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放了支架的患者,为什么要吃两种抗血小板药?

冠状动脉放过支架的患者都经历过,放了支架后,医生会让病人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后者近些年部分地改为了替格瑞洛。替格瑞洛是和氯吡格雷一大类的、比较新的药物。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波立维,泰嘉)或者替格瑞洛(倍林达,倍利舒)都是抗血小板药,只是阿司匹林和后两个药物对血小板的作用靶点不一样。阿司匹林是作用在血小板的一个酶——“环氧化酶”上,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则是作用在血小板的一个受体——“P2Y12受体”上,通过抑制酶或者受体来抑制血小板的活性,所以后面两个药选一个就行。两种药联用,就从不同的靶点抑制了血小板的活性,抗血小板的作用就增强了。

冠状动脉放了支架的患者,为什么要吃两种抗血小板药?

为什么冠状动脉植入支架后要用两种抗血小板药?

为了防血栓!

这是因为,植入支架后的冠状动脉处于高凝、高血栓风险的状态

在动脉血栓的形成过程中,始动因子血小板。为了防止动脉血栓,就得抗血小板。因为血栓的风险高,就用两种抗血小板药联合强化抗血小板。这在医学上叫做“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首先,在冠状动脉植入支架的过程中,血管内膜有损伤的。

冠状动脉放了支架的患者,为什么要吃两种抗血小板药?

放支架时,要用球囊扩张被斑块堵塞狭窄的冠状动脉,同时或者随后植入支架。在这个过程中,动脉粥样斑块被挤压贴在血管壁上,血管内膜会有撕裂。撕裂损伤的内膜需要修复,修复过程的第一步就是形成血栓覆盖在损伤部位。这样,损伤裸露的血管内膜创面就会吸引血小板前来聚集;血小板聚集形成血小板血栓,继而会召集更多的凝血因子前来助阵,网络更多的血细胞,血栓就进一步扩大、充实。这种血栓形成的反应过程极为迅速。而一旦血管内血栓形成,就会完全堵塞冠状动脉,可以导致急性心肌缺血而引发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冠状动脉放了支架的患者,为什么要吃两种抗血小板药?

第二,目前冠脉植入的支架绝大多数是药物涂层支架

支架表面涂药的目的,是为了抑制血管内膜、平滑肌的过度增生。这是因为血管在经历扩张、放入支架后,血管内膜的损伤会引起血管壁的炎性反应。这种炎性反应就会刺激血管壁平滑肌增生,就跟皮肤破了长瘢痕一样。这种增生可以进展很快,使得血管再度狭窄。为了抑制这种支架术后的冠脉再狭窄,就要抑制血管平滑肌的增生,所以就把抑制增生的药物涂在支架上,植入血管后缓慢地释放出来。药物在抑制血管内膜平滑肌增生的同时,就带来了血管内膜修复延缓的后果。血管壁损伤的内膜久不愈合,血管内膜上有了创面,就容易吸引血小板前来附着聚集,接下来也是血栓形成。这个过程要一年左右才比较安全。

冠状动脉放了支架的患者,为什么要吃两种抗血小板药?

这样,由于冠脉支架植入术后血管内处于高凝状态,再发血栓的风险很高,所以就需要强化抗血小板治疗以防止血栓形成,直到损伤的内膜完全修复。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服用两种抗血小板药物,就能从不同的靶点抑制血小板的活性,更有效地防止冠脉支架内的血栓形成。一般来说,药物支架植入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疗程是12个月。

冠脉放了支架的患者,一定要遵医嘱坚持服药哦!

其实,这种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强化抗栓治疗在不稳定心绞痛发作时也常常用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冠状动脉   支架   平滑肌   受体   血小板   内膜   阿司匹林   血栓   术后   动脉   损伤   血管   抑制   药物   患者   血栓形成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