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细说本草防风:内风外风通治,风药中之润剂

52、细说本草防风:内风外风通治,风药中之润剂

1、本经:味甘温,无毒。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痹(御览作痛),烦满。久服轻身。一名铜芸(御览作芒)。生川泽。

2、防风,治一身尽痛,随所引而至,乃风药中润剂也。若补脾胃,非此引用不能行。凡脊痛项强,不可回顾。腰似折,项似拔者,乃手足太阳证,正当用防风。凡疮在胸膈以上,虽无手足太阳证亦当用之,为能散结去上部风。病人身体拘倦者风也,诸疮见此证,亦须用之。泻黄散中倍用防风者,乃于土中泻木也。防风能制黄芪,黄芪得防风其功愈大,乃相畏而相使也。如无引经之药,亦不能独奏其功。故与芎、芷上行,治头目之风;与羌、独下行,治腰膝之风;与当归治血风;与白术治脾风;与苏、麻治寒风;与芥、连治热风;与荆、柏治肠风;与乳、桂治痛风,及大人中风、小儿惊风,防风尽能去之。若入大风厉风药中,须加杀虫活血药乃可。

52、细说本草防风:内风外风通治,风药中之润剂

3、味甘温。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风病无不治也。目盲无所见,风在上窍也。风行周身,风在偏体也。骨节疼痛,风在筋骨也。烦满,风在上焦也。久服,轻身。风气除则有此效。凡药之质轻而气盛者,皆属风药,以风即天地之气也。但风之中人,各有经络,而药之受气于天地,亦各有专能,故所治各不同。于形质气味细察而详分之,必有一定之理也。防风治周身之风,乃风药之统领也。

4、解表祛风,胜湿,止痉。用于感冒头痛,风湿痹痛,风疹瘙痒,破伤风。荆、防发散之力不如麻、桂,作用较为缓和。至于荆、防两药相比,则荆芥发汗之力较强,而防风祛风止痛之功较好。

52、细说本草防风:内风外风通治,风药中之润剂

5、临床应用:风寒表证 如荆防败毒散。因其发散作用温和,《丹溪心法》玉屏风散主治卫气不足,肌表不固,而感冒风邪者,以本品与黄芪等益卫固表药同用,共奏扶正祛邪之效。偏温燥而不峻烈,“风药中润剂”,经与发散风热药或清热药配伍,亦可用于风热表证。用于风湿痹证 祛风湿、止痹痛,治风湿痹证,羌活胜湿汤。用于破伤风 既辛散外风,又熄内风以止痉,玉真散治破伤风,牙关紧急反张弓,星麻白附羌防芷,外敷内服一方通。止血、止泻作用,如用于腹痛泄泻,常配合白芍、白朮、陈皮等同用;如用于便血、崩漏,一般炒炭应用,痛泻要方。

6、用量:4.5~9g。本品性偏温燥,内风因于热甚或阴血不足者不宜。

52、细说本草防风:内风外风通治,风药中之润剂

鸿玉中医

2021年1月19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惊风   杀虫   心法   玉屏风散   本草   痹证   扶正祛邪   崩漏   破伤风   骨节   黄芪   周身   手足   大风   风湿   作用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