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昌的归州镇,为支援三峡大坝建设,看看本地人怎么做?

分享一下我的旅行故事,今天我们去探访屈原的故乡——湖北宜昌的归州镇。

湖北宜昌的归州镇,为支援三峡大坝建设,看看本地人怎么做?

湖北宜昌的归州镇,地处巫峡和西陵峡之间,紧靠三峡最舒缓的江面。归州历史源远流长,殷商时期,归国在此建都,春秋时期,楚国从这里兴起,发展成日后的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唐代开始,归州设立州府,一直延续至今。

湖北宜昌的归州镇,为支援三峡大坝建设,看看本地人怎么做?

20世纪90年代,为了支援三峡大坝建设,五万归州人民面临着一次重大抉择。在三峡移民中,异地搬迁不容易,就地靠后搬迁困难更多。归州官庄坪村在移民过程中,先后两次就地搬迁,原来辛辛苦苦开垦出来的橘园,全部被淹在水下。归州镇居民介绍,“我们过去都是在河滩、河边上,都是平地,可以说在秭归全县都是一流的。”三峡库区人多地少,耕地严重不足,就地后靠的移民,只有把新家建在瘠薄的山梁台地上。

湖北宜昌的归州镇,为支援三峡大坝建设,看看本地人怎么做?

山梁台地是荒山,基本上挖不下去,改田改不动,只有打窝子,再移栽大树。虽然政府给了很多补贴,也出台了扶持当地产业转型的政策,但是,老王夫妻俩却很怀念曾经橘园飘香的田园生活。搬迁时,夫妻俩亲手砍光了自己的果树,如今,他们还是要用这双手,为家乡再造一片青山沃野,荒山无法开辟田地,他们就用铁钎在石头缝里,一个一个挖坑,一点点填土,一棵一棵地移栽柑橘树。

湖北宜昌的归州镇,为支援三峡大坝建设,看看本地人怎么做?

老王说,“我们开始上来搞的时候,两天做一个窝子,现在基本上要说有经验了,可以一天搞一个,全靠一錾一錾把它钉出来的。”三年开荒,三年培育,老王夫妻俩的双手长满了老茧,他们在坚硬的石头缝里,种下了三百多棵脐橙树,硬是把一片荒山变为了翠绿的果园。老王兴奋地说,现在基本上都好,现在基本上每棵树可以有个五六十年斤。因为它的价值很高。我有一棵树摘了212斤,我卖三块二一斤,卖了678块钱,我觉得通过这几年的努力,从2013年,基本上觉得是个有钱了。过去确实收入一家人一起万把多块钱,现在可以说,我们两个人合一起三四万块钱,还是过得很舒适的。

湖北宜昌的归州镇,为支援三峡大坝建设,看看本地人怎么做?

如今,像老王家里这样的果园,在库区两岸比比皆是,橙黄的果实挂满了人们生活的新希望。过去和现在的家园,隔着一片湖光,在阳光的照耀下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向大哥是归州第二次搬迁的居民。为了修三峡,他的家族20多人全部外迁,只有他留在了家乡。新归州搬迁重建后,国家为改善当地的交通条件,投入巨资修建溪河大桥,新建的大桥正好要穿过他家的屋顶,为了给大桥让路,他将面临第三次搬迁。归州镇居民向大哥说,“建房子建在这个地方,建了一个三间四层的房屋,当时2003年,花了12万多块钱,当时建这个房子,积蓄也花光了,不过房子还是建得蛮漂亮。”尽管舍不得拆掉自家的大房子,但是为了大桥建设,向大哥二话没说,很快搬到亲戚家过渡,接着又把山脚下的祖坟迁到山顶,再次叩别了家园。向大哥说,“家里房子拆了,国家要搞建设,要修公路架桥,也是为了造福子孙后代,为子孙造福,自己牺牲点儿,我认为也还是值得。”

湖北宜昌的归州镇,为支援三峡大坝建设,看看本地人怎么做?

像向大哥这样的三峡移民还有很多,在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奉献下,一座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终于建成。三峡工程创下多项世界之最,不仅把长江的防洪标准,从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守护了长江中下游两千万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确保了京广、京九铁路大动脉不现受洪水威胁。大坝的建成,大大改善上游航运,让万吨船队直达重庆。所发的清洁水电照亮了半个中国。而三峡移民们也在新的安置点,住上了更加宽敞明亮的房屋,享受着更为便利的现代设施和交通出行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21

标签:西陵峡   秭归   楚国   屈原   山梁   库区   长江   荒山   本地人   块钱   果园   大桥   移民   大哥   居民   房子   湖北宜昌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