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努力学习了,效果却不明显,父母该如何帮助孩子?

这两天,收到一位家长的留言,诉说她女儿,在学习上面临的困境:

“我的孩子正在上初三,还有两三个月,就要中考了,孩子很想上一中,每天五点半就起床。

基本上,除了吃饭和午休,其余时间全部都用来学习了,晚上有时候两三点才睡,一天刷够一定量的题、看够一定量的书,才能安心躺下来睡觉的。“

“然而,孩子这么努力了,月考成绩下来,依旧还是不上不下。”

“前天晚上,孩子拿着成绩排名表,躲在房间哭,我心疼得要命,却不知道该怎么帮她。

她哭着跟我说,自己明明已经很努力了,就算在食堂排队等饭的时候,都想着多背两个单词,可是成绩,就是不行,她问我,是不是自己太笨了。

那一瞬间,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知道她并不笨,很可能是学习方法出问题了,但是,我对这些又不懂,除了安慰她两句,真的不知道还能做什么,这两天,我总是忍不住想,她要是自暴自弃了,可怎么办啊?”

孩子努力学习了,效果却不明显,父母该如何帮助孩子?

孩子一直努力学习,但效果就是不明显,无效是学习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

就像,这个女孩子一样,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学习上,但学习效果却不佳,似乎学习的努力程度,与学习效果不成正比。

这种“努力地变得普通”的现象,如果长时间得不到解决,慢慢地,就会使本来勤奋刻苦的孩子,逐渐对自己失去信心。

对学习失去兴趣,产生逆反心理,久而久之,就会从“不会学”,变得“不爱学”,乃至于“厌学”。

很多家长都能隐隐约约地感觉到,这是孩子的学习方法出现了问题,但是具体出现在哪儿呢?

我们不妨先来说说“一万小时定律”

很多家长,可能已经听过“一万小时定律”,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

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英国神经学家丹尼尔.列维廷也认为,人类脑部,确实需要这么长的时间,去理解和吸收一种知识或者技能,然后,才能达到大师级水平。

一万个小时,是多久呢?

让我们简单换算一下:一个孩子,如果每天学习八个小时,一周学习五天,那么完成一万个小时的学习,就只需要五年。

按照“一万小时定律”,似乎,每一个小学毕业的孩子,都能成为学习领域的专家。

然而事实是,大多数孩子,即使考上了大学,在学习上,也依然连掌握都还做不到,更遑论专家了。为什么会这样呢?

那是因为“一万小时定律”有一个前提——“一万个小时的刻意练习”。

什么是刻意练习呢?简而言之就是找到一系列的小任务,让受训者按顺序完成。

这些小任务必须是受训者正好不会做,但是又正好可以学习掌握的。

为什么,有的孩子学习很轻松,而有的孩子,学习累死累活,却只能原地踏步?为什么学霸该玩就玩,该休息就休息,而普通孩子学习到半夜一两点,却还是没有起色?

我们会发现,无论是有意设计(如优秀的辅导老师有意设计),还是孩子不断试错的结果,或者,巧合所致,所有的学霸,在其漫长的成长道路上,都留有刻意练习的脚印。

那些试图提高学习能力,但最终没能成功的孩子,尽管,在练习活动上,也花费了同样的时间,但是他们的练习,不符合刻意练习的要求和标准。

所谓天赋,其实都是不断训练的产物,没有什么人是天生就会的,人与人最终的差距,其实全都来自于训练的不同。

为什么,我们总是在不遗余力地,给孩子找辅导老师?为什么,我们会对那些所谓的“高效学习法”,趋之若鹜?为什么,好学校会被踏破门槛,而差学校无人问津?

原因就在于,我们都知道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也许,你没有清晰地明白一个普通乃至于“差”的学习方法,对孩子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但至少在练习这件事上,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有大量的经验和经历。

从语文课到数学课,从音乐课到体育课,我们所有人,在学校的时候,都在练习上用掉了很多时间,可是,我们的练习内容和练习方法并不正确。换言之,我们的练习实际上是事倍功半。

我们绝大多数人都以为,练习得越多越好。

我们必须为此付出,大量的时间和艰苦的努力,孩子们每天五六点,就要起床背单词,放学和周末也被补习班填满,刷题成了最普遍的练习方式。

于是,低效的用功、无尽的题海战术、逐渐加厚的眼镜镜片、越来越重的黑眼圈……越过千山之后,我们会发现,不仅我们自己熬白了头,孩子也在不可避免地,走向平庸。为什么?

请记住,孩子在平庸阶段 (没有进步)进行的练习越多,努力得越多,对自己平庸的认知态度,就会强化得越大,换言之,他们正在努力地变得普通。

孩子努力学习了,效果却不明显,父母该如何帮助孩子?

我们到底该怎么做呢?

刻意练习要求,我们在练习时,练习的内容,要总是恰好超出,我们当前的能力范围(舒适区)。

在教孩子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即使有练习的愿望和想法,大多数孩子还是会下意识地,拒绝去学那些看起来很难的内容。

他们不断地重复练习,已经掌握的学习内容,并且,希望凭借更多的练习,逐渐改进和提高。

亦或者,他们反其道而行之,练习那些远远超过当前能力的学习内容(事实上,很少有孩子会这么做,大多数都是家长和老师要求的)。

他们练习那些,未经细分,且无法在有效时间内,达到一定掌握度的复杂内容。

他们练习那些,他们根本没有机会做好的事情,并期待着,只要坚持下去总有化茧成蝶的一天。

事实上,前者只会让他们原地踏步,而后者则会让他们失去学习的信心。

因此,我们从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心理学家安德斯·艾利克森提出的“刻意练习”理念出发,通过细化和快速掌握,那些孩子正好可以掌握,但暂时还不会的学习内容。

可以很好地解决孩子们“苦学无效”的问题,帮助孩子们,不断进步,从而形成良性发展。

那么,具体该如何帮助孩子们去“刻意练习”?

如何帮助孩子们,找到那些正好可以掌握,但暂时还不会的学习内容?我们会在后面的文章里面提及,可以关注一下!

总而言之,希望所有孩子的努力都有意义,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摆脱平庸。

我们不怕努力,我们怕的是,努力了却无法避免地走向平庸。


END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受训者   效果   孩子   踏步   学习方法   美文   定律   平庸   家长   父母   成绩   努力   能力   老师   小时   时间   内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