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44《马克思主义与历史学:一种批判性的研究》——里格比(2)

第二部分 生产力决定论:一种批判和一种替代性理论

第六章 生产力决定论和功能解释

1、在功能解释中,特定形式的社会行为是根据该行为所造成的结果来加以解释的,这些结果有益于现存社会组织的存在和发展

2、社会生产力解释了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关系依次决定社会的政治和意识形态上层建筑的性质。

第七章 生产力决定论:一种批判

1、如果竞争和追求剩余劳动最大化的内在动力能够使技术创新成为合乎人们愿望的东西,那么雇佣劳动力和私人资本所有权的存在,以及对资本投入生产过程不施加任何限制,将使创新具有实际的可能性。

第八章 生产力决定论:一种替代性理论

第三部分 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基础和上层建筑

第九章 基础和上层建筑:定义和决定关系

1、在一个建筑物的地基被构建好之前,它的上层建筑是不可能拔地而起的;类似地,必须将经济基础的变革作为新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形式产生的前提。

2、国家的积极作用表现在它有能力阻止经济沿着某种路线发展,并有能力为它规定另外的路线。

第十章 生产方式:“基础”的多样形式

1、马克思认为,一个“真正”的国家是以牺牲大多数人的利益为代价来维护少数统治阶级利益的。在这种意义上,即使是民主共和国也不过是资产阶级的专政,即一个特定阶级进行的政治统治。无产阶级专政要比资产阶级共和国更为民主,而不是更不民主,因为它鼓励民众参与政治事务

2、一旦资产阶级的抵抗被最终挫败,对经济进行改造以使它为了社会需求而进行生产的工作完成,那就不再需要有任何政治权力凌驾于民众之上,国家将走向消亡。这一阶段将为社会生产的较高级阶段(“共产主义”)准备条件。在共产主义阶段,个人将不再是按劳分配,而是按需分配。当然,这将包括把社会财富再分配给那些最需要的人。社会仍然需要满足生产者直接需求之外的剩余,以防备灾祸,以维持和扩大产出水平,以及供养那些从事行政管理和社会服务的群体。因此,社会主义不是根据缺乏剩余劳动,而是根据社会对剩余的占有方式来加以界定的。

第十一章 政治的上层建筑

第十二章 “意识形态的上层建筑”

1、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所有这些体系都是以本国过去的整个发展为基础的,是以阶级关系的历史形式及其政治的、道德的、哲学的以及其他的后果为基础的。

2、在竞争的商业世界,成功或失败并不取决于一个人的活动或才智,而取决于他不能控制的各种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里格   决定论   剩余劳动   批判性   上层建筑   生产关系   共和国   历史学   资产阶级   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   美文   生产力   民主   形式   体系   阶段   政治   基础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