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野菊花

三十多年前,每到晚秋,金黄金黄的野菊花便出现于故乡豫西的伏牛山山野,在日渐寒冷的风中摇晃颤抖。那杆是细的,叶是稀疏的,花儿是瘦小的;被人踩倒了,只要不折断仍会活着;被牛羊啃去花朵了,只要根在仍能于次年春天长叶、秋天开花。当暖暖的秋阳照过来,野菊花们便欣欣然闪着金光,老远就能望见,为这一方穷乡僻壤添了一抹亮色。

爷爷蹒跚着上山,采挖野菊花,移栽进家里的小院子,用破烂不堪的盆盆罐罐装着,摆在院中的石台上,人一进来便可瞅见,这小院落就生动起来。那时的爷爷已近八十,驼背,瘦小枯干,花白山羊胡子,恰似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爷爷出生于清末,读过私塾,识文断字,因而长了文人气质,有情调,非是一般山野村夫。他老人家也晓得这野菊花的功效,有谁家头疼脑热,就听他说:

“弄点儿菊花儿熬熬喝吧!”

爷爷跟野菊花的影像永远定格在我幼小的心灵最深处。

二十多年前,我时常去九江公干,惊奇地发现,这片古称柴桑郡的地方,秋天到处都长着野菊花,在道旁、在田边、在小丘、在江畔……。细细地看了,此地的野菊花,与故乡的差不多,只是生在南国,不乏水汽滋养,故而显得肥厚旺盛,色泽愈加明艳,一片片地长着,煞是夺人眼目。我忽而想起东晋陶渊明来,他当年即居柴桑,爱菊,宅边遍植菊花,并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霎时悟道,这是刚直不阿的陶公喜爱过的菊花呀,穿过千年风霜雪雨,生生不息繁衍至今。走在这开满野菊花的土地上,感觉自我的灵魂也净化了。

父亲退休后,住在老家小镇,有闲了,便开始侍弄起花草,种有牡丹、月季,当然还有菊花。他培育嫁接各种菊花,产生出新的品种。父亲随爷爷像,极瘦,不过他培育的几乎全是开出硕大丰满富态花苞花朵的菊花,令人赞叹。除了自家观赏,父亲还在赶集的日子端出几盆,摆到街边;旋即吸引住过往男女,中有一位老者对父亲佩服之至,与父亲攀谈交流,切磋养菊技艺,久了二人便成朋友。秋尽冬来,父亲将菊花搬进屋里,屋子并无暖气,也很冷,但花儿们能坚持住,直到春天花落叶出。我回来过年时,躺在花房里,闻着淡淡的菊香,不禁忆起逝去多年的爷爷和他的野菊花。

在都市里,极难见到野菊花,往往见到的是秋天各处搞的菊展,那都是经过园丁专业培育出来的品种与造型,精美华贵;但总觉这些菊花少了自然天性,亦不耐久,展览结束人散去,花儿们也耐不住寂寞,耷拉脑袋……

我因念着野菊花,于是跑到花卉市场,买了一盆瘦菊,开着小花那种。春天里放在阳台上,长出了叶子,很是茂密;可没多久,叶子上生出小小的蚜虫,越来越多,想尽各种办法来杀,但总也不行,最终只得咬牙丢弃。

这个秋天,我又怀想起野菊花。她是坚韧清廉安详之花,走过春夏到秋日开花,除了赏心悦目,还能清热解毒安神。在与爷爷、父亲相处时,我亦时时感到他们的平淡祥和低调,他们总宽容劝解别人的抱怨烦闷和怒火……。一个人饱经风霜到了暮年,都或多或少渐生出野菊花的品格,这是多么可贵!

2017.10.21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石台   园丁   识文断字   菊展   刚直不阿   瘦小   金黄   美文   故乡   菊花   花朵   花儿   散文   爷爷   秋天   父亲   春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