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余可控的时间里,你可以通过做什么最大限度提升自己的价值?


业余可控的时间里,你可以通过做什么最大限度提升自己的价值?

​业余时间里,我的工作主要分做两大块,总的来说,是两句话:保持最自然的写作,保持最大量的阅读。


保持最自然的写作:所谓最自然的写作,就是一种不需要大费周章事前构思、资料搜集的写作,所有需要的内容都在脑子里,倘有需要的资料也不是临时搜集拼凑的,而是藉由联想而去复习的,我在知乎时期初期的写作,就是这种模式。这种自然的写作会让文字有更多的个人魅力,让我可以发挥自己的幽默特质,文字也彰显出魅力、真诚,内容也为我所可控。


后来到了公众号时期,有一个为了写文章而写文章的过程,深度也确实写出来了,但是往往有了理性、全面,但是让个人魅力消失殆尽,原因就在于,我变成了一个处理文字的机器,我不喜欢这种写作模式,它不具备自然写作的任何优点——耗时多、文字僵硬,这让我无法享受文字。


在哪里进行写作?


我在知乎进行写作,每一篇要求在2000字以上。我现在的模式是,我要求自己在知乎进行写作,那些问题很接地气,可以让我至真至诚的说出我想说的话,我以后要把知乎变成内容创作的发源重心,而不是公众号——这么做,对两者都有益处。


先说说之前的情况,我来了公众号之后,经常因为阅读量的问题而受到困扰,经常会觉得公众号写的东西就得是定向写作,就得写跟学习相关的东西,而且要写出深度来,这些要求让我感到苦恼,另外,因为公众号是封闭式的,经常因为一个标题取不好就造成阅读量下降,这导致我在公众号写作体验不好,总的来说,就是我对公众号看的过重了。所以我得把它看淡一些,要当自己知道,即使你没了公众号,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更不要因为公众号而造成了你写作题材的限制。

于是我就想回到知乎,回到以前那种自由的状态,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然后也不需要注意那么多错别字,写完就可以用最自然的状态发表,然后我可以定期的把知乎的内容进行精修,会根据网友的评论进行修改,最终同步到公众号来,所以大家可以在公众号看到最完美的作品呈现。


更看到现在公众号改版了,更新频率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我会希望自己做到一周3次+的更新频率,头条会尽量放跟公众号定位相关的内容,其他内容会放到次条之中。

如此的重心转移之后,我解除了自己的心理负担,知乎会得到不断的更新,公众号有可以沉淀到精修版的内容,它的更新频率会更高,各个平台的价值都得到增长。

最后再提一点,就是以后公众号的文章标题,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它都会是一种朴实的模式,你看到什么样的标题,你进来就是什么样的内容。


说实话,公众号的读者是最难捉摸、最难讨好的,那我就不去“讨好”了,太累,还不如把时间拿去做更多的自我提升,然后输出更实在的内容,让自己具备持续输出高质量内容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能说一些具体操作吗?


进行公开写作,其实我们都想获得影响力,都想让更多人看到自己写的内容,别不承认这一点。


从这个角度出发,第一,你得学会在知乎挑选题目——挑那些回答了之后,有可能会让热榜的题目,但前提是自己能够回答的了的问题。


第二,你写完文章之后,先不要在知乎发表,而是拿到今日头条发表,在那边获得原创标识之后,原创文章可以参与头条的青云计划——中奖概率是一个谜,我了解到一个女生很会跟编辑搞关系,因为中奖率特别高,对于一般人,我只能说要多尝试。

我也中过,好歹也是300元,并且有时候可以获得流量推荐,对于你创作的内容,这也是一个良好的刺激,因此可以把内容改编成头条模式,标记原创首发发布之后,再来知乎发布,这样就多一个刺激渠道。


要说的就是这两点吧,其他有疑问的,大家也可以再提。


保持最大量的阅读:所谓最大量的写作,它就是写作的补集,我希望它最大量的占据除了写作之外的所有可控时间。


这个时间里,我要去进行阅读,进行笔记式阅读,也即在阅读的同时一定伴随着笔记,笔记的内容是我的感想、我的思考、我的启发,而这些可以当作一种卡片的形式发布到朋友圈里。我认为我的朋友圈一天至少可以容纳5条+的动态,而之所以要发布到朋友圈,那是因为,这可以让我可以跟别的读者进行鲜活的对话,增进我对内容的理解——而这些内容的整合,又可以发布到豆瓣书评之中,这是另一个世界的内容生态了。


强调一点,就是我所做的这些笔记,以及阅读的这些内容,我不能刻意要求它们可以产生作用,阅读完,笔记写完,那就放在那里,等待被周期性的复习、被重新补充笔记,但我不会要求说,我阅读了什么书,做完了什么笔记,就一定得用到什么文章的写作之中,因为我知道,一旦我带着这样的阅读心,我就会不由自主的进行功利式阅读,这对我认知系统是很不利的。


比如,我希望自己阅读内容可以用到自己写的学习方法论写作之中,那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直接去阅读那些学习类的工具书,因为这样的效率是最高的,但长此以往,就会严重的造成我的偏食,造成认知的狭隘。


我把写作和阅读当作是两码子的事情,写作的时候,可以因为自然联想到阅读过的内容而去使用笔记的内容,但我不会反过来要求自己。


写作是输出项目,笔记式阅读是输入项——那是否除了写作之外,我就只能保持阅读了呢?


其实不是的,在我的时间分配原则之中,实践永远是大于文字阅读的,比如我有线下的活动,我一定去参加活动,而不是在家读死书,如果有课程,那我也一定会去参加课程。


在我的价值排序之中:与人深聊>>>线下课程>线下讲座>城市活动>旅游>从书本摘取出来的实践项目>>阅读。

你可以看到,阅读是最末位的项目,它并不是优先项。

很能很多人不知道「从书本中摘取出来的实践项目」是什么,提一下,就是在阅读的过程当中,我会在电脑中打开一个「从书本中摘取出来的待实践项目」文档,每当我看到可以用于现实,让自己实践起来的项目,我会把它记录下来,编撰成条,排在文档中,这些东西就可以在日常去检验、去实践。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9

标签:周章   时间   美文   书本   限度   可控   频率   公众   东西   自然   魅力   课程   模式   文字   价值   笔记   项目   内容   文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