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是怎样炼成的

87版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相信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老朋友了。时至今天,这部电视剧已经重播了数千次,人们却百看不厌,被称为“中国电视史上的绝妙篇章”。

然而,在那个资金有限,条件简陋的年代,又是怎样完成了这个经典之作呢?这要从整部剧的摄制过程谈起。

经典是怎样炼成的

1983年,剧组成立了,当时只有三个人,一个是王扶林导演,另两个是周岭和潘欣欣。 周岭是著名红学家,任编剧。潘欣欣任副导演,负责选角。

为了拍摄需要,在北京宣武区建造了大观园,又在河北正定县建造了宁国府、荣国府和宁荣街。这一系列庞大的工程,经红学家、古建筑家、园林学家和清史专家共同商讨,按照原著的描述,采用中国古典建筑和传统的园林艺术手法,在资金匮乏的情况下,终了完成了。

在全国范围内征集演员,这可是史无前例的事情。导演王扶林主张不用大牌,不请明星,全剧150多个角色,必须要草根出身。王扶林的这个决定,更让人们心中没底了。然而王导的话是:“我的演员可以是工人,可以是农民,可以是各行各业的人,只要你符合剧中人物,尽可录用。我不会用明星,因为明星已经给观众一种先入为主的感觉了,倒是这种新面孔,观众会认定他就是剧中人。”王导演认定了这条路,执意要走下去。

经典是怎样炼成的

一时间,成千上万封自荐信,从全国各地纷纷飞往北京。信上,都是做着明星梦的痴情男女们热切的表白:

“你们千万莫失良机!我就是你们在大海里要捞的针……”

“我就跟林黛玉一样,忧愁、多病、爱哭……”

“我生来就是女孩子的模样,喜欢跟女孩子一起玩,我还特别喜欢女孩儿的东西,所以,我就是书中的贾宝玉……”

我们的剧组成员,每天面对的就是这些成麻袋的堆成小山一样的信件,一封一封的阅读。

这年夏天,一个18岁的女孩依偎在窗台前读书。一个高大的男孩来到她身边,手持一本《大众电视》的杂志,兴奋地说:“快看看,《红楼梦》剧组在选演员呢”。

“这和我有什么关系呢?”女孩不屑一顾。

“你长的像林黛玉,你就是书中的林黛玉呀!”男孩急切地说:“我看你是害怕了!”

“谁害怕了,这有啥害怕的?”女孩反驳道。

“那就给总导演王扶林写信吧!”说话间,男孩拿来纸笔,放在女孩面前。

女孩沉思片刻,放下手中的书,拿起笔就写。写完信,取了一张自己的照片,背面附上一首小诗,一同塞进了信封。这个女孩就是陈晓旭。

经典是怎样炼成的

陈晓旭的自荐信,引起了红楼剧组的注意。照片上的她,忧郁的神情,柔美的身姿,活脱脱一个林黛玉。在导演王扶林看来,林黛玉是一位才女,那么扮演者也应具有“咏絮之才”。恰好陈晓旭照片的背面是一首奇丽忧伤的小诗《我是一朵柳絮》。却看这诗:

我是一朵柳絮

长大在美丽的春天里

因为父母过早地将我遗弃

我便和春风结成了知己

不要问我家在哪里

愿春风把我吹到天涯海角

我要给大海的角落带去春的消息

我的爸爸是广阔的天空

我的妈妈是无垠的大地

这首诗,无疑成了陈晓旭打开剧组之门的金钥匙。后来的事,就不用说了,经过层层选拔之后,陈晓旭成为饰演林黛玉的绝佳人选。

最后,剧组从数万封自荐信和全国二十余省市中选出了几十名新演员。当然,象陈晓旭这样通过自荐入选的并不多。 入选的方式各种各样,有的竟然是被工作人员在路上捡来的。

先说高宏亮。 他被选中,完全是个意外。有次他去给人送剧本,恰好被剧组的副导演看上了,最终确定由他出演贾琏一角。后来, 王扶林导演对高宏亮的评价是,他身上天生有一种贵族气质。

再说牟一,后来迎春的扮演者。原定的是金莉莉,但她考上了中戏,要去读书了,只能重新再找一个迎春出来。王扶林导演就让夏明辉老师赶紧去找。

这下可好,人海茫茫,到哪儿去找呢?夏明辉老师心急如焚,正想放弃的时候,在一个商场停放自行车的地方,看到了一个很文静的女孩子,正准备骑她的自行车呢!夏老师觉得她适合演迎春,就上去搭话,一问才知道她是汽车公司的职员,没有任何表演经验。这当然没关系,要的就是这个,于是又捡来一位演员。

用今天的话说,这些来自祖国各地的年轻人,多是草根出身。然而,金陵十二钗将从这些新人中产生。比如江苏的成梅(后饰贾元春),是文化用品公司的一名售货员。姬培杰(后饰妙玉),是北京皮鞋厂的一名职工。乐韵(后来的尤三姐),来自上海市的待业青年……当然也有演员出身的人,比如张蕾(后饰演秦可卿),就曾是一名铁道兵文工团的演员。这群活泼好动的少男少女们,朝气蓬勃,象一株株灵性十足含苞待放的野花,将要在梦幻般的培育中获得新生。

经典是怎样炼成的

1984年春天,剧组在圆明园举办了“红楼梦剧组演员学习班”。由大师授课,熟读原著,让演员们一步步走进书中 。起初,王扶林导演并没有给演员们定下具体角色,而是让他们每个人把自己期望的角色做成小品给自己看,然后决定各自的角色。

学什么呢?主要学习内容为分析角色,研究原著。重要的是,演员们要练习手眼身法步,要学习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增强艺术修养。

古时候的女子,尤其是大户人家的闺秀,要坐有坐相,站有站相。例如:女子不能在外人面前,更不能在陌生男子面前露足。所以,这就要练习走路姿势。事情再急,也得迈碎步,不能露出长裙下的绣花鞋。平地走不露,上台阶的时候也不能露,这是规矩,也是文化。

如何笑,也得练。有人可能会说:笑谁不会?这也用练吗?对!必须要练。关于笑的基本规范是笑不露齿,一颗都不能露,这也是规矩。张开大嘴哈哈笑,会把人吓跑,这不是《红楼梦》中的女子。所以,笑不露齿,嘴角微翘,脸颊便堆砌了美美的笑意。不光肌肉在笑,眼睛更要会笑,要笑的含蓄柔美,笑的动人心扉。

经典是怎样炼成的

练习打拱作揖。作揖的基本手势是右手握拳,左手成掌,对右拳或包或盖,这样的作揖手势是“吉拜”。女子见面,要行“万福”礼,“半蹲”礼,“摸头”礼……什么场合该行哪种礼。要学习书法,从拿笔姿势到笔画练习,容不得半点含糊。 练了几天后,演员张莉的字,令在场的书法老师们大为惊叹。

经典是怎样炼成的

经典是怎样炼成的

胡泽红本来是林黛玉的候选人,装了几天淑女后,露出了活泼的本性,到处溜达。那天她在台阶上等人,一个中年人过来和她聊天,她一阵海侃,把那个中年人聊得可高兴了。

中年人问:“你是林黛玉的人选吗?可你完全是史湘云和晴雯的性格啊!”

原来,这个中年人就是导演王扶林。这场聊天决定了胡泽红的角色,后来被定为惜春。我们的演员是可爱的,导演是严谨的,仅靠装是不行的。

在培训结束的时候,王扶林亲自公布演员们的角色,这个定角色难度有多大,只有他自己知道。 分配好角色之后,再请红学大师,自己也参于,给这些角色进一步训练,一切为了把书中的人物高度还原。

现在,演员们脱胎换骨,完全成为了剧中人。难怪有人会说,导演王扶林不是在寻演员,而是在找那些二百年前生活在曹雪芹书里的公子小姐们的“转世真身”,他居然全部找到了。 哦!对了,就差我们的贾宝玉了。当时人选很多,但在王扶林看来总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导演说:侯长荣是众人心目中的贾宝玉,只可惜他有一米八多的大个子,到哪里找身材高挑的林黛玉跟他配戏啊?看来个子高也未必是好事情。

却说,王扶林导演来到四川的峨眉山选景。经人推荐,知道成都有个欧阳奋强,就顺便见一下吧!于是,就有了锦江宾馆的会面。这张天生的娃娃脸,还有那双无法伪装的眼神,令王导演眼前一亮:不光“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这更是天上掉下的宝哥哥。那就去北京试戏吧!

令欧阳奋强兴奋的不是去试戏,而是要乘坐飞机,自己还从没有坐过飞机呢!这么好的事情,选不上也要去。 到京后,数十位贾宝玉的演员,一一演试,竞争异常的激烈。最后,我们的欧阳宝哥凭着扎实的川剧功底,脱颖而出。

最晚进剧组的演员,却成了该剧的主角,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当时的欧阳奋强,也不知听没听过“后来者居上”这句话。

经典是怎样炼成的

服装设计师史延芹,也是毛遂自荐来到《红楼梦》剧组,而且当初并未得到重视,但她凭着一腔热血,毅然留下了。之后一次偶然机会让她设计宁荣街上路人们的服装,她完成的很好。由此,导演王扶林力排众议,大胆启用新人,她便成了该剧的专用服装设计师。

那些精美的服装都是史延芹一点点的设计出来的。就拿元春的娘娘妆来说,因为小说原著中并没有阐明具体的年代,所以在参考小说的同时,史延芹又借鉴了很多戏曲上的东西,这才打造出了元妃的造型。而且,史延芹不仅要设计自己脑海中的服装式样,还要跟造型师反复商讨,达到服装与发型的相辅相成。剧中2700多套服装均是出自她的手笔,怎一个牛字了得。

经典是怎样炼成的

我们的化妆师杨树云,当初是因原定化妆师未到,剧组告急的情况下毛遂自荐而来。 那时的杨树云,尽管在化妆届已经颇有名声,但带来的个人简历也没能让剧组认可他。对于全心全意,精益求精的导演组来说,只有亲眼看到才能任用。 那么,就要“面试”, 杨树云要为13个贾宝玉的候选人化妆。

面试后第二天,制片主任笑容满面的告诉杨树云,王导演想请你谈谈《红楼梦》的化妆风格。为了让杨树云留下,剧组领导耗尽了心力跟他原单位交涉,前后定了多次合同。王扶林没有看错人。为了给剧中人物设计造型,杨树云都把自己研究成了“红学家”。他一遍遍翻看原著,一定 要化出《红楼梦》风格的妆。

拿黛玉、宝钗和王熙凤这三个中心灵魂人物的发型来说,杨树云就费尽了心思。单说王熙凤,在剧中共有70多套服装,而杨树云说:“她有多少套服装,我就有多少发型跟上”。于是,按照剧情发展,杨老师为王熙凤设计了大妆、盛装、宴妆、正妆、艳妆、居家妆、残妆、病妆、囚妆和死妆。 杨树云也从此盛名远扬,赢得了“天下第一梳”的美誉。

经典是怎样炼成的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1984年9月,安徽黄山迎来了特殊的一批客人,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正式开机了。二百年前曹公笔下的人物转世复活了,在大荒山无䅲崖青埂峰下,开始演绎通灵宝玉之警世篇章。

于是乎,我们的每一位演员,心无旁骛,走进了戏里。拍摄过程中,陈晓旭一直在节食。有天晚上9点多,有位跟剧记者突然听到敲门声,开门后发现是陈晓旭,晓旭很不好意思地向她借自行车。是因为节食饿得受不了了,才决定去街上买点水果吃。这位记者后来回忆说:“这个情景在我脑海中留下了很深的烙印,晓旭爱自己的表演,对自己苛求之至。”

剧组需要辗转各地取景,生活条件难免清苦。演员们希望制片主任给改善一下生活。当听到《西游记》的拍摄条件时,他们知足了。《西游记》大多是在深山老林里,很多时候吃的是馒头咸菜,甚至在拍戏时吃发霉的面包,睡十几个人一间的大通铺。 而我们每天都可以吃上热乎乎的饭菜,也用不着经受风吹雨打,而且剧组还给了固定的床板费,相比之下这已经挺享受了。

演员们无论角色大小,大家吃住在一起,没有人享受特权,这样培养出了彼此之间的感情,在拍戏的时候才能更有感觉。剧组有车,王扶林导演却习惯了骑自行车,跟所有人打成一片。然而,王导给了欧阳奋强一个特例:可以跟任何人恶搞,这是拍戏的需要,这样才是众星捧月的宝哥哥。

三年来,剧组先后走遍全国10个省市的二百多个景点,拍摄镜头近万个。为了拍好“宝黛共读西厢”这出戏,全剧组在杭州西湖边等待花开,一等就是十多天。拍王熙凤之死,冒了严寒到长白山取雪景。现在看来,又有几个剧组能够做到。

该剧播出时,尽管有人批评人物和剧情,但惟独没人批评配乐。《红楼梦》的音乐是由著名词曲作家王立平创作而成。当年,王立平向《红楼梦》剧组自荐获准,后历时四年,耗尽心力完成了《序曲》、《引子》、《枉凝眉》,以及《葬花吟》、《红豆曲》、《晴雯歌》、《叹香菱》等13首曲子。其中,一首《葬花吟》就用了二十个月。

陈力作为红楼梦主题曲的演唱者,将一首《枉凝眉》演绎的婉转动人,催人泪下。当时,陈力在痛失爱人的情况下唱出此曲,更是将这首曲子的动人之处展现的淋漓尽致。

经典是怎样炼成的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1987年完成拍摄,整个过程历时三年之久。剧组解散后,王扶林导演拒绝了所有的公众活动,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现在他早已经淡出江湖,平凡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戏拍完了,然而我们的演员却始终没有从戏中走出。

“林黛玉”遁入佛门,芳华早逝。

“薛宝钗”移居海外,孑然一身。

“贾瑞”自暴自弃,暴病身亡……

欧阳奋强,如同留在尘世的宝玉, 追寻着当年所有人的下落。他们的命运,竟如剧中人的命运一样,怎能不令人惊叹。原来,演员们已经活成了剧中人。

红楼一梦终难醒,戏中戏外幻情身。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向老艺术家们致敬,向87版红楼梦剧组全体人员致敬,你们苦心经营,视艺术如生命,不想成就经典也难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小诗   红学家   欧阳   红楼梦   剧中人   原著   中年人   剧组   美文   剧中   北京   导演   演员   角色   人物   服装   经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