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已经大变了,老年父母怎么办?

经常听到周围有老年父母说的很悲伤的一句话:现在孩子变的我都不认识了。网上关于老年父母和子女的关系问题的讨论也应了这句话。

子女变了:不是变的越来越善良了,而是越来越冷漠无情了;不是越来越亲近了,而是越来越疏远了;不是越来越理解关心父母了,而是越来越嫌弃不尊重不管不顾了。总之,变得自私自利无孝心了。

连父母都不认识自己的孩子了:自己过去的教育没有一点存在感了;自己的影子已经颠倒了;孩子对父母也有价值和利益的势利考量了;儿女没有感恩的心了即使做了父母也不知父母恩了;大方大手对待有用的外人对父母却计较算计;对自己的孩子、宠物爱心爆棚,对父母的爱心拿不出万分之一,……不胜枚举。

子女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一是天变了,世道变了,这个社会越来越不一样了。中国式的孝道不讲了,西方的感恩比东方的孝顺受推崇了,理论是:西方的感恩是向前传递的,是泽被后人的。而东方的孝顺是向回看的,讲的是报答。“感恩”讲究的是一方给予另一方回报,双方是平等的。而“孝顺”讲究是无条件的,是没有底限的。更有甚者,在影视作品中,用个别愚孝的家庭案例对大多数的天下父母予以声讨谴责,对孝顺的行为给于指责和批判。子女对孝道传统缺乏认同感,对父母的缺失敬畏感恩之心。二是价值规律也延伸冲击到了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上了。因为现在和未来,人所有的忠诚,都在演变对价值的忠诚。不要指望有人无条件的对你忠诚和付出,除非你这里一直都有他想获取的价值。一旦你身上价值消失了,不仅时代会抛弃你,你身边人也会抛弃你,亲情/合作/恋爱/婚姻都是如此。所以,你要想在子女眼中有存在价值,必须能创造价值,有这种可怕的价值观导向,如果你不是马云、王健林、李嘉诚一类的富豪大咖,你还指望孩子对你有孝心和善行?三是当下社会缺失了孝敬父母的约束环境。舆论导向对孝敬父母的道德与行为不利,行政与法律手段只是适用特殊的极端的情况和案例,加上“家丑不可外扬”的传统思想,孝敬父母已经不是良好的社会风气和家风,没有光荣和羞耻的影响,没有福报的信仰,全凭子女个人的素质和良心发现,父母变成弱势群体,被动一族,听天由命。

子女变成这样,父母有没有责任?有,子不教,父之过,但有阶段性。在儿女没有成家立业前,父母是子女的导师和榜样,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影响。当子女走上社会开始工作,或结婚成家开始新的生活后,父母的影响就很有限了。当父母进入老年后,对子女讲话基本上没有用了,父母和孩子的位置发生了倒置,如果没有子女需要的能力,不符合他们的心理预期和利益期待,就是不合格的父母,你们在子女心中和其他人差不多,只是一个生物学上的血缘关系,他们对父母不好,你能怎么样?

其实,从1993年以后孩子们就开始不一样了。原因是1993年中国取缔了粮票。在中国这样一个国家里面,取缔了粮票意味着什么?我们吃饭不愁了。当一个民族吃饭不愁,我们会愁什么呢?我们的需要开始变得不一样了,人对人的需要不一样了,家长对孩子的需要不一样了,社会对人的需要不一样,人对社会的需要不一样了。所以,当今的孩子是怎么回事?当今的孩子是什么人?我们要从本质上去把握。所以九零后的家长要充分注意:当今的孩子背负着沉重的情感负担;当今的孩子对话语权要求很高;当今的孩子知识面宽广;当今的孩子都很善良;当今都市孩子现实感非常弱;当今的孩子对个性化生活要求非常高;当今的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家长要控制他一生,还需要他有一种迎战困难的自控力。

其实,爱是一代一代向下传递的,当代家长遇到的问题,50~60后的家长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也遇到过,有的比现在的问题还复杂。所以,人生很短暂,转眼到老年,年轻的父母怎么对待你自己的父母,可能他们的今天就是你们的明天。

时代在飞速发展进步,子女变化很正常,不变才成问题。可是令人担忧的是,西方的单边思维对年轻一代的侵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是变得越来越和谐,子女变的越来越冷眼,好的传统文化的根被拔掉了,新的进步的好芽还没有发出来。我心永远向明月,怎奈明月照沟渠,不孝的社会现象,伤的是当代父母的心,累及的是一代年轻人。

回到主题上来,子女已经大变化了,老年父母怎么办?

首先,与时俱进,转变观念,端正心态。年轻人讲,愚孝是无数家庭痛苦的根源,什么叫愚孝?即孩子会不惜牺牲自己、配偶和孩子的利益,而一味地对父母做出极大的牺牲。试问,现在符合愚孝标准的子女有多少?老年人要明白,愚爱,也是错位的爱,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愚蠢。一辈人有一辈人的责任和义务,不要越俎代庖,不要自作多情。对成年子女没有底线的帮扶,就是愚爱,换不来感恩的孝心。要明白,父母把自己的日子过好,就是对孩子的最大支持;孩子把自己搞好,就是对父母的最大安慰。要看清楚,孩子好了不一定和父母有关系,孩子不好肯定父母心不安。父母希望孩子孝敬自己,首先要端正心态,做文明宽厚的老年人,安排好自己的生活,有智慧搞清楚和已经改变了的子女如何相处相处,把命运的主宰权握在自己的手里,微笑向暖,坐看流年。

其次,资本不雄厚,资源已枯竭,资产不殷实的老年父母,要根据子女的条件和表现,规划自己的养老前景。要有界限的和儿女相处,有底线的帮衬孩子,救急不救贫。应该预计到,今后对养老托底的是政府,是社会,是挚友,是自己的现金流基础,不会是子女,大多数的子女都不具备为父母养老托底的能力和心机。

第三,经济条件不好,靠微薄养老金度日的父母,可以依托子女但不能依赖子女,苦日子苦过,没有看别人颜色的烦恼总是要好的多。

不管世道千变万变,唯一永远不会变的是父母对孩子的爱。反过来,不应该变的应该是子女对父母孝敬的良心和有限的爱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子女   老年   父母   孝道   粮票   孝心   美文   儿女   忠诚   当今   爱心   家长   价值   关系   孩子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