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蛋白不太高的慢性肾病也会发展成尿毒症,5种肾病,了解一下

周逊 肾内科主任医师

都知道,若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尿蛋白长期处于较高(中等量蛋白尿)或很高(大量蛋白尿)水平,则更容易发展成尿毒症。或许有人会有误解,认为尿蛋白不太高的慢性肾脏病就不会发展成尿毒症。事实上,并非都是如此。有些肾小球肾炎,如IgA肾病、微小病变肾病、膜性肾病及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等,原来尿蛋白高,经治疗尿蛋白降下来之后,肾病就不容易发展成尿毒症。但是,还是有不少尿蛋白不太高的慢性肾脏病也会发展成慢性肾衰竭与尿毒症的。

尿蛋白不太高的慢性肾病也会发展成尿毒症,5种肾病,了解一下

如下这五种慢性肾脏病,容易向尿毒症方向发展,肾友了解一下吧。

1.糖尿病肾病

由糖尿病(DM)并发的糖尿病肾病(DN),在DNⅠ-Ⅲ期时,患者的尿蛋白都不高或不太高,不做特殊或专门化验检查是很难发现有肾病的。当发展到DN Ⅳ即临床糖尿病肾病期时,患者的尿蛋白才逐渐增多,24小时尿蛋白定量也仅>0.5克,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200μg/min,可是患者的肾小球病变已经很严重,部分肾小球已有硬化,也会出现了肾小管萎缩与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球滤过率开始下降,此时往往还伴有高血压或水肿。如若还不采取有效措施,患者更容易发展成尿毒症。

2.高血压性肾损害

由原发性高血压病引起的高血压性肾损害,尿蛋白多数不会太高,通常情况下,患者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1.0克,这主要是由于肾小管损害早于肾小球损害,即早期以肾小管间质损害为主,肾小球损害相对较轻。患者有高血压病史5-10年以上,就可以出现高血压性肾损害。如未能及时发现或未能采取有效措施,患者也容易发展成慢性肾衰竭与尿毒症。

尿蛋白不太高的慢性肾病也会发展成尿毒症,5种肾病,了解一下

3.多囊肾病

多囊肾病属于遗传性疾病,以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为主。患者的尿蛋白都不会太高,甚至通过尿常规等检查尿蛋白结果都是阴性(-)的。如若不通过肾脏彩超或CT等影像检查,在疾病初期根本发现不了多囊肾病。就算发展到了慢性肾脏病2-3期之后,患者的尿蛋白也不会高,但是患者的肾脏多已明显肿大,并伴有高血压,尿中或出现红细胞异常增多,甚至出现肉眼血尿,检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可能只有0.3—0.5克,甚至是正常的0.15克以下。尽管如此,其结果仍多数是尿毒症。

4.Alport综合征

即通常说的遗传性肾炎,80%的Alport综合征为X连锁显性遗传,是由编码肾小球基底膜的IV胶原基因突变而产生的疾病。在患者的尿液检查中,以血尿为主要表现,也有蛋白尿,多数患者的尿蛋白不太高,仅有三分之一的遗传性肾炎才出现肾病综合征水平的蛋白尿。就算患者的尿蛋白不太高,X连锁显性遗传型Alport综合征男性患者肾脏预后都很差,几乎全部发展成尿毒症。

尿蛋白不太高的慢性肾病也会发展成尿毒症,5种肾病,了解一下

5.慢性小管间质性肾炎

这是一大类疾病,慢性小管间质性肾炎是一组以肾小管萎缩与肾间质纤维化为主要表现的肾脏疾病。它不同于肾小球疾病,患者的尿蛋白也不会太高,一般来说,其24小时尿蛋白定量也是不超过1.0克的。引起慢性小管间质疾病的原因与机制是多方面的,如感染、药物、代谢、遗传、重金属、免疫损伤及尿路梗阻等。慢性肾盂肾炎、解热镇痛剂肾病、铝中毒相关肾损害、马兜铃酸肾病、高尿酸血症肾病、低钾性肾病、干燥综合征肾损害及梗阻性肾病等都会引起慢性小管间质性肾炎。疾病早期,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或为正常或轻度下降,随着疾病的进展,慢性小管间质性肾炎会逐步发展为慢性肾衰竭与尿毒症。

综上所述,不要以为肾病患者的尿蛋白不高或不太高,就不会向慢性肾衰竭与尿毒症方向发展。如若积极规范治疗,则有希望阻止或延缓病情;如若放弃或胡乱治疗,则其发展速度还会加快。

与同名《肾为先》微信公众号同步首发,文章为作者周逊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尿毒症   肾病   肾小管   蛋白尿   肾小球   显性   高血压   肾炎   肾脏   综合征   定量   患者   疾病   小时   肾脏病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