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肠而过的益生菌

穿肠而过的益生菌

(图片来自网络)

在人体内,有无数的微生物与我们共存。2001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曾给益生菌 (probiotics) 下了一个定义:称这是一种在给宿主足够剂量的情况下,能带来有益健康的活的微生物。从此,“益生菌”作为健康食品的一员,进入了普通人的生活,就像综合维生素一样对人们来说是一个熟悉的存在。

穿肠而过的益生菌

(图片来自网络)

2008年,美国国立保健院作为国家研究的开端,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了以动物为对象的微生物研究,据说研究结果显示,体内微生物对治疗肥胖等慢性疾病有一定效果。但专家的意见是,在大众当中流传的所谓的“益生菌 (probiotics) 效应”,与假消息没什么两样。韩国国家癌症中心癌症流行病学预防研究部的金美京(김미경)博士指出,在世界范围内,没有研究结果表明,益生菌对健康有效。虽然一部分动物实验显示出肯定的结果,但所有应用于真人的临床研究都得出无效的结论。

穿肠而过的益生菌

(图片来自网络)

从外界摄入的益生菌 (probiotics) 之所以难以产生效果,主要是因为它很难在人体内定居下来,它们仅仅是穿肠而过的“匆匆过客”。人的消化系统为了分解食物,会释放各种酶,比如胃酸。许多微生物菌群之间已经形成了牢固的网络,这些菌群才是长住在消化道里的“老住户”。

穿肠而过的益生菌

(图片来自网络)

20世纪30年代,日本微生物学家代田稔发现了对胃酸持有耐性的菌株,当时被命名为“代田菌(Lactobacillus casei strain Shirota)”,也就是现在的乳酸菌。尽管被开发成乳酸菌饮料,投入了市场运作,但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它在复杂的消化系统中能够安全地“落地生根”。

穿肠而过的益生菌

(图片来自网络)

所谓的“益生菌”制造商们优先考虑的是,如何将自己已经掌握了大量增殖方法的菌株应用到自己的产品上,而不是去挖掘和生产适合人的肠道,或改善人们健康的微生物。青春双岐杆菌(Bifidobacterium adolescentis)和乳酸菌( Lactobacillus)类属于有益健康的菌群,尽管它能够在酸性的胃肠环境中生存,但并不代表在进入人体内,就能够附着在人的肠道上面。

穿肠而过的益生菌

(图片来自网络)

即使它们有一些成功地在肠道中生存和增殖了,但也因其数量太少,无法戏剧性地改变肠道微生物生态系统的整体构成。 人的胃肠中约有39万亿只微生物,而一般健康功能食品中,最多只包含区区1亿个~数千亿个菌数。按照专家的说法,喝一瓶益生菌饮料,就好比把一滴水滴进了一个水满四溢的桶里,连个泡也冒不出来。

穿肠而过的益生菌

(图片来自网络)

据介绍,在2018年的国际学术期刊“细胞”上,发表了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的一项研究,最详细地描述了益生菌的功效。研究团队将19名参试者分成两组,给其中的14名参试者提供了11种益生菌产品,给5名参试者提供了安慰剂,让他们每天摄取。他们对参试者进食前、进食中和进食一个月后,都要进行大便检查,以及使用胃镜、大肠镜、微生物枪和人体宿主转录体分析等方法,对参试者的变化进行深入观察。结果显示,服用了益生菌产品的参试者中的一半,在其肠道内有微生物定居,微生物和基因表达发生了变化,而另一半实际上与安慰剂组未见差异。这就说明,商业化产品中的菌株并不能对所有人产生相同的效果。

穿肠而过的益生菌

(图片来自网络)

在此期间累积的益生菌的研究结果,描述了在特定条件下,微生物可以对人产生某种影响。例如,对于接受抗生素治疗而产生的肠道微生物群崩溃的常见副作用,使用益生菌可以起到改善作用。还有研究表明,益生菌对于早产的新生儿的肠道疾病,以及过敏性过敏性大肠综合征的改善还是有效的。 但是在这一改善过程中,益生菌成为危险因素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在某一治疗过程中,特定的菌株出现了效果,也不能保证类似的菌株一定会出现同样的效果。 因此,今后还有很多需要通过研究来完善的地方。

穿肠而过的益生菌

特别要引起人们警觉的是,市面上的益生菌产品的菌株种类和数量各不相同,不同的人使用,可能会“适得其反”。2006年,瑞典的一位50多岁女性,因为每天服用大量的乳酸菌产品而死于败血症;在2018年,韩国也曾有过类似病例的报告。在韩国发生死亡案例的当年,庆熙大学食品生命工学的李周勋(이주훈)教授在韩国科联咨询论坛上指出,有脏器出血或者穿孔以及免疫系统衰弱的人,如果过多地摄取益生菌,很可能会出现败血症等威胁生命的感染性疾病。如果条件允许,比起食用难以预测效果的健康功能性食品,吃新鲜蔬菜或谷类更安全、更健康。

穿肠而过的益生菌

(图片来自网络)

在全球,益生菌的市场以每年7%的速度快速增长。据统计,韩国的益生菌产品市场规模在2012年为519亿韩元(约合3亿元人民币),而到了2019年,则达到了6444亿韩元(约合36亿元人民币),6年内增长了10倍以上。这种“疯狂”的热潮是基于充分的医学研究结果,还是凭借模糊的“有效性”,把“益生菌”一词进行商业炒作,耐人寻味。

穿肠而过的益生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菌株   安慰剂   败血症   乳酸菌   宿主   韩元   肠道   韩国   微生物   人体内   效果   健康   图片   产品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