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细说本草之~薏苡仁

30、细说本草之~薏苡仁

1、本经原文:味甘微寒。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下气。久服轻身益气。其根下三虫,一名解蠡。生平泽及田野。

2、味甘微寒。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专除阳明之湿热。下气。直达下焦。久服,轻身益气。阳明气利则体强而气充也。其根下三虫。除阳明湿热所生之虫。薏苡仁甘淡冲和,质类米谷,又体重力浓,故能补益胃气,舒筋除湿中虚,故又能通降湿热使下行。盖凡筋急痹痛等疾,皆痿证之类。《内经》治痿,独取阳明。薏苡为阳明之药,故能医诸疾也。

3、能健脾止泻,利水渗湿,除痹。薏苡仁煮酒、酿酒,能祛风湿、强筋骨、健脾胃,适用于肢体困痛、腰背酸痛的人,薏苡仁与粳米煮粥,常吃能利肠胃,但口干咽燥,大便干结的阴虚之人不宜使用。

4、现代人少动、多吃、熬夜、压力大、饮酒多、空调、冷饮、甜食、油腻食物多等不良的生活方式,使现代人易脾虚湿重,往往出现头昏头重、四肢酸懒、没有食欲等。

5、祛湿方法:发汗、利小便、温阳。薏苡仁可以去除暑湿邪气,三仁汤。

30、细说本草之~薏苡仁

6、治疗扁平疣:炒薏苡仁研粉服用,长期坚持服用。

7、薏苡仁:味甘淡,性凉。具有健脾渗湿、清热排脓、除痹、利水的功能。生薏苡仁性偏寒凉,长于利水渗湿,清热排脓,除痹止痛,常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脚气,肺痈,肠痈,风湿痹痛,筋脉挛急及湿温病在气分。炒薏苡仁和麸炒薏苡仁:性偏平和,两者功用相似,长于健脾止泻,但炒薏苡仁除湿作用稍强,麸炒薏苡仁健脾作用略胜。常用于脾虚泄泻,纳少、脘腹作胀。

8、用量:常用量9~30克。利湿健脾;舒筋除痹;清热排脓。

9、《药品化义》:薏米,味甘气和,清中浊品,能健脾阴,大益肠胃。主治脾虚泻,致成水肿,风湿盘缓,致成手足无力,不能屈伸。盖因湿胜则土败,土胜则气复,肿自消而力自生。取其入肺,滋养化源,用治上焦消渴,。又取其味厚沉下,肺痈肠痈,用治脚气肿痛,肠红崩漏。若咳血久而食少者,假以气和力缓,倍用无不效。

10、《本草新编》:薏仁最善利水,不至损耗真阴之气,凡湿盛在下身者,最宜用之,视病之轻重,准用药之多寡,则阴阳不伤,而湿病易去。故凡遇水湿之症,用薏仁一、二两为君,而佐之健脾去湿之味,未有不速于奏效者也,倘薄其气味之平和而轻用之,无益也。

30、细说本草之~薏苡仁

11、《本经疏证》:论者谓益气、除湿、和中,健脾,薏苡与术略似,而不知毫厘之差,千里之谬也。盖以云乎气,则术温而薏苡微寒,以云乎味,则术甘辛而薏苡甘淡。且术气味俱厚,薏苡气味俱薄,为迥不相侔也。此其义盖见于《金匮要略·痉湿邪篇》,曰湿家身烦疼,当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家,慎勿以火攻之。曰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此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夫身烦疼者,湿而兼寒;一身尽疼者,湿而兼风。寒从阴化,风从阳化。故身烦疼者,属太阳;发热日晡所剧者,属阳明。属太阳者宜发汗,属阳明者宜清热,发汗所以泄阳邪,清热所以折阳邪,质之以用术用桂者为发汗,薏苡则为清热矣。虽然,薏苡既治风湿,又主筋急铁拘挛,不能屈伸,彼风湿相搏,骨节疼烦,不得屈伸,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独不用薏苡何耶?

12、阴虚津液匮乏之人不宜用,久用伤阳,重者可以导致不孕不育。

30、细说本草之~薏苡仁

鸿玉中医

2020年12月17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本草   自生   痿证   薏苡   麻黄   薏苡仁   脚气   湿热   水肿   用量   肠胃   气味   风湿   平和   下气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