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令十字街84号》—不曾相见,也不曾分离

这是一本好书,真的很本真。我想真正的读书人,应该是这个样子,不在乎身外之物,一生得一知己,足矣。

读书让人安静。最近过的比较焦虑,这种焦虑让人无所适从。其实,很多事情我们在无形之中夸大了,经历后细想,也不过如此。治愈焦虑最好办法有两个,一是读书,读的忘记自己和这个世界;一是运动,持续的运动,让自己彻底精疲力尽,唯有流汗来对抗这个庞大的世界。

看透本质,然后发现自己的格格不入,并接纳自己。这样一种从容,不是谁都可以做到。在困境中,仍用平常心待之,在你无所求的时候,你会发现,得到的比自己想象中多。

这些感受均来自这本极薄,已书信体所著的《查令十字街84号》。看完此书,想说,想表达的很多,却不知这份深情从何说起。

在纽约,一位幽默风趣的自由撰稿独居女人海莲.汉芙,因为买书认识了英伦马克斯与科恩书店的绅士弗兰克.德尔,两人通信二十余年,除了买到物美廉价各类书籍,还收获了满满的友谊和爱。

因书结缘,因书生爱,书就是桥梁,让两人在精神世界里熠熠生辉。

人容易通过交流,迅速找到自己的同类。海莲和德尔,开始只是一种简单的买与卖的关系,渐渐两人对话俏皮风趣,无所不谈。海莲也与德尔身边最亲密的书店同事和家人熟络起来。

她会写信告诉他们,自己的窘境。“租住在一幢白蚁丛生、摇摇欲坠、白天不供暖气的老公寓里”,调侃气息大于抱怨。讲述自己的好运,一个制片人问她是否有兴趣编写电视剧本。

海莲真的是一个善良的人,在自己过的并不丰盛的情况下,还不忘远在英伦的书店朋友,为他们寄紧缺的礼物和食品。那些火腿、鸡蛋和丝袜,让他们感动。他们期盼海莲尽快来英国,竭尽心力为她准备一趟愉快的英伦之旅。

隔着三千英里的安全距离,他们尽自己所能,为海莲寻找所需书籍。谈心调侃生活琐事也谈书。那份快乐让困顿的人,觉得日子过的更有趣。这真的是一帮有智慧的人。

从1949到1969,书信百封。当德尔先生1968年底因罹患急性盲肠炎,导致腹膜炎不幸逝世。海莲与德尔未曾相见。美国纽约与英国伦敦的书信情缘,让人动容。

未曾相见的遗憾,欲说还休的情感跃然纸上。

“大概因为我长久以来就渴望能踏上那片土地……我曾经只为了瞧伦敦的街景而看了许多英国电影。记得好多年前有个朋友曾经说:人们到了英国,总能瞧见他们想看的。我说,我要去追寻英国文学。他告诉我:“就在那儿!”

或许是吧,就算那儿没有,环顾我的四周……我很笃定:它们已在此驻足。

卖这些好书给我的那个好心人已在数月前去世了,书店老板马克斯先生也已不在人间。但是,书店还在那儿,你们若恰好路经查令十字街84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它良多……”

泪已流下。

对于人来说,对一座城的立体概念,不是一座房子,几条街道那么简单,而是那里有自己思念的人,他血肉丰满,头脑灵活,拥有所有难得一见的优点。他不在了,那座魂牵梦萦的城似乎也就不存在了。

这本书信体的书已被改编成电影,电影我尚未看。但是有个画面,一直萦绕在脑海间:一间朴素的老书店坐落在僻静的十字路口,略显哑黄的木门轻推时会发出“吱吱吱”的声音。店内错落有致的摆满了各类书籍,五六个店员正在安静的整理书籍,以及查看来自各地的信件。当有客人走进时,他们轻声的打着招呼,脸上有着和煦的笑容。店门口,一位40多岁的绅士,会盯着薄雾中的街道,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期待着一位美国女士走进他的书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店门   英伦   盲肠炎   轻推   英国   书信   风趣   美文   绅士   焦虑   安静   街道   书籍   简单   书店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