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岁男孩网游花掉妈妈半年工资:孩子沉迷网络,这一点父母要知道

8岁男孩网游花掉妈妈半年工资:孩子沉迷网络,这一点父母要知道

孩子充钱玩游戏,这样的事屡屡发生,令人唏嘘。

近日,商丘一三年级男孩,沉迷王者荣耀,短短四天时间竟刷了1.5万元买皮肤,而这是他妈妈近半年的收入。

“那些皮肤太帅了,实在忍不住。” 男孩很坦率地说。

8岁男孩网游花掉妈妈半年工资:孩子沉迷网络,这一点父母要知道

妈妈坦言,在买零食时,告诉过孩子支付密码,但没想到孩子会这样做。

很多网友表示,孩子小,分辨能力弱,是父母监管不到位,让孩子知道了支付密码。

但不让孩子知道密码,就可以“堵”的住吗?

前不久,一名12岁的孩子玩游戏,竟然前后充钱二三十万。

为获取密码,小小年纪就动了歪心思。他用胶带提取了妈妈手机上的指纹,然后反复尝试,成功解锁了密码。

妈妈怎么也想不到,电影中的情节竟然会发生在自己家。

8岁男孩网游花掉妈妈半年工资:孩子沉迷网络,这一点父母要知道

如今,网游成了很多家庭的头号杀手,很多父母视其为洪水猛兽,千方百计把孩子隔离开来。

但现在是信息时代,不可能完全屏蔽网络,父母也大可不必“谈网色变”,与其一味地去堵,不如智慧地疏导,还是要放平心态,让网络助力孩子成长。

01

盲目阻止,造成亲子关系失衡

为了阻止孩子玩游戏,父母可谓煞费苦心。

看到一个国外视频,爸爸为了教育沉迷游戏的儿子,当着他的面,砸碎了游戏机(XBOX)。

看到破碎的游戏机,孩子躺在床上痛哭流涕。爸爸再次走进孩子时,孩子狂怒不已,对着爸爸声嘶力竭的吼到:“走、走开!”

8岁男孩网游花掉妈妈半年工资:孩子沉迷网络,这一点父母要知道

原来爸爸只是想吓吓孩子,刚刚砸碎的是个坏游戏机。知道真相后,孩子依然情绪激动,痛苦地喊着:“你骗了我!”

然而,另一位爸爸却来真的。

这位美国爸爸,为了惩罚沉迷游戏的孩子,强迫儿子亲手砸掉游戏机。看到儿子不忍下手,爸爸索性自己搬起石头砸了两下,又开车反复碾压,直到游戏机彻底损毁。

8岁男孩网游花掉妈妈半年工资:孩子沉迷网络,这一点父母要知道

看着碎了一地的游戏机,孩子强忍泪水,一脸痛苦。

生活中,这样的父母大有人在,他们把网络视为孩子学习的头号公敌,为了阻止孩子上网,强制没收手机,删除游戏,断掉wifi,各种惩罚措施轮番上场。

但即便这样,也只是管住了孩子的行为,却管不住孩子的心,甚至还会导致亲子关系恶化。

最近,中国社科院等机构发布的《青少年蓝皮书》,整理了孩子最不喜欢家长说的五句话,其中一句就是:

不许看手机/不许看电视/不许玩游戏。

8岁男孩网游花掉妈妈半年工资:孩子沉迷网络,这一点父母要知道

孩子和父母面对网络时的心理博弈,心理学上称为“禁果效应”。即:

越是禁止的东西,人们越要得到手。越希望掩盖某个信息不让别人知道,越能激起人们的窥探欲,越容易造成逆反现象。

家长越不让孩子玩手机,孩子越好奇,这种压制反而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致使孩子“越不让玩越想玩”。

孩子沉迷网络,最终投射的是亲子关系问题。

父母的不理解、坏示范以及错误管教,常常使亲子关系出现隔阂。

当父母站到网络的对立面时,就等于亲手把孩子推进了网络的怀抱。

02

及时疏导,孩子才更容易接受

李雪在《当我遇见一个人》中,讲了这样一件事。

她上小学二年级时,疯狂迷恋上了游戏,可妈妈从来不制止她,爸爸甚至回主动拉她打比赛。

这样沉溺了一年,她充分体会到了打游戏的快乐,心理得到了满足。后来到了中学、大学,同学们都玩网游,她反而不怎么痴迷,只是偶尔玩一下,拿得起也放得下。

8岁男孩网游花掉妈妈半年工资:孩子沉迷网络,这一点父母要知道

智慧的父母不仅理解孩子,更懂得合理地引导。

朋友是一位游戏策划师, 他说游戏设计的目的就是让玩家沉浸,所以说父母的强硬禁止根本就不现实。

他的儿子上小学,他非但不阻止儿子玩游戏,还买好的游戏让他体验。

在他看来,孩子见识越多,就越对低级的刺激不敏感。而且高质量的游戏教给孩子的并不比书本少。

更称奇的是,他运用游戏设计中引导新手玩家的方法,引导孩子学习。

在游戏中,任务目标很明确、细化。而且,玩家完不成任务,不会被惩罚,只会许诺奖励。他很少惩罚孩子,而是设置合理目标,承诺孩子喜欢的奖励,引导孩子在学习上一步步提高。

8岁男孩网游花掉妈妈半年工资:孩子沉迷网络,这一点父母要知道

调查显示,超过七成学生从小学就开始接触网络游戏,意想不到的是,成绩好的学生接触网络游戏时间更早。

BBC的纪录片《北鼻异想世界》显示:

以触屏操作为主的当代电子设备,对于孩子的发育有着显著的正面作用。

游戏上网不是孩子不能触碰的“禁果”,而是和骑车、烧饭一样,是一项生活技能。

父母以平常心态视之,通过智慧的行为示范和真诚的沟通引导,让孩子自我管控,才是王道。

03

正确引导,让网络助攻孩子成长

网络不是妖魔,若能趋利避害,必能合理用之。

父母言行示范

01

前不久,江苏10岁男孩乐乐离家出走10多次,原因令人唏嘘。

原来,乐乐的爸妈每天都玩手机,根本不关心他,他就想出了这一招,来引起父母的注意。

然而,他出走了10多次,父母依然视而不见。直到民警给乐乐父母打电话沟通,他们才幡然醒悟。

8岁男孩网游花掉妈妈半年工资:孩子沉迷网络,这一点父母要知道

很多沉迷于网络的孩子背后,都有着不靠谱的父母。

父母沉迷网络,孩子常备受冷落,内心孤独。面对父母的自我放纵,孩子甚至有样学样,不知不觉对网络产生依赖。

简·尼尔森在《正面管教》中指出:

如果你过度使用网络,就无法让孩子相信过度使用网络不好。相反,如果你过着一种平衡的生活,就能为孩子过一种平衡的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父母的言行是孩子最好的参照物,父母理性设置和网络的安全距离,就是最好的行为示范。

只有父母做好了,孩子才能做的好。

建立规则意识

02

亲戚的儿子沉迷游戏,住校时翻墙去网吧打游戏,父母抓回来毒打一顿,他却没有悔意,还庆幸游戏又升了一级。

任何东西都有可能上瘾,不仅仅是电子产品,所以禁止不是办法,关键是要把握好这个度。

8岁男孩网游花掉妈妈半年工资:孩子沉迷网络,这一点父母要知道

朋友的儿子是学霸,网络玩得也很溜。朋友并不反对孩子上网,而是和他协商签订了一份“君子约定”。

每个周末,儿子有1小时的游戏时间,但要先完成学校和补习班的作业。平时,儿子每周做足两小时家务,还可以追加1小时游戏时间。每个学期末如成绩优秀,还会给孩子买装备,作为奖励。

朋友觉得玩游戏并没有影响学习,反倒锻炼了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

自控力才是孩子们身处网络世界的头等能力。

和孩子聊聊游戏上瘾,让他们知道你的担心:和孩子协商制定网络使用规则,通过规则来管束,帮助孩子逐渐达到自律。

利用心理学上的登门槛效应,先设定一些小目标,让孩子对一些“诱惑”不大的事情加以控制,等习惯了,再逐渐加码。

解锁更多网络功能

03

不久前,美国17岁的男生莫拉尔高中毕业,之后,又拿到哈佛大学的毕业证书,成为首位同时从高中和哈佛毕业的学生。

8岁男孩网游花掉妈妈半年工资:孩子沉迷网络,这一点父母要知道

11岁时,莫拉尔就开始通过网络自学哈佛大学的课程了。

他从小学习能力过人,为了激励他的兴趣和成长,家人帮他报了哈佛大学的网课,经过6年的学习,他如愿毕业。

很多父母上网只是在刷微信、看抖音、玩王者、逛淘宝,孩子对网络的认识,也被局限于此。

网络上有优质的学习资源,父母要帮孩子解锁网络的一些新功能,让网络成为学习的神助攻。

8岁男孩网游花掉妈妈半年工资:孩子沉迷网络,这一点父母要知道

写这篇文时,老公正在和儿子打游戏,他们的快乐甚至感染了我。几局过后,儿子进书房做作业,他满足地告诉我:

“爸爸能用电脑做设计,游戏也这么棒,我崇拜爸爸。”

曾担心网络会把我们隔开,但现在我知道网络不会,对孩子的不信任和不尊重才会。

聪明的父母会合理引导,让网络成为孩子看世界的桥梁。

网络就是孩子正餐后的那款“甜点”。不时吃一点,只会怡心,不会上瘾。

棕妈:初中英语老师,10岁男孩妈妈;读书达人,每年阅读书目200+;电影狂人,每年贡献票房2000+;心理学感兴趣,小毛头hold得住;人类灵魂的小裁缝,擅长自黑的不辣妈

8岁男孩网游花掉妈妈半年工资:孩子沉迷网络,这一点父母要知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0

标签:哈佛大学   父母   男孩   妈妈   孩子   这一点   网络   网游   上瘾   游戏机   美文   爸爸   儿子   工资   半年   密码   能力   时间   朋友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