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往事」五保户大娘和一双旧棉鞋——我的知青生活

#百粉互助##微头条日签##我要上微头条##知青往事#

重访第二故乡,我曾经插队生活过的地方,感慨万千,无数往事涌上心头。千言万语,千头万绪不知从何说起。最为难忘的当属生产队里的五保户大娘和那双旧棉鞋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我插队来到了内蒙古农村,我们被分配到的生产队,是一个十分贫穷落后的地方,每个工分的分值仅有几分钱,而且长年靠吃国家的返销粮过日子的生产队。

生产队里有一个五保户,社员们都叫她老庄太太,老伴老庄大爷双目失明,患有严重的哮喘病。老两口无儿无女,生活上的一切内务外交全由老庄太太一人支撑着。那时生产队中有壮劳力的家庭生活都十分困难,更何况一个五保户家庭的生活状况。

老庄太太1912年生人,属鼠,和我的母亲同龄。那年虽然还不到六十岁,可满脸的沧桑,看上去足有七十多岁(其实在那个地方,那个时候很少有人能活到七十岁)。

68年的冬天似乎来得特别的早,九月中旬早晨井台上就挂上了冰碴。就在这时,我被生产队派出去当民工,去一个叫哈力浅大队的地方去修一个叫做“团结灌区”的工程。主要任务就是挖河渠,每个公社都有自己的任务,这些任务自然就要落实到每个生产队。天气越来越冷了,每天早晨先要揭开一层冻土,然后才能用铁锹挖,用土篮装,用双肩挑。全部是人工用一镐一锹修成,没有任何的机械帮忙,原始极了。每天要干上十几个小时,否则在上大冻之前完不成任务。

那年我刚刚20岁出头,从学校出来,也从来没有经过这么大强度的体力劳动。挑一天土篮下来,肩膀被压得红肿,双脚磨出血泡,两条腿直打颤,甚至连饭都不想吃。不禁让我想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的主人公保尔冒着风雪修铁路的情景来了。

冻土一天比一天厚,到了十一月实在挖不动了,任务没有全部完成我们也就撤了回来。

回到生产队,地里的庄稼已经全部收割完毕,开始打场了。打场可不像在水利工地劳动强度那么大。要站在场院赶着马拉磙子压谷子,或者坐在场院里扒苞米皮子。这时我才发现自己这身行头有问题。来的时候安置办用安置费给我们每个知青每人发了一件棉袄,一条棉裤,可是没有棉鞋。站在场院里不用说穿上棉鞋,就是穿上毡靴(老百姓叫做毡嘎哒)还冻脚呢,我只有一双露脚趾头的破球鞋(那种叫做解放鞋的)。别的同学用自己带来的钱买了棉胶鞋,还有的同学买了毡袜。可我身上没有一分钱,拿什么买?生产队里又借不出钱。社员们都以为我们这些从北京来的知青,都很有钱,没想到还有我这样一个穷光蛋。

一天老庄太太把我叫到他们家,这是我第一次到她家。这是一个矮小破旧的土房。一进屋就给人一种特别压抑的感觉。屋里没有任何家具,只有一张炕桌作为吃饭用的。炕上铺着一条破席子,一床看不出什么颜色花样的破被子。双目失明的庄大爷,守着一个火盆,抽着自产叶子烟袋,那种长杆的烟袋。屋里非常昏暗,空气也十分的污浊。只有那火盆里的火炭,不时发出一阵噼啪声,似乎唯有这盆火炭还具有一丝的活力。

这时,老庄太太不知从什么地方拿出一双旧棉鞋。她对我说:“孩子,这是你老舅的一双棉鞋,拿去穿吧。”语气十分的平和。当时我什么话都没有,双眼充满了泪水。我努力地抑制着,还是流出来了。我用双手颤颤巍巍地接过了这双鞋。可老庄太太执意让我现在就换上。我扑通的一下坐在了炕沿。大娘替我脱下了破球鞋,还是大娘给我穿上了这双棉鞋。

这一冬,我就靠这双旧棉鞋挺了过去。从那以后,我也一直把老庄太太当作了自己的母亲。

后来我离开了生产队,再后来我回到了北京。从此我和大娘也失去了联系。听说她老人家在我离开不久也就离开了人世。至今我还不能原谅自己没能最后看她一眼。

愿她老人家在天堂安息吧。

「知青往事」五保户大娘和一双旧棉鞋——我的知青生活

「知青往事」五保户大娘和一双旧棉鞋——我的知青生活

「知青往事」五保户大娘和一双旧棉鞋——我的知青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棉鞋   大娘   知青   保尔   火炭   火盆   保户   烟袋   冻土   生产队   社员   球鞋   双目   美文   太太   往事   地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