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下草虫鸣

(来自汉风悦读)

文|张弦

以前读《诗经》,读到《国风·豳风·七月》时,看到“七月在野,八月在宇 ,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这样的句子,不由得反复吟哦,画面也顿时浮现在眼前 :在一片寥廓的原野上,月明星稀,有风拂过田畔地头,远远地,有蛐蛐儿在田野歌唱。从炎炎夏日的夜晚开始,那歌声越来越近,越来越近,到了秋凉的十月,大家关门闭户,室内一灯如豆,突然,床下传来了熟悉的蛐蛐叫声……

当我写到这,凝神的刹那,却恰恰听到窗外传来几声蛐蛐的叫声。

连续多日的大雨,不过刚刚停歇了片刻,这些虫儿就迫不及待地叫起了秋天,给这静谧的夜晚,平添了几许雅致和风情。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王维在一个秋夜里写下了这样的句子。在那些或疏或急的秋雨里,熟透了的果子从枝头坠落。“啪”地一声,落在小径,落在草丛,一切又复归静寂。

凉意渐浓,秋夜变长。一千多年前的摩诘居士灯下独坐,室外雨声淅沥,室内灯烛摇曳。就在这样的寂静里,秋虫的呢哝之声如天籁一般响起。

一室、一人、一灯、一几、一案,室内虫鸣几声,室外秋雨如线如注。几许禅意,几多空寂。可是,就在这样的场景里,却分明有一些悠远深邃的东西慢慢地浮了上来。

也喜欢这样的时刻,在连绵的秋雨里,在寂静的暗夜里,在如水的清辉笼罩下,或饮一杯热茶,或捧一卷闲书,或呆坐冥想;或一个人,或两三人,灯光盈盈满室,时光似乎静滞了,这时候,鸟儿也都睡了吧?草虫们却不肯睡,一声声地唱着或许是生命里最后的欢歌。

犹记得小时候,在外婆家的葡萄架下,外婆摇着蒲扇,给我们讲的那些故事。其中有横湖蛙鸣的故事,内容早就不记得了,可横湖的荷花、横湖的蛙鸣却深深地烙印在了脑海里,直到上了高中,秋天走过那座桥,经过那湖,都觉得那一池的荷和蛙鸣就像老熟人一样,仿若从来都认识,从来都不曾远离。

如今,横湖早已不在,空留一座无水的桥,想必也没有阵阵蛙鸣了,而亲爱的外婆,也作古十余年了。

还是喜欢静夜,就像此刻,手边是刘亮程的《一个人的村庄》,他的文章,冷峻,看似诙谐却有着锋利的刺,可以让人痛,让人思考,也让人沉静。

他说,一年一年地听着虫鸣,感到了小虫子的永恒。而“我”正在世上苦度最后的几十个春秋,没有叫声。

人活一世,亦如草木一秋。人有人的一生,虫有虫的一生。不一样的一生,一样的历程。

桌上玫红色的水晶草在灯光下更显蓬勃,疏枝碎花,不张扬,却自有其美。生命,理应如此,不卑微亦不嚣张。

从生命的角度而言,并没有谁比谁更高贵。正如这凉意笼罩的秋夜,我们和虫鸣能和谐共生一样,原本都是自然界的一员,我在,虫在,花在,大家都在。

泡一杯茶吧,就学林清玄,用菊花煮竹叶青,没有月光可以下酒,就趁着雨声就茶。看花在水中沉浮,看热气在空中氤氲,看水的碧色澄澈,嗅茶的清涩微香,品一口,让那液体从唇齿之间滑向肺腑,所经之处,绽放人生的苦涩和甘甜。

或者,听一段音乐。有字的歌,比如民谣,那些声音低低的,就如有人在耳边诉说着大街小巷的寻常故事,故事里那个有着苍白脸色的女孩后来去了哪里?那些曾经如浮萍聚散的人们呢,最后都落脚何方?

或者无字的歌,比如那些轻音乐。什么都不说,又似乎什么都在说,思绪可以在乐声中自由驰骋,翻飞飘荡,也可以凝结在一个点,久久回望。

抑或,铺一张纸,提笔写几个字,写什么无所谓,重要的是在那一勾一画中凝神沉思,在笔画的起落间排空那些令人烦恼的事情或者情绪。

其实,不必刻意去找寻事情做,也不必刻意找寻话题说,这样的夜里,不说话,放空,就已经十分美好。


灯下草虫鸣


灯下草虫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草虫   竹叶青   关门闭户   蛙鸣   蛐蛐   秋夜   凉意   雨声   美文   秋雨   室外   叫声   句子   外婆   室内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