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君一夜取楼兰”,花团锦簇的背后,是来自长年的默默耕耘

你看到了一夜成名,可你是否也看到了成名前的那些孤独和努力?

有着“七绝圣手”之称的王昌龄,有着一组读来豪气万千的边塞诗《从军行》,读来令人叫绝,可以说每一首都是一曲荡气回肠的边塞故事,今天读到的,便是其中的第六首,一位边关将领请战出征的故事。

“辞君一夜取楼兰”,花团锦簇的背后,是来自长年的默默耕耘

一夜成名都来自千锤百炼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策马奔腾的传令使,手臂上绑着胡瓶,胯下骑着紫薄汗马。身后,天空中的一轮明月,挂在碎叶城城西,渐行渐远。边境,传来了了军情,皇帝派使者星夜传召将领,赐予他号令三军的宝剑,令他率领边关将士,前往战场,而豪气的将领,也在领命之后,保证连夜突袭,击破敌军城池,获得战争的胜利。

“辞君一夜取楼兰”,花团锦簇的背后,是来自长年的默默耕耘

边关将士图

王昌龄的这首诗,似乎是他对于唐朝边关将士的假象,但这种浪漫的假设,在诗词世界里,读来却也别有味道。碎叶城,在如今吉尔吉斯坦国境内,只是唐朝时期,这里属于大唐的安西。而王昌龄写这首诗的时候,只怕是在安史之乱前,或者说,他所描写的场景,是安史之乱前的大唐安西。

“辞君一夜取楼兰”,花团锦簇的背后,是来自长年的默默耕耘

王昌龄图

那个时候,唐朝便是安西地区的霸主,在这里建立了牢固的统治,周围国家对唐朝只能是低头臣服,对于敢于违逆大唐的国家,大唐王师绝不客气。王昌龄诗中所谓的“一夜取楼兰”则是汉代傅介子,一夜降服楼兰的典故,在唐朝人心目中,有着大唐王朝作为后盾的边塞将领,都能如傅介子一样,迅速的击败周边小国,建功立业。这,也是诗中将领听到有战事发生时,信心满满地请战出击的原因所在。

“辞君一夜取楼兰”,花团锦簇的背后,是来自长年的默默耕耘

一夜斩楼兰

那时的大唐,从朝廷到百姓,都有一种由内而外的自豪和高傲,那是一种民族和文化的自信,那是一种文字无法描述的底气和精气神。但我读王昌龄的这首《从军行其六》时,忽然间闪过脑海的,倒不是这种自信,而是这种自信背后的东西。

“辞君一夜取楼兰”,花团锦簇的背后,是来自长年的默默耕耘

大唐安西

其实,所有的自信也好,成功也好,所有的表象,都来自于背后的势力,而实力,则是来源于平日的努力,来源于常年的积累。大唐王朝的边关将领,可以“辞君一夜取楼兰”,他最绚丽的时刻,是在那一夜,但是为了那一夜的成功,大唐王朝,边关军队,多年的囤积,多年的训练,多年的准备,才是那一夜成功的前提和保证。

“辞君一夜取楼兰”,花团锦簇的背后,是来自长年的默默耕耘

楼兰文化

就如同我们看到很多人,好像突然间,就“一夜成名”了,获得了全世界的目光,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那些所谓的“一夜成名”背后,是这些人多少年来的付出和积累,只不过在那一夜,绽放了光芒而已。世界上从来没有所谓的“一夜成名”,有的,只是在那一夜让所有人知道了你这个人多年的努力,如李子柒,如张小斐,多年默默无闻的努力和坚持,才终于是遇到了属于自己的风,而后直上云霄。

“辞君一夜取楼兰”,花团锦簇的背后,是来自长年的默默耕耘

积累的力量

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默默做好一切,只管让自己变得精彩,最好的风,会在未来的某一个夜吹来,那时,乘风而起的时候,需要我们现在的积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楼兰   叶城   安西   大唐   王朝   介子   安史之乱   边关   花团锦簇   边塞   将士   将领   长年   唐朝   自信   多年   努力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