《灵枢·岁露论篇》云:“风府无常,卫气之所应,必开其腠理。气所舍节,则其府也”;《医经理解》云:“在项上入发际一寸,因本穴主治中风舌缓等风疾,故名风府”。

风府穴Fēngfǔ GV16

位置:风府穴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的凹陷中。

风府穴治风邪

出处:始出自《素问·骨空论》,其曰:“大风颈项痛,刺风府”。

归经:督脉、为督脉、阳维脉之会穴。

别名:

“舌本”--《针灸甲乙经》;

“鬼枕”、“鬼穴”--《千金翼方》;

“风府一穴名鬼腕”--《凌门传授铜人指穴》;

“曹谿穴,即风府穴是也”。《普济本事方》

“惺惺--曹溪《本事方》

局部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左、右斜方肌肌腱之间→项韧带(左、右头半棘肌之间)→左、右头后大、小直肌之间。深部为环枕后膜和小脑延髓池;有枕动、静脉分支及棘间静脉丛;布有第 3 颈神经和枕大神经分支。

功效作用散风熄风通关开窍

风府穴最容易招致风邪,但治疗和风有关的疾病,也是首选此穴。

风府穴治风邪

现代临床上多用于神志病及头颈部病症,如中风及其后遗症、头痛、颈椎病、颈性眩晕等。

蔡玉梅等采用项五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37 例,选穴风池(双)、风府、风府和风池连线的中点处(双),均向鼻尖方向刺入 10~20 mm,以患者局部酸胀得气为度。结果痊愈 20 例,显效 13 例,有效 2 例,无效2 例,总有效率 94.5%。

“嘉祜初,仁宗寝疾,药未验。间召草泽医,始用针自脑后刺入,针方出,开眼日:好惺惺!翌日圣体良已。”这一则故事讲的是宋朝嘉祜初年,仁宗皇帝(赵祯)卧病不起,服药无效。召请民间医生治病,医生用针刺脑后风府穴。针刚拔出,仁宗皇帝张开眼睛就说:“好清醒呀!”(‘‘好惺惺’,)第二天病就好了。后来因称此穴为“惺惺穴”。督脉起于下极之腧,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脑上巅。所以,风府穴有醒脑开窍、明目益聪的功能。

配伍应用

风府穴配风门、风池、列缺、合谷、复溜治风寒感冒。

风府穴配后溪治后头痛。

配风市,有疏风通络的作用,主治寒伤肌肤经络。

针刺攒竹、风府穴配合腰部运动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研究,风府为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和阳维脉的所会穴,督脉病变引起腰背强直,拘急疼痛,攒竹位于膀胱经,“经脉所通,主治所及”,可以治疗腰脊疼痛,两穴配合疗效佳。

针刺风府、太冲用于帕金森的治疗,风府归于督脉,为风之要穴,督脉走行到风府出,入颅内,与脑府连系,太冲为肝经的原穴,具有柔肝舒肝之功效,两穴配伍达到通调脑络,祛风止颤,柔肝舒肝作用。

按摩养生

由于督脉通过风府穴直接络脑,风府穴又是内外风的结聚之处,所以,对风府穴的自我保健来祛风散寒、防止头晕头痛,达到养生之目的。据《儒门事亲》记载:“无药处,可用两手指相交,紧扣脑后风府穴,向前礼百余拜,汗出白解。”这是祛风散寒的自我保健的方法。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此穴禁灸,诸风穴多忌灸,以火入风穴则走窜愈烈也。犹炉灶之火,得风则旺也,慎之为要。

风府穴治风邪

医学科普,仅供参考!(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感谢阅读,欢迎交流,喜欢我的文章请点赞、收藏、转发。

每周更新内容主要为成人针灸推拿及儿童推拿为主!感谢您的关注!


风府穴治风邪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风府   阳维脉   用项   风池   督脉   太冲   发际   惺惺   针刺   针灸   静脉   脑后   分支   头痛   作用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