扪虱噱谈再续篇

扪虱噱谈再续

撰文 云鹤在野

上次那篇文章(《有虱子咬说明有人味》——扪虱噱谈),是个很心酸的笑话故事。发上网后,却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围观。新城学子老师说,“在北方的知青都有捉虱子这样的经历”;神仙大姐说,“文革大串联带来一身虱子回家转”;一舟老师也说,“我没下过乡,却在‘文革’徒步串联期间与‘老白虱’有过零距离接触”;李兰老师说,“当年我弟弟下放在东北经过我们家,我领教过”;七旬翁朱教授最风趣,说“那时称‘老白虱’为‘革命虫’我们下陕南山区大炼钢铁时,也有过遭遇”……

其实。扪虱夜谈,一直被文人雅士视为风雅至极的闲趣逸事。古时的文人大概都很落拓,很不讲卫生的,所以,身上生了虱子,居然成为一件显摆意趣的雅兴寄托。

最最矫情的,莫过于魏晋时期那帮自视清高倜傥的名士雅痞,崇尚庄子学的齐物而观、畸人侔天、愤激嫉俗等观念,还不断以身作则地推崇弘扬,形成了独特的魏晋名士风度。他们放诞不羁、终日清谈、闲适散漫、好翻白眼。一整就如阮籍那样极端,裸身解衣,自诩以天地为衣被。谁若是撞见了,就责怪人家,你怎么随便闯进我家门里来啦?

据说魏晋名士们都经年不沐浴身子,也经年不换洗衣服,走到哪儿卧榻到哪儿。更要命的是,这些名士高人在谈诗论文之时,谈锋甚健之际,却不经意地从衣襟里抓出几只虱子,放在坐席下,啪啪地摁响助兴!

行文至此,笔者不禁毛骨悚然,头皮发麻!而据说,那才是魏晋七贤这等名士风度的体现,也是十分风雅的感受!你我这样的等闲后辈,焉能感同身受,自然也不可能体验其快感妙兴。魏晋名士的做派也真叫人难以仿之效之。

说来,就如老朱教授所说的,那个年代将“老白虱”称作“革命虫”,好像劳动人民就命该生虱子,否则,就没“人味”,就不“革命”了。其实,我见到有篇文章介绍过,这样的传统,早在延安时期就有了。据说,那时的条件很差,革命者生虱子是常有的现象,阳光下,窑洞前,一边谈论着民族的前途命运,议论着马列经典,一边伸手到粗布棉袄里探寻作痒的“革命虫”,噼啪作响,扪虱而谈。

说到历史,史上也有类似的扪虱记载。东晋时咸阳的王猛,“博学好兵书”,“气度雄远”,隐居华阴山,“怀佐世之志,希龙颜之主,敛翼待时,候风云而后动”(《晋书苻坚载记下》)。一次,与东晋朝廷名将恒温纵论天下,王猛披着旧袍子,一边摸索着旧袍子里的虱子,一边侃侃而谈世事时政,旁若无人。使得一代名将恒温也不得不敬重王猛的脱俗风度和气质才华。王猛却谢绝了恒温赐赠车马,“拜高官督护”的好意。后来,前秦皇帝苻坚在即位前,有人介绍了这位扪虱而谈的王猛,两人结识后,意气相投。王猛对朝廷军事政治上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苻坚感慨地赞叹“若玄德之遇孔明也”,就像刘备遇见了诸葛亮。呵呵,一身虱子的“诸葛亮”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陕南   晋书   华阴   人味   袍子   虱子   东晋   名士   魏晋   风雅   朝廷   恒温   名将   文革   美文   风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