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走游的断想(三则)

内蒙古走游的断想(三则)


图/文 云鹤在野


这次到内蒙古走游,不仅是身体放飞的旅程,也是心绪净化的历程。在内蒙听到了这样有悖常理的三则故事,不免联想翩翩,拉杂写来。


其一

蒙族人从小被告诫,不许偷盗别人的财物,但允许去争取抢夺回来那些被偷盗的财物。被别人殴打了,不许哭鼻子回家委屈告状,但允许怼回对方打上一仗。


这样的规矩,似乎与我们历来提倡的“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君子动口不动手”美德贤哲大相径庭。


但是,让我们静心反思一下,发现这样的规矩,大大胜过唯唯诺诺,安安稳稳,不敢争斗,怯于还手的懦夫法则。


蒙古民族向来是彪悍争胜的民族,不屈于大自然暴风雪的恶劣险阻,同样也不屈于强暴外族的欺凌蹂躏。这种顽强不屈的战斗性格,就是从小培育养习而成的。这对我们成人的为人处世不无深刻的启迪意义。


其二

嫁出的女儿泼洒的奶。蒙族女孩出嫁前,会很用心地侍奉父母,还饱含深情地为母亲梳理发辫,因为女孩子知道,此去一别,再也不会回返娘家了,所以要抓紧关键时刻多多报答养育之恩。


蒙族人女儿出嫁,会向草原泼洒一盅奶茶,既是祝福女儿幸福吉祥,也有与女儿由此分别,再也难聚的蕴含,犹如泼向草原收不回的奶茶。


蒙古族是游牧民族,以放牧牛马羊群为生计,因而,终身追逐草场和水源,没有固定的居所。哪里水源充沛,牧草肥美,就驱赶牧口往那里去安置帐蓬为家,春夏秋冬,四处为家。新嫁的娘家如此,新娶的夫家亦是如此,在广袤无垠的大草原上,居无定所,犹如蓝天飘逸的白云一样,各奔东西,杳无音信。


这里,虽然说的是过去信息闭塞时代的情形,但即使在电子信息时代的当下,未尚还是现在的现实。我们这次在辉腾锡勒大草原的腹地深处黄花沟,住宿过一夜蒙古包,半夜冷醒不说,手机信号还极差,断断续续,与外界联系十分困难。


当然,现在比过去肯定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山水阻隔,草甸起落,沼泽遍布,没有路径,这是现实!牧人家之间虽有可能借助GPS或北斗星定位搜索,但常常是勉强闻声,难得唔面,行路难啊,草原行路更难!


这里不妨借用杜甫的诗句“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来形容此情此义最应景。人生分别辞离,动辄不再相遇见面,就像西方的参星和东方的商星一样,此出彼没,无缘汇合。所以,我们要珍惜亲缘,珍惜亲情,珍惜难得的聚合,珍惜犹如天上星星罕有的轨迹交叉机会!


其三

生时漂泊,死不留痕。蒙古族人家,终身在蓝天下的大草原上放牧生活,与家人为伴,与牛马羊为伍。有生之年,四处安营扎帐。老去残年余生之后,溘然长逝人世。


蒙族人的丧葬方式是野葬,葬仪十分淡然,将老人的遗躯置放在马车上,任由马儿驶向野花丛中的草原深处……什么时候遗躯颠落,颠落后被草原什么野狼吞噬,都得等识途老马归返后,再循车辙去就地掩埋吞噬剩余的白骨。遇到野狼不吃的遗躯,蒙族人称之为野兽也不食的”臭肉”,就地挖坑埋了。所有掩埋尸骨的地方,都不留标记,了无痕迹,茫茫草原,便是归所。


在蒙古族人看来,人的生老轮回,就像草木枯荣,就像牛羊吞食牧草,就像人类吃食牲口,也像牛羊粪便施肥牧草生长,也象草原上的人死后喂食野兽。在大自然中,天地人畜草木水土,相生相克,流转轮回。


闲暇时候,我不免会念想,藏民有天葬分食给秃鹫的习俗,蒙人有野葬喂食给野狼的习俗,这些民族的习俗,其实比汉民族“厚葬薄养”的习俗更合乎天理地义。人,不过是大自然的一粒尘埃,来也勿勿,去也勿勿,谁都不是盖世英雄,谁也主宰不了世界,生死轮回依然,物质能量不生不灭……


图1辉腾锡勒草原凌晨

图2成吉思汗陵

图3小昭寺喇嘛

图4夏尔其其格敖包

图5内蒙古博物院

图6库其布响沙湾

图7黄花沟

图8敕勒车

图9乌兰察布苏木山

内蒙古走游的断想(三则)


内蒙古走游的断想(三则)


内蒙古走游的断想(三则)


内蒙古走游的断想(三则)


内蒙古走游的断想(三则)


内蒙古走游的断想(三则)


内蒙古走游的断想(三则)


内蒙古走游的断想(三则)


内蒙古走游的断想(三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1

标签:内蒙古   苏木   蒙古族   黄花   蒙族   蒙古   牧草   牛马   断想   野狼   美文   习俗   大自然   草原   珍惜   女儿   民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