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晋陕峡谷的碛口古镇,抗战时期齐心协力支前,荡气回肠

接着分享我的旅行故事,位于黄河晋陕峡谷中部的碛口古镇,抗战时期碛口人民支援前线的故事,一直在传颂着。

黄河晋陕峡谷的碛口古镇,抗战时期齐心协力支前,荡气回肠

碛口古镇位于黄河晋陕峡谷中部,历史上,上游来的商船在这里停泊,货物改走陆运,是晋、陕、蒙一带,最大的水陆两运贸易码头和商贸重镇。鼎盛时期的碛口,船筏在黄河里穿梭,驼铃在山谷间回荡,镇上商贾云集,店铺林立,一街灯火,昼夜不停,被当时的人们称为,“水旱码头小都会,九曲黄河第一镇”。

黄河晋陕峡谷的碛口古镇,抗战时期齐心协力支前,荡气回肠

生活好起来的碛口人并没有忘本,依然延续着休戚与共的合作精神,不管谁家有事情,所有碛口人都会帮忙想办法,这也在不经意间,形成了当地的商会组织,平日里协调各家买卖,有事有难了,商会就会出面救助,久而久之还形成了一个传统。

黄河晋陕峡谷的碛口古镇,抗战时期齐心协力支前,荡气回肠

每当逢年过节,碛口商会都会派一名代表,去镇里走上一圈。看谁家烟囱里不冒烟了,肯定是家里发生了什么事情,缺粮短米,还是发生了什么天灾人祸,他就派人去看一看,如果确实是过不了年,或者是发生一些什么事情,他就尽量想办法,没有粮食的他送粮,没有钱的他就给你一点钱,叫渡过难关。

黄河晋陕峡谷的碛口古镇,抗战时期齐心协力支前,荡气回肠

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休戚与共的古镇人创造了商业的辉煌。到了民国时期,碛口镇云集了来自天南海北的商号380余家,是华北和西北商贸往来的枢纽,这些商号的名称,被永远地镌刻在黑龙庙的碑记上,成为古镇辉煌的历史见证。休戚与共的精神帮助古镇的人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成就了碛口数百年的商业繁华。历史的脚步走到了20世纪30年代,战争的硝烟弥漫在了中国的大地上,碛口人再次跟人民的军队站在了一起,共赴国难。

黄河晋陕峡谷的碛口古镇,抗战时期齐心协力支前,荡气回肠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同年九月,八路军一二零师进入晋西北地区,创建抗日根据地。当时,八路军的军需不足,条件十分艰苦,特别是进入冬季,天寒地冻,一些战士们只有草鞋可穿,消息传到碛口,人们纷纷表示,“愿尽匹夫之责”,国难当头,一场前所未有的募集和支前工作,让古镇一下沸腾了。

黄河晋陕峡谷的碛口古镇,抗战时期齐心协力支前,荡气回肠

百姓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积极踊跃,几无退缩。其中,一个叫陈晋之的商人,把库存的三百担粮食全部捐了出来,镇上的妇女也自发组织起来,通宵达旦,一针一线地为八路军做衣纳鞋。当时没有电灯,我母亲做军鞋,起鸡叫,睡半夜,麻油灯下做针线活,非常辛苦。我母亲是这样,所有的妇女当时都是这样,为八路军穿上新鞋好打仗。

黄河晋陕峡谷的碛口古镇,抗战时期齐心协力支前,荡气回肠


深冬时节,破碎的冰凌布满整个河面,瑟瑟寒风中的碛口却空前忙碌。仅仅二十多天的时间,碛口人就为八路军筹集了二十多万银元,制作了一万套棉衣,五千件棉大衣,以及更多的单衣、鞋袜、棉被和子弹袋。这些物资被运往前线,为战士们送去了寒冬里的温暖。

黄河晋陕峡谷的碛口古镇,抗战时期齐心协力支前,荡气回肠

带着碛口人的深情厚谊,八路军战士在抗日的战场上浴血奋战,克服重重困难,保卫了晋绥根据地,坚守住了延安的东大门,在之后的战争年代中,古镇人始终与国家的命运休戚与共,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从来不曾犹豫和退缩过。

黄河晋陕峡谷的碛口古镇,抗战时期齐心协力支前,荡气回肠

从陈三锡的救济灾民,到抗战时期碛口人民齐心协力地支前,我们可以看出来,碛口镇是有中华民族古老的一种群体生存的传统的,像我们在《礼运大同篇》里面讲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他不单单是独善其向身,他还有一个情怀,那就是兼济天下。历史的脚步匆匆走过,如今的古镇远离了战争的硝烟,碛口人又恢复了往日淡泊宁静的生活,深深浅浅的巷弄里,有古镇人家寻常日子中的家长里短,也饱含着润物无声的邻里温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抗战时期   黄河   古镇   峡谷   西北地区   军鞋   休戚与共   都会   商号   齐心协力   荡气回肠   镇上   商会   码头   前线   战争   历史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