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高血压,低血压


针刺治疗高血压,低血压

1.升压穴

血压,即血液对血管壁所产生的压力。当一个人的血压值低于90/60mmHg时,就可以认为是“低血压”了。如果血压再低于60/40mmHg时,就是医学上常说的“休克”状态。

人体具有明显升压作用的穴位有素髎、水沟、百会、内关、太渊、足三里、三阴交。

其中尤以素髎的升压作用最为显著。如遇有人因手术、外伤、分娩等失血过多或一氧化碳中毒(煤气中毒)后血压下降而休克,可急取素髎穴施行皮肤针叩刺或艾灸,血压可很快回升。对于平时血压偏低而伴有贫血、头昏眼花、心慌、乏力的人,则可经常在上述穴位施行指压、艾灸或用皮肤针叩刺,往往能够收到较为满意的升压效果。

2.降压穴

一个人的正常血压应在100~120/60~90mmHg之间,40岁以下的成年人在安静状态下,血压超过140/90mmHg时,即可定为高血压。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收缩压(俗称“高压”)可相对增高,一般规律是每增加10岁,收缩压也相应增加10mmHg。舒张压(俗称“低压”)则始终是以90mmHg为标准的。超过上述标准,即应采取一定的降压措施。

常用降压穴有百会、大椎、曲池、内关、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涌泉、太溪等。一般多用指压按摩或皮肤针叩刺,也可选用艾灸疗法。大椎穴还可先用三棱针点刺出血,然后在局部加拔火罐,降压效果更佳。

涌泉穴降压还可用发泡灸法,以吴茱萸15g,桃仁15g,面粉9g共研细末拌匀,加醋或鸡蛋清适量调成糊状做成2个药饼,夜晚临睡前敷贴于足心涌泉穴处,外以纱布包扎固定,次晨去掉,可连用数晚。血压正常后,1周内再敷1~2次巩固疗效。

每日一文,陪伴中医人成长

请关注公众号 药之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氧化碳   太溪   太渊   吴茱萸   艾灸   曲池   收缩压   太冲   低血压   穴位   针刺   休克   俗称   血压   皮肤   作用   效果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