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航行船舶的竞争已经悄然展开

自主航行船舶的竞争已经悄然展开

自主航行货轮的概念图(图片来自网络)

你能想象得到,在茫茫的大海上,一艘巨轮没有领航员和操舵手,就像自动驾驶的汽车一样,乘风破浪,自主航行的场景吗?事实告诉你,这一天很快就要来临了。

自主航行船舶的竞争已经悄然展开

国际海事组织 (图片来自网络)

国际海事组织(IMO)自2018年5月开始着手制定自主航行船舶(MASS)的相关制度以来,国际性的投资和技术研发大幅增加。韩国科学技术信息通信部在本月5日透露消息说,继欧洲、日本、中国等造船和海运强国之后,韩国也加入了自主航行船舶的研发行列。

自主航行船舶的竞争已经悄然展开

(图片来自网络)

早在2012年,欧洲就在完成了技术、法规和经济的可行性研究后,开始正式推行研发自主航行船舶的MUNIN项目。2018年12月,芬兰研制的全球首艘完全自主航行的客轮“法尔科(Falco)”号,载着80名乘客,在波罗的海的近海试航成功。

自主航行船舶的竞争已经悄然展开

中国首艘自主航行货船“筋斗云0号”(图片来自网络)

日本人也显示了高涨的热情。2019年10月,日本的船运公司NYK的一艘2万吨级汽车运输船成功试航。该船装有自动避障系统(SSR)。同年12月,中国的首艘自主航行货船“筋斗云0号”也在珠海的东澳岛首航成功。相比之下,韩国的研发步伐似乎慢了一个节拍。直到去年6月,韩国的海洋水产部才发表了一个“自主航行船舶开发支援政策”,并开始正式进入状态。

自主航行船舶的竞争已经悄然展开

(图片来自网络)

对于自主航行船舶的定义,尽管不同的国家和机关有所不同,但都包含了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能够感知周围的情况,并进行自主控制和航行的船舶”。国际海事组织将自主航行的船舶定义分成了4个等级。第1级,是指采用了自动化的流程及决策支持技术,属于部分功能自动化的船舶;第2级,是在搭乘了船员的状态下可以远程控制的船舶; 第3级,是即使没有搭乘船员也可以远程控制的船舶;第4级,是指完全能够根据自己的意志,自主航行的船舶。

自主航行船舶的竞争已经悄然展开

(图片来自网络)

实行船舶的自主航行,可以说是世界航运的一大革命,它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好处。首先,从理论上说,可以大量减少海洋事故的发生。美国沿海警备研发中心分析的数据表明,全球发生的海洋船舶事故中,有75%-96%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据统计,韩国在去年发生了3156起海洋事故,其中的82%是由于人的“过失”造成的。

自主航行船舶的竞争已经悄然展开

(图片来自网络)

其次,可以大大缓解海运人力不足的现象。随着全球海运业的活跃进行,海员以及管理人员出现严重短缺。国际海运会议所(ICS)发布的海运人力报告的数据显示,2015年的航海技师短缺比率是2.1%,而到了2025年,预计这个数字将飙升至18.3%。

自主航行船舶的竞争已经悄然展开

(图片来自网络)

再者,还可以大幅减少运营成本。在一般商船的运营成本中,燃料费和人工费的占比就达到了80%以上。 采用自主航行船舶,可以不再雇佣船员,能够节省很大的一笔人工开支,同时还可以缩短航运距离和时间。

自主航行船舶的竞争已经悄然展开

(图片来自网络)

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航运界对于自主航行船舶给予了很大的期待。为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国际海事组织在2020年,大力加强了环境监管标准。因此,全球的海运公司都在积极引进以液化天然气(LNG)为燃料的船舶,力求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自主航行船舶的竞争已经悄然展开

(图片来自网络)

但是要想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到2030年就要比2008年减少40%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而到了2050年,要减少70%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所以,仅靠引进液化天然气船舶是远远做不到的。采用自主航行船舶能够选择最佳的经济航运模式,可以将温室气体排放量降到最低。

自主航行船舶的竞争已经悄然展开

(图片来自网络)

当前,自主航行船舶的市场正在急速增长。市场调查机构“Markets & Markets”的数据显示,去年的全球市场规模为71亿美元,而到了2030年,预计将增长2倍以上,达到达到143亿美元。目前,业界预测,自主航行船舶的市场即使没有政府的法制、法规伴随并行,信息管理系统、平衡数管理系统、推进控制系统等各种船舶控制系统的部分自动化也将得到推进,自主航行船舶的市场也将得到发展。

自主航行船舶的竞争已经悄然展开

(图片来自网络)

专家预测,2030年之前的大部分船舶将停留在第1级的水平上。人们更倾向于在新建造的船舶上安装自主航行系统,而不是对现有的船舶进行升级改造。但是2030年以后,随着技术和市场问题以及法制法规和保险等非技术性问题的解决,真正的远程遥控、完全自主航行阶段将会到来。全球对于自主航行船舶的需求将会急速增加,以欧洲和中、日、韩等造船强国云集的亚洲地区为中心,抢占市场的竞争会变得日趋激烈。

自主航行船舶的竞争已经悄然展开

(图片来自网络)

韩国的相关专家的评价是,目前欧洲和日本在自主航行船舶的技术研发上,暂时处于领先地位,而韩国与其相比则落后了5年左右。在欧洲,挪威的康斯堡、芬兰的巴兹拉以及瑞士的ABB等专业公司,已经开发出在近海能够实现远程控制的技术,并且正在进行试航。他们的目标是,最快在2030年,实现近海的无人船舶的商用化。

自主航行船舶的竞争已经悄然展开

(图片来自网络)

虽然,韩国在尖端造船工艺上自认为能够碾压中国,但它不得不承认在自主航行船舶的相关专利方面已经落后于对方。全球注册的自主航行船舶的相关专利多达3000余件,其中的96%是在中国注册的。虽然在船舶自动化技术的相关专利中,有58%属于韩国的三大造船公司(三星重工、现代重工、大宇造船海洋),但这三家公司关于自主航行船舶的相关专利却“凤毛麟角”。

自主航行船舶的竞争已经悄然展开

(图片来自网络)

韩国造船业一直都自居全球老大,而且把中国当做主要对手。面对自主航行船舶时代的到来,他们认为既是机遇,也是危机。韩国人认为,自主航行船舶时代的造船产业的竞争,将由原来的“价格战”转向“技术战”。一直以来,在中国企业的价格竞争的压力下苦苦挣扎的韩国造船企业似乎看到了“曙光”。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的造船业进入自主航行船舶时代后,即将迎接第4次产业革命,将在环保、信息通信技术(ICT)、人工智能(AI)以及数字化转换等科技上决定胜负。

自主航行船舶的竞争已经悄然展开

另一方面,韩国人感叹自己缺乏原创技术。他们的造船业的国产材料和零部件的自给率也很低,一般船舶的虽然能达到80~90%,但高级技术的LNG运输船和海洋成套设备仅为50~60%。 例如,高附加值的“船舶位置控制系统”,也是韩国人最引以为豪的海洋船舶成套设备的核心器材,其实是从挪威进口的。现在,韩国没有国际水平的海洋器材生产企业,更没有自主航行船舶所必须使用的传感器、通信和数据分析以及遥控软件的开发企业。

自主航行船舶的竞争已经悄然展开

但是不管你是否已经准备好了,船舶实现自主航行的大潮已经滚滚而来。要么成为“弄潮儿”脱颖而出,要么被大潮所淹没,从此退出舞台。大战在即,序幕已经拉开。

自主航行船舶的竞争已经悄然展开

(图片来自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三星   船舶   自主   造船业   排放量   欧洲   韩国   温室   中国   气体   海洋   竞争   全球   图片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