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行凶者的“天敌”


DNA行凶者的“天敌”

1992年春天,江苏南京医学院女学生林某,上完晚自习后离奇失踪。一周后,警方在教学楼的窨井里找到了林某的尸体,经鉴定,林某被钝器打击头部致死,并被实施强奸。

2020年2月,这场血腥悬案,在沉寂了28年后,终于得以告破,而破案的“功臣”,除了侦查人员,还有一个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DNA。

DNA已被人类发现了100多年,其被应用于侦查领域也已经有数十年时间,被中国警方用于案件侦破,已经34年。其间,数以百万的案件通过DNA技术锁定了嫌疑人,更有众多“嫌疑人”因为该技术的运用而洗清了冤情。

28年前的悬案

1992年3月24日一大早,原南京医学院院方向南京警方报案,该学院女生林某于3月20日晚自习后失踪。

报案当天下午,林某的尸体在学校教学楼天井内的窨井中被发现。经法医检验,死者系被钝器击打头部并实施强奸后,按入窨井中死亡。

案发后,南京市公安局高度重视,抽调数百名精干警力组成专案组,连续数月开展大规模走访调查和摸排等工作,核查线索数千条,走访排查人员超过1.5万人,但由于当时条件所限,案件没有取得突破,成为悬案,并且一悬就是28年。

2020年2月19日,一个来自南京市公安局法医鉴定中心的通报为这个案件的侦破提供了重要信息:经过DNA比对,沛县一麻姓家族人员中有重大作案嫌疑。

南京警方随即展开行动,秘密排查了麻姓家族成员中的所有男性,最终锁定了现年54岁的麻某钢为重大嫌疑人。

据实施抓捕的民警介绍,当警方抓获麻某钢时询问其是否知道为什么抓他?麻某钢承认,因为自己杀了人。

至此,这起历时28年的强奸杀人案成功告破。

DNA行凶者的“天敌”


“师兄群”假象

就在南京警方宣告这起28年前的凶案告破后不久,一个帖子开始在网络上流传。

这个帖子讲述了一个颇具有好莱坞大片风格的故事:案发后,被害人林某的所有师兄师弟都被当成嫌疑人接受了盘查,并且林某为人很好,她的被害成为所有师兄弟的一块心病。

师兄弟毕业后,成为各医疗机构的主力,有的还担任了法医。通过内部关系,林某的师兄拿到了从林某体内提取到的嫌疑人精液的DNA,并且分发给了所有的师兄弟。这些师兄弟组建了一个群,开始利用自己的工作便利进行比对,无论从什么渠道获得的DNA信息都会拿来进行比对。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一个患者的DNA信息经过比对和嫌疑人的信息很接近。随即,师兄弟们开始围绕该患者周边亲属进行排查,但一无所获。最后,所有人一致认为,应该排查该患者的外戚,也就是出嫁的女子所生的孩子。结果显示,该方向是正确的,排查范围越来越小,最后就剩下嫌疑人麻某钢的信息没有采集到了。师兄弟们假借疫情防控之名,上门给麻某钢抽了血液。经过比对,该人就是杀害小师妹的嫌疑人。

随后,师兄弟们把信息提供给了公安机关,警方上门抓捕,麻某钢当场承认自己就是真凶。

这一帖子在网络上迅速流传,以至于大量媒体开始跟进这一帖子进行采访。

记者采访到了这个所谓师兄弟群帖子的发布者,询问该帖子的真实性,结果却令人大感意外,原来该发布者是南医大毕业的,但在林某遇害时已经毕业。是警方破案后,他在校友群里看到了这个帖子,才转发出来的。而据他所知,并没有所谓的“师兄弟群”,更没有师兄弟为师妹锁定真凶这样离奇的故事发生。

DNA行凶者的“天敌”


警方还原侦破细节

就在该网帖在网络上迅速传播之际,南京警方也披露了该案件的侦破细节。

事实上,案件从发生到侦破,28年来警方的专案组始终没有解散,这期间专案组的成员不断更迭,但侦破工作一刻也没有停止过。

记者还获得了一个细节,当年案发时,警方把从被害人体内提取到的分泌物送到了公安部。但当时是1992年,很多中国人对于“DNA”这个概念还比较陌生,公安部刑事科学研究所是国内唯一一个可以进行DNA分析比对的机构。当年,送检一份DNA样本的费用近万元。

事后看来,南京警方当时的这一做法是极其正确的,最终能够锁定麻某钢为嫌疑人,正是当年送检的这份DNA信息。

据警方透露,突破此案的关键点,缘于麻某钢的一个远房亲属,该亲属在2010年采集了DNA信息。经过警方比对,这个亲属的DNA与现场提取的DNA高度接近,进而锁定了该人所处的亲属族群。

警方对该人身边的亲属逐一排查比对,最终发现麻某钢的DNA与在现场遗留的嫌疑人信息一致,于是麻某钢落网。

也就是说,真正锁定麻某钢的,是DNA。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轰动全国的甘肃白银高成勇连环杀人案中,成功锁定高成勇的也是DNA信息。

当时是高成勇的一名亲属因为违法犯罪被警方抓获,在提取了该人的DNA后警方发现,与白银系列杀人案现场遗留的DNA高度相似。随后,警方开始在其身边的亲属中寻找,最终成功锁定高成勇,揪出了这沉寂多年的杀人恶魔。

显然,两起案件的侦破,DNA都起到了关键作用。

DNA发展简史

随着现代科学发展和人们获取信息渠道的拓宽,哪怕没有学习过生物学的人都知道,DNA全称为“脱氧核糖核酸”,是人体生物细胞内含有的四种生物大分子之一核酸的一种。

这种核酸具有高度的无法重复性,其内部编码信息的复杂程度使得每个人都不会与其他人的信息相同,具有高度差异性和个人身份识别性。

通俗地说,哪怕是一个人的亲兄弟姐妹,其DNA的信息也会有明显的差异。

DNA最初是由瑞士生物化学家弗里德里希·米歇尔在1869年从手术绷带的脓液中分离出来的,由于这种微观物质位于细胞核中,当时被其称为细胞核蛋白。

1953年,美国的沃森和英国的克里克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的分子模型,也就是我们今天熟知的双螺旋结构。

1961年,科学家最终解出了这些遗传密码,确立了DNA技术在遗传学中的重要地位。

1984年,英国莱斯特大学生物学家亚历克·杰弗里斯在做实验时突然意识到,每个人DNA是不同的。尽管人与人之间DNA的差异不大,但在DNA序列的某些区域,存在一些会重复的序列,而每个人重复的次数是不同的。杰弗里斯把这些区域称为“迷你卫星体”。他意识到,通过检测“迷你卫星体”可以确定一个人的身份,这与人的指纹具有同样的价值和意义。

“无名氏逮捕证”的由来

国际上,最早使用DNA技术处理的案件是一起移民案件。

1985年,英国一个加纳移民家庭中最小的儿子返回加纳探亲,当他回到英国时,海关发现他的护照被涂改了,因此认定这个孩子是“冒牌货”。

警方邀请生物学家杰弗里斯对这个孩子进行DNA指纹鉴别。结果证实,从遗传特征看,这个孩子是这家儿子的可能性是99.997%。这一结果促成了一家人的团聚。

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刑事侦查中使用DNA技术,并不是抓到了元凶,而是还了一个无辜者的清白。

1983年,年轻女孩琳迪在英国某地被杀;1986年,又一名年轻女孩也在附近地区惨遭杀害。因两件凶案的作案手法相似,警方认为极有可能是一人所为。而在侦破过程中,一个当地男性供认,是他杀死了其中一名女孩。

警方并没有轻信他的供述,而是将他的血液与犯罪现场收集到的精液进行了DNA比对,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两起案件收集到证据均与该男子不匹配,也就是说,尽管他自己宣称杀了人,但其实凶手却另有其人。这是DNA第一次在刑事侦查领域应用。

也就是从那时开始,英国警方开始筹备,并于1995年在英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DNA信息库。

而那些从现场提取到的DNA信息,则被警方形象地称为“无名氏逮捕证”。

“无名氏逮捕证”的意思就是,虽然案发时还不知道嫌疑人是谁,但没有姓名的逮捕证已经签发。无论何时何地,只要DNA信息比对成功,就可以在逮捕证上写出嫌疑人的名字,然后执行逮捕。

中国DNA数据库

值得一提的是,在刑事科学领域,中国的脚步始终还是紧跟世界步伐的。

但在1992年南医大案件发生时,中国的公安部已经具备了提取DNA的技术,并且开始利用DNA技术为一些案件提供服务。事实上,中国早已于1987年就开始探索在刑事案件的侦破中使用DNA技术。

由于涉密等原因,有关部门不能透露DNA技术在中国刑事侦查领域所破获的第一件案件的具体信息,但可以通过一个数据,来了解DNA技术在中国刑事侦查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在2016年召开的第五届全国法医DNA检验技术研讨会上,公安部相关部门披露,仅2015年,全国公安机关就利用DNA技术破获了超过17万件刑事案件。

同时,国内各级公安机关正在加紧进行DNA数据库的建设。2018年,公安部更是要求全国各地公安机关务必要在3年内建立好DNA数据库。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已经组建的DNA数据库被称为“Y库”,在DNA检测技术中,主要是检测Y染色体信息,由此来锁定比对的目标,因此各地所建立的数据库都属于DNA的Y信息库。

初期的DNA数据库,都是从案件现场提取到的DNA信息,和一些有过违法犯罪记录人员的DNA信息。一旦某地发生了刑事案件,就会把从现场提取的DNA数据录入该信息库。这样当警方找到嫌疑人时,就可以利用嫌疑人的DNA信息与数据库里犯罪现场的DNA信息比对。同时,还可以实现反向比对,也就是把犯罪现场提取到的DNA数据和已经被录入信息库的有前科人员的信息进行比对。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DNA的特异性,一个家族中,只要具有血缘关系的亲属无论远近,其在DNA的信息显示中都会颇为近似,正因如此,例如甘肃白银高成勇案和南医大林某案的侦破才会因为亲属被采集了DNA而告破。

更多陈年旧案有望告破

就在南京警方宣布侦破南医大案件的同时,另一条同样是利用DNA破获的新闻也见诸网络,只不过该新闻被南京这个案件的刷屏给淹没了。

同样是在1997年,青海某地发生一起女青年被杀害案件,警方从现场提取到了DNA信息。此后,经过信息比对,警方锁定了该案件的真凶,当地一个马姓居民。遗憾的是,马姓居民作案后已经潜逃,警方只好对其展开通缉。

2019年底,当地警方获得线索,潜逃多年的马某某已经因病死亡,并且尸体也已运回老家土葬。

警方随即找到马某某的父母,做通工作后开棺提取DNA。

由于马某某已经土葬多年,其尸体早已经呈现白骨化,但这并没有影响警方提取工作。

2020年2月,就在南京警方侦破南医大案件的同时,青海警方也完成了对马某某DNA和犯罪现场的DNA比对,正式确认了马某某就是作案凶手。使得这起跨度达到23年的凶杀案宣告结案。

巧合的是,在2015年,江苏宜兴警方也利用DNA技术侦破了一起23年的旧案。

1992年,宜兴当地一对夫妇在家中遭遇劫匪,两名劫匪持棍棒打死了妻子,丈夫则因为“装死”而逃过了一劫。

在翻找财物的时候,两名劫匪在现场吸了香烟,并把烟蒂丢在了现场。

警方根据这两个烟头,提取了DNA信息并录入到数据库。

2015年9月,比对成功的提示音在警方的电脑上响起,一名劫匪的DNA信息被比对成功。

那名正在外地当保安的劫匪很快落入法网,并交代了当初一起作案的同伙,随后同伙也被抓获。

值得一提的是,该技术不仅能让隐藏极深的犯罪嫌疑人无处遁形,也能让已经含冤入狱的人还以清白。

1985年,黑龙江某林区发生一起杀人案件,警方锁定当地一名林场工人为真凶,并且在该工人家找到了带血的衣服。该工人最终被法院判处死刑缓期执行,并投入监狱开始服刑。

在该工人已经服刑12年后,当地司法机关通过公安部进行了DNA比对,最终结论是衣服上的血迹是该工人自己的血迹,这与该人称血迹是自己工作时划伤了手造成的相吻合。

最终,该工人被无罪释放,并得到了妥善安置。

中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DNA技术应用研究员李冬告诉记者,DNA技术进入中国的这30多年来,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抛开医用领域不谈,利用DNA技术侦破陈年旧案的事件,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多,以往那些困扰着侦查人员多年的积案将会逐一被揭开谜底。与此同时,DNA技术的民用化也正在大范围普及。很多经济发达地区,已经出现了大量民营的DNA鉴定机构,广泛开展DNA亲子鉴定、亲缘关系鉴定等业务。相信随着DNA数据库的不断完善建设,越来越多的陈年旧案将会因此而水落石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逮捕证   公安部   旧案   师兄弟   天敌   英国   劫匪   南京   嫌疑人   亲属   中国   警方   案件   数据库   技术   游戏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