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元的收藏,越来越难了吗?

银元,自问世以来,这个响当当的名字,一直在敲打着人们敏感的神经。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与银元的存世量不无关系。怎么说呢?太稀少和太常见的东西,并不会被大众注意。而银元的存世量,恰如其分。说它少吧!还有相当数量的人家中存在;说它多吧!想买的人还不一定买得到。这就是银元若即若离的魅力。

银元的收藏,越来越难了吗?

关于银元的收藏,鉴别真伪是最大的难题。如今,随着真银造币的出现,鉴别真伪愈发困难,混迹多年的行家也难免上当,可谓防不胜防。我的一位朋友曾说过:银元是最难玩的藏品了,原因就因为它是机制币,而现在的硬币加工手段足可以乱真。所以,这位朋友很少碰银元,主要搞瓷器杂项收藏。

其实,从银元诞生起,就出现了民间仿造品,现在称之为“老假”。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的银元造假,是用的铸造法。这类假银元根本不用银造,据说是铜铅锡等合金,属于一摔就碎的低劣假币。所以说这类假银元是很好分辨的。近年来,作假技术越来越高,而且,造假方不惜成本,从原料配比,到设备研发,再到工艺流程,愈发接近原来的技术水平。这样造出的银元,行内人士称之为“真银新币”。这样一来,银元的概念变的复杂化。我们所说的真银元,当然不包括今天的真银新币。

银元的收藏,越来越难了吗?银元的收藏,越来越难了吗?

大家知道,真银元的含银量在89%左右,只要达到此含银量,银币色泽即显得润白柔和。成色低的银币或假币,色泽暗淡,且出现偏色想象,比如掺了铅、铬、锌的银币青灰,掺铜银币微红或微黄,总之气色不正。

真银元边齿规整划一,细致匀称;假银元则参差不齐甚至有局部修锉的痕迹。文字、图案模糊不清的,属于低劣的一眼假,在此不作论述。高仿的“真银新币”,原料配比与老银元相当,称重法和磁力鉴定器根本不凑效了。怎么办?还得靠纯手工鉴定。只要从以下几方面综合入手,细心察看,还是能辨出些许端倪的。

第一是看包浆,也就是看锈色。银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但是,年代久远了也会氧化,由银白色逐渐成为黑色。因此,老银元的表面会形成乌黑的一层锈,行内称之为“传世包浆”。这层包浆用苏打粉干搓,便光亮如新了。但不提倡去除包浆,包浆是藏品的重要标志,银元的价值往往取决于包浆的种类。

银元的收藏,越来越难了吗?银元的收藏,越来越难了吗?

2. 观察银元的氧化层。拿起银元对着光源慢慢转动,找到银元最亮的反光点,仔细观察银元表面。老银元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层,因此反出来的光很柔和。若是真银新币,假包浆往往色调单一轻浮,颜色发灰,用指甲轻刻便褪去了。

银元的收藏,越来越难了吗?银元的收藏,越来越难了吗?

3. 听声音。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银元中心,用另一块银元碰其边缘。真银元声音悠扬婉转,响声从高到低慢慢隐去。用语言是描述不了这美妙独持之音的,需要多听细辨,其中的奥妙则久练而成。要是声音短促,无回旋之音,必是假货。真银元柔和回荡的乐音,要铭记在脑海中。即使是真银新币,声音亦有不同。

4. 看银元的磨损。老银元久历岁月,表面有流通的痕迹,磕碰刮搽在所难免,有很多细小的伤痕。经过长久的流通,真银币表面生成的磨损擦划痕迹是自然且无规律可循的。作旧的假币,多由人工或机器打磨而成,具有规律的磨损面及擦划痕迹。真品上手顺滑,边缘磨损痕迹明显。抓起一把银元,在掌中摩搓,似有唾手之感觉,用指甲赠边齿时阻涩不畅,用手指搓边齿却感到滑顺。否则,要是入手生涩、有刮手的感觉则有疑,多为新仿。

银元的收藏,越来越难了吗?银元的收藏,越来越难了吗?

最后要说的是,银元的包浆是最难仿造的,无论如何也不会乱真,当然这需要鉴定者高超的技艺。有人说,玩包浆是玩银元的最高境界,这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因战乱、藏匿而埋于地下的银元会沾染容器或周边物体的锈色,如铁红色、铜绿色、铅黑色等,使其表面呈现出各种斑斓的色彩,称为“生坑包浆”。银库、钱庄等保存条件很好、保存时品级又高的老银元会留有银元出厂时的原始光泽,称为“原光”,其中保存时密封性好的原光通常为乳白色的粉状光泽,保存时略透气的原光则是金色光泽。

包浆可以直接反映出老银元所处的年代、地域环境和保存方式。例如,带有浓重、润熟的黑色包浆的银元,表明它在居室中储存已久。如果带有浓重的灰黑色包浆则表明它在铅质容器中长期储存或埋藏的真品。如果呈现鳞片状锈色,则说明该银元埋藏在干燥地区,等等。由此可见,包浆既是老银元鉴别真伪的重要依据,又是老银元百年经历的写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收藏爱好者对此都十分重视。

银元的收藏,越来越难了吗?银元的收藏,越来越难了吗?银元的收藏,越来越难了吗?

有人以为包浆给人一种陈旧、肮脏的感觉,会影响老银元的品相,降低品级和价值,因而想方设法去除包浆,有的用专用洗银液酸洗,有的则用去污粉清洗,洗不掉就用钢丝球等硬物强行擦拭,其实这是一个误区。老银元的品级是依据其流通使用的磨损程度确定的,而包浆是由存储环境和年历形成的,它们是完全不同的二个概念。包浆不仅不会降低老银元的品级和价值,而且完美独特的包浆反而会提升老银元的价值,例如:一枚老银元如果表面全是乌黑泛金光的包浆,其价值要比同等级银元高出数倍,如果表面全是金光灿灿的金色包浆,则是传世原光的经典品种,价值更是高高在上。相反,用洗银液清洗过的老银元不仅失去了考查真伪和历史的重要依据,而且抹去了个性特征,收藏趣味荡然无存,故而其价值会相应降低,而用钢丝球等硬物强行擦拭包浆则必然会损伤币面,降低原有品级,使其价值一落千丈。

所以,千万不要洗银元,百年的包浆一旦损坏,是无法修复的。看见了吗?银元亦真亦幻的光,来自于包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银元   新币   收藏   品级   假币   银币   磨损   真伪   美文   光泽   柔和   痕迹   表面   黑色   声音   价值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