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与误差

怎样才算是学好物理呢?有的人说会做题,考试得满分。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学会测量和能够说理才算是学好了物理。

物理,物理物体运动的道理,能够说理就是会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正确解答习题就是用物理知识解决题中所展现的实际问题。如何解题,以后慢慢细聊,今天先说说有关测量的一些问题。

学习物理不仅要弄懂物理概念,还有确定这些物理量的数量,这就需要对这些物理量进行测量,并且学会使用测量工具。在初中阶段我们要学会使用天平测量质量,使用刻度尺是测量长度,使用钟表测量时间。这些教科书上都有了详细的说明。

在这里我主要谈谈在测量过程中的精确度和误差问题。

物理课上老师常常这样跟我们说,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误差是不可以避免的。误差不是错误,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我们使用的测量工具测量的结果都不是真实值,我们称之为测量值。这其中的误差取决于测量工具的精确度。

关于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个比方。比如我们的年龄,孩童时期,常有这样的问法:这孩子多大了,答曰:已经十五个月了。这十五个月并非孩子真实年龄,孩子的真实年龄可能是十五个月零八天两个小时。我们回答的孩子多大了,并非孩子真实年龄,而是一个测量值,是以月份为基本单位的测量值。但一个人长大之后,常常说这年轻人已经二十三岁了,这是以年为基本单位的测量值23岁,当你老了,就会说自我已经七十多了,到底是七十几岁就不必追究了,这是以十年为一个基本单位的测量值。

那么测量值的精确程度取决于什么呢?答曰:测量值的准确程度取决于测量工具的最小刻度。我们以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为例加以说明。

当我们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测量一张纸的长度时,将这张纸一边和刻度尺的0刻度对齐,另一边则是这张纸的长度值,这是我们就会发现纸的另一边可能在两条刻度线之间,例如,在297毫米和 298毫米之间,那么究竟怎么记录测量结果呢。我们可以将297和298毫米之间做一个判断,例如判断为297.4毫米,当然也可以判断为297.3毫米。在记录测量结果的时候既可以记录为297.4毫米,也可以记录为297.3毫米都是正确的测量值。因为我们使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毫米,无论是297.4毫米还是297.3毫米这其中297毫米是准确的,而这0.4毫米和0.3毫米都是估计值。

测量完毕还要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我们该如何记录测量结果呢?一句话就是,将测量结果记录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这最后一位就是我们的估计值。上述结果我们可以记录为297.3毫米或297.4毫米。其实我们将结果记录为297.0毫米到297.9毫米都是正确的。因为297毫米是准确值,小数点以后的数字都是估计值。

问题来了,这样的测量结果记录为297.0毫米和297毫米有什么区别?297.0毫米是使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测量的结果,它的准确程度为毫米。297毫米是用最小刻度为厘米的刻度尺测量的结果,它的准确程度为厘米。其中29厘米是准确值而那7毫米是估计值。

不知道我这样讲,是否讲明白了,希望读者在评论区写下你们的问题,我会逐一予以解答。

请关注我的下一篇物理科普小条文《再谈测量结果的记录》

测量与误差

测量与误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5

标签:误差   刻度尺   测量   估计值   物理量   刻度   美文   长度   最小   程度   年龄   准确   物理   真实   孩子   工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