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影评/书评」艺术与生活

《不朽真情》:一生执着的追求

「非典型影评/书评」艺术与生活

老戏骨加里·奥德曼演绎音乐巨匠贝多芬一生的故事。

电影之中,贝多芬问朋友音乐的意义是什么,朋友回答说,是传达音乐家的精神,贝多芬否定了这个回答,他说,音乐,只是传达了作者在那个时候、那个地点的情感。

「非典型影评/书评」艺术与生活

在这段对话中,他们讨论的音乐作品是《暴风雨》,而有趣的是,这里的解释,不仅简单而且清晰。贝多芬直白地告诉了辛德勒,他要表达的是:他曾经在约会的路上,遇到暴风雨的阻遏,他万分着急。这样也就暗示着,贝多芬是为了真爱写的《暴风雨》。

「非典型影评/书评」艺术与生活

贝多芬的音乐满是情绪,是人类可悲的愤怒、绝望和爱,它对于同为人类的我而言,有不可言说的力量,它会击碎你的回忆,会抽离出你和贝多芬最相似的部分,仿佛让你此刻去经历一场狂风暴雨,还有一场无人知晓的失恋。

电影里贝多芬的信就像一首美轮美奂的诗,表达着的东西和他的音乐如此相似。

你一定会不自觉记住他浪漫的低喃:

How much you love me,

I love you more.

Never hide yourself from me.

「非典型影评/书评」艺术与生活

贝多芬的音乐抵达了人性最本质的样貌:爱恨交融,矛盾荒谬。很多评论者因它们不像巴赫或莫扎特的音符那般神性环绕,亦或是因为他和自身无所区别的人性,而忽略了他的暴怒和他疯狂饱满的情绪里激荡真实的美。

贝多芬是放大了的我们,是不可一世的巨人,更是我们情绪最完美的诠释者。

《月亮与六便士》:放弃“一切”的追寻

简介: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银行家查尔斯,人到中年,事业有成,为了追求内心隐秘的绘画梦想,突然抛妻别子,弃家出走。他深知:人的每一种身份都是一种自我绑架,唯有失去是通向自由之途。 在异国他乡,他贫病交加,对梦想却愈发坚定执着。他说:我必须画画,就像溺水的人必须挣扎。 在经历种种离奇遭遇后,他来到南太平洋的一座孤岛,同当地一位姑娘结婚生子,成功创作出一系列惊世杰作。就在此时,他被绝症和双目失明击倒,临死之前,他做出了让所有人震惊的决定…… 人世漫长得转瞬即逝,有人见尘埃,有人见星辰。查尔斯就是那个终其一生在追逐星辰的人。

「非典型影评/书评」艺术与生活

著名的关于追求梦想和现实枷锁的小说,但却被指责“三观不正”。小说中对主人公的极端化的塑造引起了许多人的反感。主人公查尔斯在一部分读者眼中是个执着追求梦想的人,戳中了无数人的痛处又实现了无数人期望的人生。但他所谓的“放弃世俗”与真正的艺术家们的献身似乎并不能相提并论。这部小说在写作当时并且现在当然也仍具有引人深思和共鸣的地方,但在如今人们的思想观念下,与《不朽真情》这样的电影放在一起来思考,或许又能产生不同的理解,对于艺术和生活,对于梦想和现实,新一代人都有着时代映射下的不同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加里   巴赫   莫扎特   贝多芬   便士   月亮   暴风雨   影评   非典型   主人公   星辰   书评   执着   情绪   梦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