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音乐谈情的韦伯

卡尔·马利亚·冯·韦伯(Weber,Carl Maria von )(1786-1826),德国作曲家、钢琴演奏家、指挥家、音乐评论家。

韦伯其貌不扬,一条腿跛足,也就是我们说的瘸子,个子很矮,从小患有肺病,造成胸部发育不全,但手臂长,手掌大,可以轻松地弹奏十度内的四部和声,是弹钢琴的好材料。虽然脸瘦削苍白,但两只眼睛很有神,一头卷发也很潇洒。

用音乐谈情的韦伯

韦伯从小接受良好的音乐薰陶,母亲是一名歌手,父亲是巡回剧团的经理,他随父亲在各地旅行的时候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并接触到繁多的民间音乐,这成为他后来所创作的民族主义题材歌剧的源泉。青年时期,他游历了很多城市,学手艺,见世面,在维也纳还跟作曲家海顿的弟弟,莫扎特的老师萨列里学习,这让他成长很快,但也染上了坏毛病。整宿地喝酒,与戏剧界的女伶们风流韵事不断。大手大脚地花钱,自然也就债台高筑。要知道,那个时候单靠作曲收入是很低的,为了还债,他先后应聘了几个城市的歌剧院指挥和经理的职位。作为指挥,他的功劳是对乐队位置进行了调整。过去的乐队都是管乐在前,弦乐在后,本来弦乐声音就弱,前面的铜管一吹就更听不到了。韦伯把铜管挪到后边,木管在中间,弦乐在前台的左右两侧,这样乐队的声音就平衡了。现代乐队的基本摆法就是韦伯确立的,不过样式还是根据指挥的喜好来定的。

那个年代的作曲家一个人要顶好几个人用。就说韦伯,除了指挥、作曲之外,还会弹钢琴、拉小提琴。作曲、演奏、指挥,这些行业细分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事儿了。韦伯对歌剧特别有兴趣,演出了不少歌剧名作。那个年代还是意大利歌剧当道,连莫扎特也得根据观众的喜好来写,韦伯下决心要开拓德国民族歌剧的新局面。

在早期德国浪漫主义作曲家中,除了贝多芬有一部《费德里奥》,舒伯特和舒曼他们都没写什么,只有韦伯拖着病体在短短的一生中为世人贡献了十部歌剧。最出名的是根据德国民间传说所创作的《魔弹射手》。歌剧首演非常轰动,演出结束后,甚至连小孩儿都会唱其中的插曲《出嫁时的花环》,同时歌剧还带出了品牌效应,出现了“魔弹射手啤酒”和“魔弹射手女装”都是从这儿出来的。


韦伯的终身大事也是一波三折,只因缘分未到。 在他的歌剧事业一发不可收拾的时刻中,终于也等到了意中人,女高音卡罗丽娜。一次演出,卡罗丽娜受伤,韦伯借机去看望,正好增进感情,按部就班,他俩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1819年,韦伯写了一首钢琴曲,作为献给卡罗丽娜的生日礼物,这就是《邀舞》。《邀舞》在他的钢琴曲里不是水平最高的,但却是最有名的。《邀舞》很有戏剧性,旋律优雅华丽。

看看音乐家是怎么谈情的。韦伯在钢琴上一边弹琴,一边跟妻子低声细语地诉说着作品表达的“故事”:1-5小节,男士首次接近女士,要求她跳舞,5-9小节,女士礼貌避开。9-13小节,男子并不放弃,而是坚决请求美丽的女士与之共舞,13-16小节,女士终于答应了男士的请求。17-21小节,两人开始交谈,旋律由弱开始,逐渐加强至中等强度,旋律在左右手交替进行,加上威武的略带进行曲式的风格,表示他们谈的非常热闹投机。 21-25小节,两人的表情更为丰富,热情也越来越高涨。25小节之后,他们终于走到一起,步入舞池。

其实《邀舞》的出名要仰仗着法国作曲家柏辽兹,1830年,他把钢琴版的《邀舞》改编成管弦乐队版,没想到比钢琴曲更出名。 显然,管弦乐队版色彩更为丰富。大提琴彬彬有礼、温情款款的旋律,长笛和单簧管娓娓应答都很妥帖。圆舞曲共有五段,欢快的第一圆舞曲,优美的第二圆舞曲,然后是富丽的第三圆舞曲,第五圆舞曲完了之后,一二三圆舞曲反复一遍。反复让乐曲更为丰满。结尾回到平静的序曲,男女舞伴相互致意后舞蹈结束。乐队版的《邀舞》越传越远,而韦伯的钢琴版却很少演奏了。这首作品还确立了典型的维也纳圆舞曲的结构,对后来老斯特劳斯的维也纳圆舞曲的风行有始作俑者的意义。

韦伯还写了不少音乐评论文章,其中较重要的是带有自传性的小说《音乐家的生活》。他作为浪漫主义音乐的先辈,在创作、演出、指挥和社会活动方面都进行了积极的努力,为新的浪漫主义音乐艺术开辟了道路。

用音乐谈情的韦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韦伯   莫扎特   维也纳   圆舞曲   音乐   弦乐   德国   小节   浪漫主义   钢琴曲   歌剧   美文   作曲家   钢琴   旋律   乐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