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现在的人,越来越怀念七八十年代的生活?也许那时人情味更浓

幸福安逸自在的生活从古时起便是人们所向往的,晋宋时期文学家陶渊明亦是如此,在厌烦了官场中的尔虞我诈后选择归隐于田野,遂作下其《归园田居》一诗:“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远离喧嚣的尘世,归隐于山野是许多人的心之所愿。

为何现在的人,越来越怀念七八十年代的生活?也许那时人情味更浓

对于世人而言,最向往的生活到底是什么?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们,每天为了生存忙于打拼,为的就是在这个城市中建立自己的家。看似生活的极好,可又有多少人是真正的快乐。每天两点一线的生活枯燥乏味,有了假期也早已累得不想出门。向往的生活到底是怎样,或许便是小时候的样子。

人们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却没有这么大的压力,只追求着现阶段的需求,从来不会想得太过于遥远。有人说七八十年代是最好的年代,这也是很多人都向往的年代,可那时候没有这般繁华与方便,为何现在的人们都越来越怀念那个年代的生活呢

为何现在的人,越来越怀念七八十年代的生活?也许那时人情味更浓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邻里之间每个人都认识,见了面也问一句:“吃了吗?或者是去哪里呀”,街巷非常热闹。空闲的时候,人们也都会聚在一起讲着方言说着趣事,小孩子们则在一起嬉戏打闹,这家有了好吃的,也会叫小孩子给邻里街坊送去。

虽说人多很容易有矛盾,纠纷免不了,但总会再次和好。对于他们来说,邻里街坊的关系是不可以搞得太尴尬,因为自家有了什么事情还是要靠邻居们帮忙的。也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才能感受到有人世间的烟火气,每个人才不觉得那么孤独。

为何现在的人,越来越怀念七八十年代的生活?也许那时人情味更浓

回头再看看当下,大多数的人都生活在城市,农村几乎都只剩下老年人,快乐的时光不复存在,原本热闹的地方一下子变得萧条起来。人们愈发喜欢大城市的繁华,家也安在了城市中。就算自己的周边有很多邻居,但也早已不再是七八十年代的那种邻居。

人们用一把锁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对面、隔壁住着谁,也不清楚,也不想多问,一些人就算是在一个地方住了十几年,隔壁是谁或许也还不知道。一扇门一把锁隔绝了许多温暖,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为何现在的人,越来越怀念七八十年代的生活?也许那时人情味更浓

有了智能电子产品之后,人们天天抱着它们与外界联系,面对着冷冰冰的物体,冷冰冰的言语,丝毫感觉不到对面的表情反应。在这种情况之下,人们的社交渐渐退化,在现实生活中他们不知道怎么聊天,也只能尴尬一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就此产生。

喧嚣的城市中,我们听不到树上的鸟叫,也听不到池塘中的蛙鸣,更加不能听到夏日的蝉声。这些美好的听觉已经被汽车的鸣笛所取代,没有了从前宁静致远的生活,只有嘈杂浮躁的日子。渐渐地不知从何时起,乐于助人的善心事也成了碰瓷勒索敲诈的常事,人们不敢奉献自己的爱心,这个世界天天说人心冷淡,可又有谁明白源头。

为何现在的人,越来越怀念七八十年代的生活?也许那时人情味更浓

七八十年代的生活虽没有当下这般富裕,但好在人们是开心的,社会也是温暖的。人们按时上班按时下班,吃了饭便可以陪着孩子玩耍,也可以出去散散步,不会如此辛苦。而现在的人们,凌晨一两点还在加班是常事,年轻人猝死的现象尤为频发。

那时候孩子的压力也没有这么大,上学的时候专心听课,没有电子产品便在书本的海洋中找寻乐趣。放了学做完作业便和自己的小伙伴们出门玩耍,到了天黑才被妈妈揪着耳朵回家。可现在的孩子们才上着小学,便已经有着许多的补习班,让许多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没有同龄人的快乐,越补习成绩越差。

为何现在的人,越来越怀念七八十年代的生活?也许那时人情味更浓

两者相比,或许七八十年代的生活真的才是人们所向往的,虽说日子过得苦了一点,但好歹有着许多的人情味。如今过年家家户户门外虽然都贴着对联挂了大灯笼,可还是没有过多的社交;彼时家家户户热热闹闹,吃完了晚饭,相约一起放鞭炮,邻里街坊互相串门道句:新年好。但是生活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个时代都有它独特的印记,所以发现缺陷,然后去改变才是生而为人的生活所在。

参考资料:

《归园田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园田   常事   家家户户   街坊   人情味   邻里   美文   社交   电子产品   隔壁   两点   繁华   邻居   年代   孩子   快乐   城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